遠離「腸胃炎」,4℃~60℃是食物變壞的“危險溫度區”

炎炎夏日,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在大汗淋漓時喝一瓶冰鎮汽水,在夜幕降臨後約三五好友吃小食……

一邊是生冷刺激,一邊是辛辣油膩,加上因高溫而動力減弱的腸胃,最常見的胃腸道疾病—— 急性腸胃炎也如約而至。

腹瀉、嘔吐、高燒……每個被它折磨過的人,大概都不願再經歷第二次。教你幾招,讓腸胃在這個夏天不受傷。

腸胃炎在夏季更容易發生

悶熱的伏天裡,氣溫高、濕度大,人的體液排出較多,腸胃免疫功能下降。

食慾不振、腹痛腹瀉……很多人都被腸胃問題困擾過,其中最讓人難受的就是急性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成因

高溫天,食物易受污染

夏天悶熱潮濕,有利於細菌滋生。

尤其是一些衛生條件不好的路邊攤,食材和器具遭到細菌污染的情況常見。同時蒼蠅、蟑螂在夏季最活躍,病菌更容易擴散。

家庭冰箱裡食物儲存不當,也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和交叉污染,其中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4℃~60℃被稱為食物的“危險溫度區”,細菌在這個溫度區間內會大量繁殖。

圖片來源:Foodbankscanada.ca

不吃的飯菜應該密封,盡快放在4℃以下保存,縮短食物在“危險溫度區”狀態的時間。

“生冷重口”刺激腸胃

天氣炎熱,不少人感覺“嘴裡沒味”,更加偏愛重口味食物。鹹的、辣的、冰的、甜的……

胃腸黏膜受到強冷和辛辣的刺激,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導致胃部功能受損,造成急性腸胃疾病。冷刺激還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失調。

飲食不規律腸胃罷工

相較其他季節,夏季人們更容易飲食不規律,要麼沒胃口,要麼吃宵夜,飢一頓飽一頓或者暴飲暴食,極易打亂胃腸的工作節奏。

天熱導致食慾不振、消化功能減弱,腸胃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對症下藥”緩解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是發生在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嚴重時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根據病因不同,腸胃炎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不同腸胃炎在應對方法上也有區別。

  • 感染性腸胃炎是由於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比如細菌、病毒等。
  • 非感染急性腸胃炎是由物理化學因素引起的,比如吃的太涼、吃的過飽、吃到自己不耐受的食物等。

症狀較輕時:口服補液鹽

如果腹瀉次數不多(<5次),其他症狀較輕,應該盡量臥床休息。少量多次補充補液鹽(由葡萄糖、鈉鹽、鉀鹽等成分組成)。

第一天可暫時禁食,讓腸道休息。之後少量多餐進食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促進腸道黏膜的恢復。

症狀較重時:及時就醫

腸胃炎症狀較重,尤其是嬰幼兒、年老體弱者和本身存在基礎慢性病的人,需要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菌群失調補充活菌製劑

胃腸道腹瀉常與腸道菌群失調、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關,適當補充益生菌有利於治療。常見益生菌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活菌製劑原則上不與抗菌藥物合用。若需同時應用以控制嚴重感染,需間隔2~3小時。

病菌感染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能會引起腹瀉或促進耐藥菌生長,通常不建議使用。對於非感染性和病毒感染的胃腸炎,抗生素並無效果。

某些病原菌感染者、需住院的重症患者和並發菌血症或免疫受損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嚴重腹瀉:合理使用止瀉藥

腹瀉持續時間超過24~48小時並且沒有跡象表明有更嚴重的細菌感染時,可加用止瀉藥。但兒童不建議使用。

蒙脫石散是常用的止瀉藥,適合大多人群。它能吸附細菌和毒素,促進胃黏膜修復,但需要與其他藥錯開時間服用。

腸胃炎恢復有個“鞏固期”

急性腸胃炎的病程因人而異,短則幾小時,長到一周。

很多人在嘔吐、腹瀉停止後,就認為自己康復了,恢復正常飲食。這反而給了急性腸胃炎復發的機會,還有可能慢慢變成慢性腸胃病。

腸胃炎病癒後半個月,在飲食、習慣上要更加註重調養和預防。

飲食慢慢恢復

急性腸胃炎時,腸胃黏膜是高度水腫狀態,症狀解後,這種黏膜水腫狀態並沒有完全消失。

飲食上選擇低纖維少渣、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腸胃以恢復的時間。甜食、辛辣、酒類、咖啡、生冷食物仍需忌口。

注意食物衛生

做好室內衛生,及時清掃垃圾,避免蒼蠅、蟑螂等害蟲滋生。夏季氣溫高,食物極易發生腐爛或餿變,需要妥善儲存。

  • 注意生熟分開,蔬菜瓜果最好先清洗乾淨再放冰箱。
  • 生肉、海鮮、蔬菜、蛋類和其他需要冷藏的食品,購買後不要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室溫超過32℃則不要超過1小時)。
  • 熟食做好後應該立刻蓋好密封,放入冰箱,越早降溫越安全。

保持良好習慣

飯前便後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腹部受涼很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天再熱都要注意腹部保暖,睡覺時至少要在肚子上蓋一條薄毛毯。

適量運動

通過較溫和的鍛煉來恢復體力,散步是不錯的選擇,注意避免劇烈運動。

相關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生活百寶箱 LIFE BOX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