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蹠蠹蝕症|腳臭、腳板凹陷、出現很多小洞|原因、治療預防、高危人士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腳臭的體驗。

一般情況下,就是腳分泌的汗液比較多,足部常駐菌群們「酒足飯飽」後產生了臭臭的代謝物,這種屬於生理性腳臭,通過及時清潔、避免悶到腳就能解決。

但還有一種

但還有一種臭,臭氣熏天,是由不動蓋球菌感染導致的病理性腳臭。這種感染會導致腳底板出現很多坑坑窪窪的小洞,醫學上叫它掌蹠蠹蝕症(Pitted keratolysis),又稱為點狀角質溶解症。

對於這種臭,又該怎麼預防和治療呢?

以下正文:

今年極端天氣的增多,很多城市都籠罩在綿綿雨水里。風斜斜,雨斜斜,雨天出行總是半身濕漉漉的,一些皮膚疾病也悄悄地上門。

真菌感染、濕疹、痱子、丘疹性蕁麻疹,都是這種天氣里的活躍分子,而大家比較陌生的掌蹠蠹蝕症也尾隨著活躍分子們,不甘示弱,往往會引起文章標題中的情況。

什麼是掌蹠蠹蝕症症?

這種問題常常發生在足底,累及跖部、足跟等足底應力的位置(可參考下圖紅色區域)。

大家做好心理準備,我們來看4張較「重口」的症狀圖片。

具體表現為多灶性、離散或聚集成蜂窩狀的淺表坑狀凹陷,常伴有多汗的症狀以及比較強烈的腳臭氣味。此外,偶見手掌受累。

研究表明,這是一種發生於角質層的淺表細菌感染性疾病。臨床上常常需要和足癬、癬菌疹、剝脫性角質松解、汗皰疹等疾病相鑒別。

高危人士

男寶寶的媽媽們,對於這個病症會比較有感悟,男女發病比例約為4:1。本病的易感因素包括:多汗症、長時間穿著透氣性差的鞋襪、皮膚表面pH值升高、濕熱天氣、足部衛生不良、肥胖、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等。

有哪些治療方法?

「局部外用抗生素」是掌蹠蠹蝕症的一線治療,如:

  • 克林霉素
  • 紅霉素
  • 莫匹羅星
  • 夫西地酸

可每天外用2次,直至臨床症狀消退。局部外用「過氧化苯甲酰」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方案。

提到藥物,估計有朋友迫不及待地想留言了:

「塗了2周xxx軟膏,怎麼還沒好?會不會有副作用?」

「使用xxx軟膏後消停半個月又犯了,是用錯藥了嗎?」

外用治療無效,可選擇「口服抗生素」,但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單獨使用口服抗生素對治療掌蹠蠹蝕症的益處。此外,具體用藥的劑量、頻次,我們醫生需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

對於多汗症的處理,可以外用「止汗劑」,其中的鋁鹽成分可通過物理的方式暫時性地堵住汗腺開口,達到止汗作用。選購止汗劑時,可以看看成分表裡是否含有鋁鹽。此外,多汗症的二線方案可選擇定期注射肉毒毒素治療。

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對於足部的掌蹠蠹蝕症,推薦以下措施:

選襪子/鞋子:穿棉質或吸汗性能好的襪子,並經常更換;盡量避免穿著不透氣鞋襪,選擇合適的鞋子可減少對足底皮膚的摩擦。

洗襪子:在>60°C的溫度下用肥皂和水清洗襪子。

洗腳:每天至少用肥皂和水洗腳一次,運動或沐浴後,清潔並徹底擦乾雙腳。

鞋子消毒:對於經常復發或症狀頑固的患者,可以使用紫外線設備來消滅鞋具中的細菌。

避免傳染:避免共用毛巾和拖鞋。

參考資料:

[1]Gurcharan Singh, Chandra L NaikExpand. Pitted keratolysis.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May-Jun 2005;71(3):213-5.

[2]Bristow IR, Lee YL. Pitted keratolysis: a clinical review. J Am Podiatr Med Assoc. 2014 Mar;104(2):177-82.

相關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生活百寶箱 LIFE BOX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