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戰士

《鐵血戰士》:Predator的前世今生

鐵血戰士Predator,或者準確的說,應該是掠奪、捕食者,是一種既原始,又先進的外星生物,而不是指1987年首部電影裡施瓦辛格所飾演的特種兵上校。

這種“張冠李戴”的情況,可能類似於史上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很多人都“約定俗成”的以為怪物就叫弗蘭肯斯坦,但實際上那是人類科學家的名字。

據說這個系列一直想找施瓦辛格在續集裡繼續出演,但後者始終以劇本不佳為由沒答應,這種情況有點類似《終結者》系列,當然不是說《鐵》的前兩部,能跟《終》里卡梅隆導演的兩部相提並論,但續集的水準大致是差不多的。

如果說《終結者》更有“職業自豪感”的話,也只是體現在他始終獨當一面,而不是要去跟……比如《變形金剛》中的威震天一決雌雄!

不過“鐵血戰士”跟1979年第一部上映的《異形》,還真是有不解之緣,並不是被簡單粗暴的“拉郎配”。

《異》是發生在飛船中的恐怖虐殺電影,在太空裡沒有誰能聽到你的尖叫,也確實是一句很好的宣傳語。

但實際上,異形這種生物跟太空之間的關係,也不太緊密,除了生於斯,長於斯,最後還可能被拋出外太空之外,《異形》本質上還是個禁閉空間的殺戮電影,只是背景恰好被安排在太空。

而鐵血戰士跟太空之間的關係,也同樣很鬆散,他常常是開著飛船來到地球,最後又極為倉促,甚至狼狽的離開地球,太空只是一個背景,甚至太空船也是如此。

跟異形的一大區別在於,除了2004年《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和2010年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那部之外,很少有打鬥與虐殺是發生在太空船或其它星球的,主戰場一般都設置在地球上,還是那種熱帶雨林中……

1987年的首部《鐵血戰士》,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結構,反派始終存在,但一直很“小家子氣”的隱著身,或者是在“紅外線”偷窺,直到影片快結束時才露出真面目。

是一張據說源自卡梅隆創意的昆蟲口器臉,讓人極為生理不適,在影片最後一露臉,就被施瓦辛格飾演的男主角給幹掉,著實不體面。而他戰鬥力的“飄忽不定”,也實在是跟整個人設,及“世界觀”大有關聯。

當然施瓦辛格的角色也同樣很尷尬,他就好比是在《終結者》的第一部演了個好人,就是被未來的救世主派回來保護他老媽,卻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和年輕時的老媽生下小救世主的那位。

可問題在於,如果你一上來演的是反派,就是那機器人,在續集裡還可以“轉正”,畢竟機器的人設可以比較靈活,但要是上來就演人類正派,還怎麼轉?

那在《鐵血戰士》系列中也是一個道理,就算施瓦辛格當年答應演續集,但總不能讓他改演“掠奪者”吧?

再說回掠奪者本身,雖然他有張嚇人的昆蟲口器,但整體相貌跟類似龍蝦的異形是有本質不同的,還是呈人類式的直立狀態。

而且就如上文提到過的,他是飛船的駕駛員,甚至就是船長本尊,而不像異形那樣更像是個偷渡客。

但飛船裡的戲通常極短,馬上就降落,或墜毀在了地球上。接下來,類似《德州電鋸殺人狂》式的虐殺戲就登場了。

但問題是,“鐵血戰士”的人設是極其撕裂的,一方面他跟高科技掛鉤,各種高端武器,全息影像,激光和等離子武器,除了口器沒有武裝,還會流下顏色很環保的“鮮血”之外,全身上下基本上沒有“命門”。

但另一方面,他又極為原始,不但外形粗野,打鬥起來也跟優雅完全不沾邊,斬首,剝皮信手拈來,整體是在用最高端的武器,打最原始的“群架”。

當然你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特別的風格,就如同第一部《異形》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特別要求片中的飛船船員別跟《星際迷航》那樣專業和刻板,而要表現得更像是卡車司機一般,想來如果卡梅隆一上來就是拍首部,應該也會做這樣的設定,畢竟更有生活,也更接地氣兒。

而異形那流不完的口水,被設定成有腐蝕性,也不去鋼鐵廠發威,而是專挑太空船下“嘴”,也可以視為一種將野蠻與先進熔於一爐的反差做法。

不過,異形因為外形,以及寄生方式的緣故,還可以跟性,甚至人類起源這種“深不可測”的命題相勾連。

在這方面,“鐵血戰士”就要顯得正經許多,但也因此更暴露出他的一個軟肋,或者說在整個系列中都讓人困惑的地方,那便是到地球上來,到底是想幹嗎?

編導並不是沒在這方面下過功夫,比如安排老“鐵”成為金字塔的外聘工程師,還把他們到地球來打異形,設計成是一種成“人”禮,或者籠統的講,他們的虐殺活動就等於是人類富家公子閒得蛋疼,到樹林裡打獵。

如果《鐵血戰士》只拍一兩部,反派這樣的行為邏輯可能還能撐得下去,但現在這個系列的情況,動機,還有新鮮度顯然不夠用,於是經典反派超常的戰鬥力,與虛浮的行為動機之間的撕裂感,忽強忽弱,成了一道似乎永遠都不會被填滿的鴻溝。

而對於整個系列的編導來說,無非有兩種走向,一種是把“鐵血戰士”來地球的行為具體和復雜化,而不是現在這樣,感覺是把地球當成木蘭圍場或者避暑山莊。

當然這麼弄同樣也有套路化的危險,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了2000年的《地球戰場》。還別說,那片裡的外星人,特別是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 Travolta的扮相,還真跟“鐵血戰士”有神似之處,除了沒有昆蟲口器之外,幾乎就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

而且這部第30屆金酸莓獎的“十年最差電影”得主,在外星人的“人設”上,也是在先進與腐敗之間遊走,飛過來統治地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掠奪能源。

那些被外星人控制的工地,看起來就是那種最低端的在挖礦煉鋼,而特拉沃爾塔所扮演的大反派,除了監控下屬,收集黑材料之外,最大的罪行竟然是將金磚據為己有,滿足自己永遠不會被填滿的慾壑……

而另一種走向,就是不把“鐵血戰士”只當成一個虐殺的工具來使,而是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分析。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他們更像是一幫集體“變態殺手”,似乎不需要目的與動機,無差別殺人,但在某些時候,比如係列的第二部快收尾時,男主角殺死了一個“鐵血戰士”,但他的“袍澤”們出來,卻沒有替戰友報仇,反而是非常尊重這位人類勇士。

雖然這份“男人”間的惺惺相惜,不是那麼難理解,但前面沒有鋪墊,在影片快結束時硬生生的出現這一幕,就跟第一部的結尾,一樣的倉促和草率,同時也不免讓“鐵血戰士”的行為模式,顯得更加“高深莫測”。

但實際上,除了《德州電鋸殺人狂》之外,不妨將“鐵血戰士”看成是“漢尼拔教授”那樣的存在,共通之處無疑是優雅,高端與嗜血,野蠻的“完美”結合。

而在這個嗜血的電影系列中,“鐵血戰士”野蠻的地方顯然展現得足夠多,缺的就是高端與優雅。而且也不妨將他視為一個變態心理學的優質範本,或者說也探求一下外星內心深處,那如同黑洞般的潛意識……

以現在的情況,所有的“鐵血戰士”差不多都是很嗜血的,成了一種集體現象,但如果將這樣的極端“症狀”,只安排在一小撮“鐵血戰士”身上,就好比不是所有的精神科醫生都像漢尼拔·萊克特那樣,他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概率。

如果是這樣的話,“鐵血戰士”中間也有“正常”與邊緣人物的區別,而不像系列中所謂超級鐵血戰士那樣,只是變得“更快,更高,更強”。

至於這一次直接上線流媒體Hulu《鐵血戰士:獵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將第一部中的那個女性角色放大,同時也是把時間線大幅度的提前,人類角色不再是配備“高科技”武器,而是回到最原始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蠻荒狀態。

這樣子做,其實是將“原始”進行到底,不僅是“鐵血戰士”,人類本身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一種《史前一萬年》,或者是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 2006年自編自導的《啟示Apocalypto》那樣氛圍與狀態。

但問題是,在原始這一塊,正反方都拉“低”了標準,但在先進這一端,卻還是毫無建樹,飛船的戲份比之前更短了,而“鐵血戰士”到地球來的動機,也依然保持含糊與晦澀,這也導致了那個系列老問題變得更為鮮明,那便是“鐵血戰士”忽高忽低,很難理解的戰鬥值。

於是雖然這最新一部在人設上,似乎離《沉默的羔羊》系列不遠,但在外星“漢尼拔”這一角色的塑造上,還是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相關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生活百寶箱 LIFE BOX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