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是如何差評滿天飛的?

10月9日,在《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的Liella成員直播中,平安名堇的聲優Payton尚未,宣布了動畫第三季的製作決定。就此,“LoveLive!Superstar!!”成了“LoveLive!”系列史上,第一部擁有三季動畫的企劃。

此消息一出,相信大多數拉拉人都是心頭一緊,心跳漏了半拍,甚至還有點想笑。可以肯定,如果是《LoveLive!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或者《LoveLive!Sunshine!!》製作第三季,粉絲們絕對不會是這種態度。

而之所以大家會是這種心情,歸根結底,就是因為《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實在是做得不盡如人意。目前,動畫在評分網站Bangumi上,獲得了1127人打出的3.8分評價,整體表現較差,遠低於第一季的6.8分。

《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的第十二集在niconico上,榮獲18.6%的好評率,創造了一個“奇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LoveLive!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第二季》全部集數的好評率,基本都維持在90%左右。

那麼,一度火出圈的《LoveLive!Superstar!!》動畫,怎麼就變成瞭如今的這個樣子呢?這其中,背後企劃運營所發揮的作用,可謂是“功不可沒”。為防大家看得一臉懵逼,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企劃的發展歷程:2020年1月,“LoveLive!Superstar!!”作為“LoveLive!”旗下的新企劃公開。隨後,於3月放出了企劃的主視覺圖。

5月時,團隊初始五人的立繪及設定公開,團體名稱確定為“Liella”。官方稱,這回是“LoveLive!”系列第一次,以五個人為一個團體展開,宣傳語為“實現我夢想的故事”。

比起過去的九人團隊與“大家一起實現的故事”,這屬實是一個較大的改變。“改變就是好事”至少那時的網友是這麼認為的,他們希望新的企劃能像“虹咲學園”那樣,擯棄對“廢校”的執著,描繪出一個自己的故事。

隨後的12月,五個角色的聲優信息放出。中國上海出身的COSER黎獄,為企劃裡的中國人角色唐可可配音。這條信息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黎獄本身就是“LoveLive!”的老粉絲,這一次的逐夢之旅,也因此在粉絲間傳為美談。

常有粉絲說黎獄就是唐可可的翻版。可可15歲時,因為喜歡校園偶像,而來到了日本;黎獄則是在2012年15歲時被同學安利了“LoveLive!”企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狂熱粉絲,受其影響,開始練習唱跳。即便是現在,黎獄的B站首頁裡,仍能看見其早年翻唱μ’s歌曲的視頻。

在2020年1月,黎獄作為歌手出道。此時,“LoveLive!Superstar!!”的企劃方正在尋找一位既能說日語,又能說中文的藝人,來出演Liella的成員唐可可。於是,身為老LLer的黎獄便將自己翻唱歌曲的視頻和過去的COS照發給了企劃方。最後發生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黎獄實現了夢想,如願當選。

說回正題。在放出聲優信息之後,接著便是“LoveLive!”系列的老傳統,宣布動畫化。2021年7月動畫開播,唐可可憑藉一句“太好聽了吧!”迅速出圈。

《LoveLive!Superstar!! 第一季》第1集那時候,網絡上到處是她的梗,為大家津津樂道。

甚至,領事館也注意到了她的活躍,在推特上宣傳起了唐可可這個角色。

而唐可可之所以能夠火出圈,除了那一句十分洗腦的“太好聽了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她脫離了日本動畫裡,中國角色必定是旗袍、包子頭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學習萬能,體育不行,行動力極強等新時代要素,個性十分鮮明。再加上中之人黎獄又是“LoveLive!”系列史上,第一個外國人主役,話題度自然拉滿。

《LoveLive!Superstar!! 第一季》第10集,唐可可的“煎餅果子”Rap

最後,動畫第一季在同年10月完結,重點講述了Liella的成立,團隊參加“LoveLive!”比賽時遇到的困難,充滿了“LoveLive!”動畫一直以來,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味道。總體來說中規中矩,編劇花田十輝不功不過,穩定輸出。

《LoveLive!Superstar!! 第一季》第12集

雖然劇情裡也出現了有坑未填,角色缺少個人回,人物形像不夠飽滿等不足之處,但按照“ LoveLive! ”系列的傳統,動畫勢必會推出第二季——到時候,一切問題肯定會迎刃而解。實際上,在第一季完結時舉辦的粉絲見面會上,官方就已經放出了將製作第二季動畫的消息。

可是這時,策劃開始搞事情了。動畫剛剛完結,就宣布自2021年10月30日起至2022年1月8日,Liella將舉辦第一次巡迴LIVE,轉換10個會場,跑遍日本各大城市,每週舉辦兩場演出,其中還夾雜著Aqours、虹咲學園學園偶像同好會的三團跨年演唱會,演出強度之大,堪稱史無前例。

這裡可以對比一下Aqours剛成立時的演出規模:整個2017年,她們也只不過舉辦了兩次LIVE,共計8場演出。

而Liella則是要在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內,連續舉辦20場演出,並且還是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當然,你可以說官方在Aqours時期的運營能力還不成熟,不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經過這幾年的積累,終於能夠舉辦大規模的巡迴演唱會了;也可以感嘆官方因為很重視Liella,所以加大了投入,給予她們最好的資源。但不得不承認,如此高強度的演出,確實增加了成員們的身體和心理壓力。

所以,有一部分粉絲對官方的安排感到了不滿,認為他們是黑心企業,壓榨成員。不過,好在巡迴LIVE活動最終圓滿結束。此時,大家都在期待第二季的到來。

然而令各位沒想到的是,官方突然在2022年4月發售的雜誌上宣布,將會有四位新成員,作為二期生加入Liella。消息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粉絲們的心情就如同團體名稱一樣“裂啦”,紛紛跑到官推下表達自己的不滿,評論區瞬間被淹沒在中日英三種語言的海洋中。

有的粉絲感覺受到了欺騙:一開始,企劃以五個人為賣點做宣傳,現在突然要加人,拿我們當猴耍,追星還要體驗一把被NTR的感覺。

有的粉絲為初始成員鳴不平:Liella初始的五位成員連開了20多場LIVE,996連軸轉,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成績,第二季突然宣布加新人,你這麼做有考慮過老成員的感受嗎?

一些粉絲是抱著看樂子的態度:第一季的人物塑造就不大行,第二季還要加新人,看你們要怎麼演。

而另一些粉絲則認為,一切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哪怕在第一季中讓新成員露個臉,給個鋪墊也好啊。

最後,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策劃加四人了”。

可是,面對網友們的炎上攻勢,官方並沒有選擇正面應對,而是祭出了“聲優之盾”——讓成員出來擋槍。初始的五人紛紛在事後轉發官推,並表示十分期待新成員的加入。

事已至此,空降新成員的決定看來已是板上釘釘,粉絲們也只好期待第二季可以圓場,但大都做好了動畫暴死的心理準備。七月,《LoveLive!Superstar!! 第二季》如期開播,承接第一季的劇情,Liella的五個人升上了2年級,在沒有獲得“LoveLive!”比賽優勝的情況下,突發奇想,開始招募新成員。

然後,觀眾便發現,製作組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劇情表現上,一期生和二期生之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隔閡感,缺少了以往作品中九個人上下一心的氛圍。過去的“LoveLive!”動畫裡,一般會特地安排一集,講述成員們如何摒棄上下級關係,拉近感情。可到了星團第二季中,非但沒有描寫成員們怎樣放下心防,反而讓她們按年級搞起了小團體。新人跟不上訓練怎麼辦——分開訓練;新人實力不濟難以獲勝怎麼辦——比賽只上初始五人組。

一切資源向女主角香音傾斜,原本的群像劇就這樣變成了現在的“香音傳”,其他角色成了邊緣人。香音負責串起所有的人物關係,成為歌曲中雷打不動的C位,團內一切事務都交由她負責,開設一言堂,最終成了粉絲口中的“大香老師”“香公明哥哥”,小千的部長之職形同虛設,唐可可做不出成績就得回國的伏筆,被直接一筆帶過,第一季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僅沒得到解決,反而還變得更加嚴重了。

而一季動畫只有12集,香音霸占了所有戲份,導致編劇在塑造其他角色時,展現出了一種放棄治療的態度,進而使得角色人設崩壞,逆天台詞頻出。像下圖這種侮辱人品之類的台詞,在過去的“LoveLive!”動畫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最後來到大結局,標題上的“實現我的故事”,與過去作品強調的“大家”,可謂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彷彿是在告訴觀眾,星團的第二季就是實打實的“香音傳”。

另外,第二季的大結局在情節安排上,也很成問題:Liella明明是獲得了團體冠軍,可只有香音一個人被安排去留學,來回折騰了兩集,卻落得個留學被取消的結果,留下了一臉懵逼的觀眾。而這,也正是第十二集好評率只有18.6%的直接原因。

就此,動畫第二季在國內和日本雙線開花,口碑炸裂。

那麼,在口碑炸裂之後,官方是怎麼補救的呢?他們當即宣布推出第三季動畫,並招募新成員。可能正如粉絲想的那樣,星團的“星”是十二星座的“星”,你的下一部《獸娘3》,又何必是《獸娘3》。

第二季動畫會如此拉胯,恐怕動畫組和企劃運營,需要各背一半的鍋。負責劇本的花田十輝雖然寫出過《吹響!上低音號》《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這些名作,但這一回,他和導演京極尚彥雙雙開擺,將星團第一季的唐可可回國伏筆棄而不用,其他成員不做描寫,轉而去重點刻畫香音,最後用力過猛寫崩了,放棄治療。

而運營方面的責任,則出在工作銜接上。“LoveLive!”一直是一個多家聯合運營的企劃,編劇和導演只不過是打工人,真正的決策權掌握在高層委員會的手裡。無論是人數增加還是不合理的運營手段,都可能是因為某些自上而下的決策造成的。

其實從以前開始,“LoveLive!”系列的運營就一直被粉絲們詬病。早在μ’s時期,就曾因為運營不當,導致μ’s粉絲和Aqours粉絲之間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罵戰,史稱“繆水大戰”。

2010年,“LoveLive!”剛剛誕生,首張單曲只賣出了434張——當時,包括高層在內的所有人,都沒覺得這個企劃能火。不過,“LoveLive!”的出現填補了一定的市場空白,觀眾口口相傳,維持著一定的熱度。之後的動畫化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將企劃的人氣慢慢推向了高峰,μ’s的粉絲越來越多,歌曲銷量也隨之水漲船高。

2015年12月31日,μ’s衝上了有著“日本春晚”之稱的紅白歌會,成為了公認的國民級偶像團體。但此時,官方卻突然宣布將在2016年3月31日和4月1日舉辦Final Live,之後μ’s會停止活動。

當時,絢瀨繪里的聲優南條愛乃,因為膝蓋傷病問題多次缺席活動,部分成員年齡也已經超過了30歲,所以考慮到成員的年齡和身體等因素,μ’s選擇在巔峰期急流勇退,給粉絲們留下一個最好的印象,這也並不是不能理解,粉絲們也大多能接受現實。

2016年4月1日,Final Live圓滿落下了帷幕,演唱會的內場門票一度被炒到了2.5萬元人民幣,兩天一共到場5萬餘名觀眾,場下座無虛席。海外則共有25萬人在收看直播,演出規模堪稱盛況空前。最後,大家合唱《我們是合二為一的光芒》目送成員們離開,流下了感動與欣慰的淚水。

μ’s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個奇蹟隨著Final Live的結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可接下來,策劃運營方面卻出現了問題——世代交替做得實在太差了。早在μ’s宣布停止活動之前,運營就已經推出了接棒企劃“LoveLive! Sunshine!!”與新團體Aqours(簡稱水團)。

等到μ’s正式停止活動,水團走上台前,因為官方的錯誤引導,一部分極端粉絲認為μ’s之所以停止活動,是因為官方想強推新團。於是,他們把怒火與不滿,全部發洩到了剛成立沒多久的水團身上,組成了所謂的“黑水艦隊”,開始大肆抹黑水團。而水團這邊的粉絲也不甘示弱,迅速回擊,兩家粉絲大戰,雙方你來我往,攪得貼吧論壇一時間是血雨腥風。

偏偏在此時,官方還下了一條規定:禁止水團的成員與μ’s的成員相接觸,有意做出切割。就這樣,誤會得不到解釋,兩家越戰越勇:一個說:μ’s上了紅白歌會,是國民級偶像,水團連給她們提鞋都不配;另一個反駁:μ’s已成為歷史,水團的未來一片光明。

那時,無論是貼吧,還是微博,抑或是知乎,總能看到兩個團體粉絲之間的論戰,甚至有極端粉絲特地跑到水團的LIVE現場砸場子。

在當時,“Aqours會不會取代μ’s?”類似的問題比比皆是,即使是理性討論,也不乏踩一捧一的論調,隨即引發爭吵。本來和諧的圈子,陷入了混沌之中。

直到水團的領隊伊波杏樹,和μ’s的領隊新田惠海同台活動,呼籲大家要和平共處之後,粉絲之間的大戰才有所收斂。但長時間的論戰,已經導致一部分粉絲不堪其憂,進而選擇了退圈。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情,就是因為運營策劃在兩個團體之間的銜接上,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可以看看,常常被拿來跟“LoveLive!”作比較的“偶像大師”是怎麼做的。

在“偶像大師”的旗下,也存在著“本家”“灰姑娘女孩”等多個團體,“本家”的成員聲優年齡最小的也已經奔四了,但她們時不時還會以團體的形式活躍在舞台上,只是活動次數比過去有所減少。

在運營方面,“偶像大師”多團並行活動,老帶新,本家作為永遠的前輩,關注並支持後輩的發展。現在,他們已經從最開始的十三個人,發展成了一個超過150人的超大企劃,會在周年慶時定期舉辦聯合LIVE,粉絲之間其樂融融。即使官方想要添加新成員,也會另開一個子企劃,盡力不去引起老粉絲的反感。

而反觀“LoveLive!”這邊是怎麼做的呢?想一出來一出,沒有一絲鋪墊,令大家防不勝防,空降新成員打各位一個措手不及。從星團二期生推出周邊的速度推斷,新人的加入,並不是企劃方臨時起意,而是Liella成立之初,便早有預謀的。

4月底,加入新人的消息剛放出,第二天就宣布推出新角色的立牌,並且新成員聲優還會以脫口秀的形式,參加一期生的LIVE。如果是臨時起意,動作絕對不會這麼快。

事實上,後續的採訪也佐證了,二期生和一期生是一起通過的甄選,一期生一開始就听說會有新人加入,當時便感到很不安:企劃才剛剛起步,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已經很困難了,現在還要增加新人,作為前輩真的沒問題嗎?

圖源:No_10字幕組

二期生也同樣感到不安與緊張。為了趕上五個人的步伐加緊訓練,她們最開始還以為,加人的消息處於保密階段,所以只能在沒有前輩指導的情況下分開練習。而九個人真正開始一起活動時,還是在第二季動畫開播之際。如此一來,新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圖源:No_10字幕組

那麼,在第二季已成糞作的事實面前,宣布了第三季之後,“LoveLive! Superstar!!”該往何處去呢?是乾脆放棄,還是像對待機戰版《偶像大師》一樣,將動畫視為黑歷史,然後專注於三次元的演出,等到大家將這段黑歷史都忘得差不多了,再推出新動畫?

誰也不知道。

《偶像大師:走向光輝的未來》——目前公認的偶像動畫天花板因為“上海卷王”唐可可拉了不少新人入坑,所以有部分粉絲認為:《LoveLive! Superstar!!》是年輕人看的第一部“LoveLive!”系列動畫,而在第二季的糟糕表現後,《LoveLive! Superstar!!》又成了年輕人的最後一部“LoveLive!”動畫。

這樣的想法,大可不必。

我並不知道就現在的情況來說,“LoveLive!”在將來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們一直在尋求改變,嘗試新鮮事物。這個改變,是時代所迫——自μ’s宣布停止活動之後,很多公司發現,虛擬偶像這塊領域有利可圖,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企劃,但慘淡收場的佔了絕大多數。然而,“LoveLive!”卻依靠原始積累的人氣,挺過了第一個十年。

圖源:愛玩網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股浪潮中,“LoveLive!”要想不被淹沒,便需要不斷推陳出新。而這一次的舞台劇和管人企劃,就是其在改變的證明。

改變往往伴隨著陣痛,且不一定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也許,“LoveLive!”在之後會因為各種原因,遭遇更大規模的炎上,會讓人覺得這個企劃行將就木,大家會為運營策劃的決策感到難過。但偶像作為“販賣夢想”的職業,應該是為粉絲們帶來希望的。也許,我們可以將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暫且放在一邊,珍惜當下,欣賞那些的精彩演出。

AKB48的前田敦子在獲得總選第一時,曾說過“就算討厭我,也請不要討厭AKB48。”大概,現在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就算討厭企劃,也請不要討厭為大家帶來歡笑、感動與希望的偶像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