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非常關注孩子們頭髮的問題,如果發現每天都有掉頭髮,會很擔心,其實,每天 50-150 根脫發脫落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哦。
但如果真的發現孩子頭上一圈圈、一片片沒有頭髮,毛囊裡面細小絨毛都沒有,真得注意了,這就是脫髮了。
兒童頭髮脫落的常見原因包括斑禿、頭髮或頭皮真菌感染(頭癬)、營養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其中,頭癬是目前有上升趨勢的原因,頭癬主要包括黃癬、白癬、黑點癬、膿癬 4 種類型。
隨著家庭飼養寵物越發普遍和寵物種類增多(如兔子、倉鼠),目前白癬、膿癬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而俗稱「瘌痢頭」或「禿瘡」的黃癬則明顯減少。
以下我們先通過 2 則案例,來進一步瞭解這種可能由寵物「惹禍」引起的兒童頭癬。
頭癬案例
頭皮腫物伴脫髮、膿性分泌物的 6 歲男孩
這是 Lapergola G 等在柳葉刀子刊中報道的一則案例[1]。一個 6 歲男孩因頭皮腫脹伴瘙癢 2 周就診,且抗生素治療 1 周無效。
醫生查體發現,男孩的右側頭皮有一直徑 5 × 6 cm 的圓形腫物,表面有脫髮、結痂和膿性分泌物。觸診發現男孩的頸外側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奇怪的是,細心的醫生還發現男孩的父親(右腿)、3 歲妹妹(頭皮和四肢)也有毛髮脫落的低色素區。經過進一步詳細問診,醫生獲悉他們一家曾接觸野生兔子。
除了血液中白細胞和炎性指標升高,後續頭皮病變處的真菌培養證實斷髮毛癬菌呈陽性。
因此,男孩的最終診斷為膿癬。經過 1 個月的口服和局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男孩的頭癬逐漸消退。
頭皮環形病變伴丘疹膿皰性邊緣的 3 週齡男嬰
這是 Fremerey C 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報道的一則案例[2]。一個 3 周齡的男嬰因頭皮 3 處皮膚病變就診。
這些環形皮膚病變是在男嬰出生後第 1 周出現的,邊緣呈丘疹、膿皰樣改變,中心區域平坦、角化過度。男嬰母親的軀乾上部也有類似皮損。
醫生後續經檢查發現,真菌培養基中生長出黃色菌落,並帶有放射狀外觀的菌絲。經 DNA 測序分析明確為蘇丹毛癬菌。
因此,男孩的最終診斷為頭癬。經過 1 週的靜脈和局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後,男孩的皮損明顯緩解,但遺留色素沈著,隨後計劃繼續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 2 週。
頭癬感染原因
皮膚癬菌是人類真菌感染的最常見類型,頭癬(tinea capitis)是累及頭髮和頭皮的常見皮膚癬菌感染,這是最具有傳染性的一種真菌感染。
頭癬的足跡幾乎遍布全世界,但最常見於非洲、東南亞和中美洲等氣候炎熱、潮濕的地區。
儘管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頭癬似乎比以往少見,但頭癬依然是常見的公共衛生問題。
頭癬主要是由小孢子菌和毛癬菌引起。
隨著時間的推移,頭癬致病菌的具體種類不斷發生變遷。目前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致病菌為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這些致病菌與飼養寵物密切相關,犬小孢子菌更容易感染男孩[3-5]。
頭癬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主要見於3~14 歲的兒童, 平均發病年齡 10.5 歲,6~10 歲兒童的發病率最高(48.5%)[4-5],新生兒頭癬很少見。
兒童頭癬多與密切接觸受感染者、帶菌動物或寵物(例如貓、狗、兔、嚙齒動物、牛)或間接接觸被皮膚癬菌污染的物品(如梳子、帽子、毛巾和玩偶)有關。
與成人相比,頭癬對兒童的影響更為顯著。
另一方面,成人發病率較低,其原因與成人頭皮豐富的皮脂腺分泌長鏈脂肪酸而抑制真菌生長有關。
成人頭癬主要見於絕經後婦女,這與雌激素水平下降後皮脂腺退化有關。
此外,頭癬還與免疫功能受損(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糖尿病、貧血、癌症等有關[3-7]。
頭癬有哪些症狀?
- 頭癬通常以紅色丘疹開始,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皮損逐漸增大,嚴重者可能累及整個頭皮。
- 皮損中圓形斑塊中心處頭皮可能並無異常,但其邊緣可能出現發紅等炎症表現,可伴鱗屑、瘙癢和脫髮。
- 感染蔓延至睫毛和眉毛的情況並不少見。
不同類型的頭癬具有一定的特徵,頭癬的表現也可能因致病菌的不同而大相徑庭。
白癬
白癬呈圓形或橢圓形的灰白色鱗屑性斑片,皮損處頭髮於距頭皮 2~4 毫米折斷,通常進展半年後不再繼續增大,或至青春期可自愈,未繼發感染者不遺留瘢痕或禿髮。
黑點癬
對於患黑點癬的頭皮,頭髮出頭皮時即折斷,因此呈多發小黑點,長期不愈,可遺留萎縮性瘢痕和局灶性禿髮。
黃癬
黃癬初期表現為毛囊周圍淡紅色炎性斑塊,上覆少許鱗屑,後續以碟狀硫磺色黃癬痂為特徵,黃癬痂可擴大融合成大片,聞之有鼠味。由於毛囊被破壞,兒童可出現萎縮性瘢痕和永久性脫髮。
膿癬
膿癬近年有增多趨勢,且有時早期明確診斷並非易事。膿癬是機體對皮膚癬菌感染的一種強烈超敏反應,具有明顯的炎症反應[8],多表現為一個或數個圓形暗紅色炎性毛囊丘疹,並逐漸融合成炎性腫塊,毛囊口形成蜂窩狀膿皰,伴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愈後常有瘢痕形成,可導致永久性禿髮。
兒童頭癬該如何預防治療?
治療
頭癬的治療以系統使用抗真菌藥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灰黃霉素等)為主,並輔以局部外用藥物(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停藥後尚需定期復查,治癒的標準是連續 2~3 次真菌學檢查陰性[3]。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外用抗真菌藥(例如僅適用洗劑或香波)難以治癒頭癬。
此外,使用上述抗真菌藥物時可能具有一定的年齡限制,例如特比萘芬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3]。因此用藥前應注意查閱藥品說明書,並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用藥與隨訪監測肝毒性等不良反應。
接受早期和適當治療後,頭癬通常預後良好。
在各種頭癬類型中,膿癬的病情相對嚴重,因此要求抗真菌藥物的劑量較高、療程較長。
治療失敗的常見原因之一是兒童缺乏用藥順從性。
此外,對受污染物進行消毒是預防兒童再次感染和傳播病菌的重要措施。建議對患者使用過的和家庭內部共用的梳子、毛巾、枕巾、被褥、帽子、理髮用具等物品進行煮沸消毒或含氯消毒劑消毒。
預防
在頭癬的預防或復發預防方面,應盡可能遠離已知或可疑皮膚真菌感染的動物。
對於頭癬致病菌為親動物性真菌(如犬小孢子菌)時,應注意對可能作為傳染源的患病動物和其他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及治療。有時家庭成員的頭皮可能攜帶致病菌但無症狀,因此密切接觸者接受檢查具有重要意義[3]。
總 結
綜上所述,頭癬是一種常見的頭髮和頭皮癬菌感染。隨著家庭飼養寵物和寵物種類增多,白癬、膿癬等頭癬類型的發病率有增多趨勢,致病菌類型不斷變遷。不同頭癬種類或不同致病菌引起的頭癬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徵,頭皮發紅、鱗屑、瘙癢或脫髮是較常見的表現。
兒童頭癬的治療包括系統使用和局部外用抗真菌藥物,早期和適當治療後通常預後良好,但應注意在治療的同時,對受污染物進行消毒、對可能作為傳染源的患病動物和密切接觸者進行相應檢查和治療,以利於治癒和預防復髮。
– 參考文獻 –
Lapergola G, Breda L, Chiesa PL, Mohn A,Giannini C. Kerion celsi caused by Trichophyton tonsurans in a child. Lancet Infect Dis.2018;18(7):812. doi:10.1016/S1473-3099(18)30105-1
Fremerey C, Nenoff P.Tinea Capitis in a Newborn. N Engl J Med. 2018;378(21):2022.doi:10.1056/NEJMicm171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