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周角化病|原因、治療、改善|手臂上起雞皮膚,怎麼辦?

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兒童或成人的手臂和大腿起了許多針尖至粟粒樣大小的毛囊性丘疹,質地粗糙,形如「雞皮膚」,通常無自覺症狀,有時候還有冬天重、夏日輕的規律。

實際上,這種俗稱「雞皮膚」(「chicken skin」)的疾病在醫學上被稱為毛周角化病(Keratosis pilaris)。毛周角化病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以下我們就來瞭解毛周角化病的相關內容。

毛周角化病(雞皮膚)與哪些因素有關?

毛周角化病也稱為毛髮苔蘚毛髮角化病,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病。

毛周角化病主要見於青少年人群,其比例可能高達 50%~80%。這種疾病在成人中也很常見,成人患病的比例可高達 40%[1-2]。此外,嬰兒也可能發病。

由於目前毛周角化病的流行病學研究並不多,且患者本身可能因無症狀、對自身患病「渾然不自知」而不會主動就醫,實際上毛周角化病的整體患病率可能更高。

面部毛周角化病[1]

儘管毛周角化病屢見不鮮,但其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這種疾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即患有毛周角化病的家長生育的孩子同樣患病的概率是 50%。

由於毛囊上皮異常角化導致漏斗部角質栓(keratin)形成,如下圖右側所示,從而導致毛囊開口周圍發紅、鱗屑、炎性丘疹的形成。

毛髮分為毛乾和毛根兩部分,毛乾是露出皮膚之外、可以看得見的部分。螺旋、捲曲的毛乾也可能與毛周角化病的炎症表現和毛囊角化異常有關[1-2]

皮膚鏡下毛周角化病皮損中毛囊周圍發紅、鱗屑和螺旋捲曲的毛乾[2]

毛周角化病可被視為一種無害的正常變異,皮膚乾燥、脫屑的人群更易發病[1,3]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毛周角化病可能與一些常見的疾病有關,包括特應性皮炎、使用糖皮質激素、尋常型魚鱗病、肥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瘢痕性脫發、營養不良(例如維生素 A 缺乏)。

此外,毛周角化病亦可能是唐氏綜合徵、努南綜合徵等綜合症疾病的皮膚表現之一。環磷酰胺等藥物也可能引起毛周角化病。

毛周角化病有哪些特點?

  • 四肢近端伸側或外側多發粟粒樣或針尖大小(1~2 mm)、
  • 兩側對稱分布的毛囊炎性丘疹是毛周角化病的特徵,觸摸有特殊的粗糙感,因此外觀和質地均如「雞皮」。
  • 這些丘疹可散在分布,也可以成群分布,但相互間不融合。
  • 部分丘疹周圍可伴有紅斑。
上圖是腿部毛周角化的近視觀

毛周角化病的常見部位為上臂(92%)、大腿(59%)、臀部(30%),其他部位包括肩胛區、軀乾(腹部)、面頰部(尤其多見於兒童)、四肢遠端、頸部等。少見情況下,毛周角化病還可遍布全身[2-4]

前臂伸側毛周角化病的皮損[2]
兒童面部的毛周角化

毛周角化病呈慢性病程,其皮損最早多出現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皮損在 20 歲之前逐漸增多。

約半數患者可呈現冬重夏輕的特徵,這種季節性變化的原因很可能是冬季空氣中含水量減少而皮膚易乾燥,而夏日出汗多而皮膚較為濕潤[1,3]

毛周角化病通常並不引起症狀,少數兒童可能出現輕度瘙癢。皮損對皮膚美觀帶來的影響及其心理困擾是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皮損本身的症狀。

儘管毛周角化病影響美觀,但在醫學上並不具有嚴重危害,無傳染性。然而,一些青少年可能因追求美觀而自行外用一些藥物或直接挑破皮損,後者可能繼發感染和瘢痕形成。

此外,毛周角化病還包括一些不太常見的變異型,包括紅色毛周角化病、萎縮性毛周角化病、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等。

JAMA 子刊報道的一則案例中,一個 13 歲男孩因面頸部和軀乾皮疹伴輕度瘙癢 1 年就診,醫生查體發現男孩的面頰、胸背部、上臂、頸部、大腿有紅斑伴毛囊性突起或角化過度性丘疹。男孩的最終診斷為紅色毛周角化病。與尋常型毛周角化病相比,紅色毛周角化病的紅斑更為廣泛[4]

13 歲男孩面頰部紅色毛周角化病[4]

毛周角化病應與哪些疾病進行區分?

某些皮膚病的表現可能與毛周角化病相似,需要與之進行區分,這包括小棘苔蘚(Lichen spinulosus)、毛囊炎、尋常痤瘡、特應性皮炎、粟粒疹、維生素 A 缺乏症等。

其中,小棘苔蘚尤其容易偽裝成毛周角化病。小棘苔蘚多見於兒童的頸部、大腿和臀部,無自覺症狀。

其皮損特徵為針尖大小的毛囊性丘疹聚集成片狀(可呈 2~5 cm 的圓形或卵圓形斑塊),這些丘疹的頂端有一根絲狀的角質小棘突。大多數小棘苔蘚的皮損在數月後自然消退。

小棘苔蘚,圖片來源見水印

對於嬰兒痤瘡,出現後有時和毛周角化挺像的,比如下面這兩個:

但是仔細看,也能看看到右側的痤瘡圖裡面,有粉刺、有黑頭,有膿皰,和左邊的毛周角化也能區分,還有就是面部的毛周角化不是常見的,最多的還是痤瘡。

那對於新生兒痤瘡(新生兒頭部膿皰病)呢?還真的挺像的,但是大家記住,新生兒頭部膿皰病時,凸起來的是小膿皰,而毛周角化凸起的是角質栓二者有區別,另外,新生兒期很少有毛周角化病。

上圖是新生兒頭部膿皰病

對於青少年,其面部痤瘡和該疾病有時也比較像,但可以通過痤瘡的開放或者閉合性粉刺鑒別下,開放性的能看到裡面有黑色角化物質,如下圖是痤瘡:

毛周角化病有哪些防治策略?

如上所述,毛周角化病被視為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此難以預防。但治療可能引起毛周角化病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特應性皮炎等)、避免使用誘發藥物等可作為預防的方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改善

對於毛周角化病起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兒童,隨著時間的推移,35% 逐漸好轉,43% 無明顯變化,22% 出現病情加重[1]

始於兒童時期的毛周角化病在青春期自發緩解的現象並不少見

由於毛周角化病通常無症狀,且可能具有自限性,這種皮膚病變一般無需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現有治療手段也難以根治毛周角化病,不易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治療毛周角化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美觀和緩解瘙癢等症狀。

外用潤膚劑

外用潤膚劑等方法進行保濕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其他對症治療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角質軟化或溶解劑(例如 0.05~0.1% 維 A 酸軟膏、10~20% 尿素霜、3~5% 水楊酸軟膏等)、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他克莫司等)、光療和激光療法[1,5]

激光治療

其中,有研究顯示,激光治療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尤其是調 Q Nd:YAG 激光,但可能僅適用於某些類型的毛周角化病。他克莫司和水楊酸等藥物可能有益於改善毛周角化病的外觀[6]。但尚需未來更多有力的證據來支持這些結論。

A-C 為 CO2 激光治療前後的左臂毛周角化病,D-F 為右臂(作為無治療的對照組)。激光治療前(A、D)、治療後 4 周隨訪(B、E)、治療後 12 周隨訪(C、F)[5]

總 結

綜上所述,毛周角化病是一種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激素水平改變、糖尿病、營養缺乏、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的常見皮膚病。

毛周角化病的皮損多始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常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瘙癢,但可能給兒童和青少年帶來顯著的心理困擾。

四肢近端(上臂、大腿)伸側或外側多發粟粒樣或針尖大小、質地粗糙、兩側對稱分布的毛囊炎性丘疹是毛周角化病皮損的重要特徵,但這種俗稱「雞皮膚」的疾病還有多種變異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毛周角化病可能自發緩解,通常無需治療,也難以根治。

– 參考文獻 –

Pennycook KB, McCready TA. Keratosis Pilaris. [Updated 2021 Jun 29]. In: StatPearls [Internet].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6708/

Thomas M, Khopkar US. Keratosis pilaris revisited: is it more than just a follicular keratosis?.

Wang JF, Orlow SJ. Keratosis Pilaris and its Subtypes: Associations, New 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 Etiologi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Marqueling AL,Gilliam AE, Prendiville J, et al. Keratosis pilaris rubra: a common but underrecognized condition.

Kechichian E, Jabbour S, El Hachem L, Tomb R, Helou J. Light and Laser Treatments for Keratosis Pilaris: A Systematic Review.

Maghfour J, Ly S, Haidari W, Taylor SL, Feldman SR. Treatment of keratosis pilaris and its variants: a systematic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Sep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