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日料的朋友,部分是因為無法抗拒那嗆鼻的青芥末(又叫青芥辣)帶來的快感。
但你知道嗎!
你在國內吃到的青芥末,十有八九都不正宗,和在日本高檔壽司店裡吃到的完全是兩種東西。今天,我們帶你走進“真·芥末”的世界,助你從日料小白蛻變成日料老饕。
內容目錄
“真·芥末”真是源於“芥”
黃芥末
記得二三十年前,我們提到“芥末”(或者是“芥辣”)這個名詞時,絕大情況下是指一種“淡黃色、有幼細砂質口感、辣辣澀澀”的醬料。
大家普遍對芥末顏色的認識就是綠色
一直到日料店在好些地方開得如火如荼之時,大家才開始將“芥末”代指成那種“綠色牙膏狀、嗆鼻子辣眼睛”的食物。
甚至對於很多小年輕來說,他們可能根本就不認識那種“淡黃色”的芥末。
事實上,它們根本不是同一種食物,甚至說,它們是來自不同菜系、調製不同菜餚時用的調料。它們之間的區別,說不上十萬八千里,但也真的足夠遙遠。
在國外,黃芥末最常見的搭配是配熱狗
其實顧名思義,“芥末”一詞,肯定是與“芥”這種植物有關。
溯源求本的話,歐美快餐中常見的調味料“黃芥末醬”,英語名為Mustard的食物,才是芥末的本來面目。
黃芥末醬是由十字花科芥菜類蔬菜,包括芸薹屬和白芥屬中的若干種的種子(即芥末籽,白芥末籽味道最溫和,黑芥末籽味道沖而辛辣)研磨成粉,和糖、醋或者檸檬汁調製而成,往往還會加入薑黃增色提味,味道沒有那麼辛辣,適合搭配薯條、熱狗等快餐吃。法餐中常見的第戎芥末醬,也是黃芥末醬的一種。
黃芥末配沙巴魚
在我國,同樣由芥菜種子製成、俗稱“芥末”或“芥辣”的調料,也出現得很早,具體時間已不可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古代已經有將“芥菜籽”“菜薹籽”研磨後混糖等調成辣味調料的做法。
當然,近幾十年來我們採用的配方,已經大致參考了歐美“黃芥末醬”的做法,風味與之已經非常相似。
此“芥末”非彼“芥末”
青芥末,事實上或多或少是國內商家為了營銷偷換概念所致——這是因為市面上無論哪一種“青芥末”,都不是從“芥”裡得到的。
它們,只不過是味道上有一樣的風味罷了。
市面上見到最多的就是這種“假山葵醬”
就目前市場而言,“青芥末”分兩大類,一種是“山葵醬”。至於另外一種,就是“假山葵醬”,俗稱“wasabi”(或“青芥末”“青芥辣”)。而我們最常見的,大多是後者。
山葵醬
“山葵醬”的原料是山葵,“假山葵醬”的原料是辣根,兩者因同樣含有能麻痺味蕾、揮發後刺激鼻竇的異硫氰酸酯類化合物,所以山葵被外國人稱為“日本辣根”,而辣根則被日本人稱為“西洋山葵”。
但儘管這樣,二者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山葵只出現在高檔日料店,現吃現擦;而辣根在工廠研磨後加入食用色素和澱粉,變成牙膏狀的青芥末,出現在各種有日料的場合。
事實上,我們熟悉的“wasabi”在日語裡,僅指山葵這一種植物(わさび)。這是一種原產於日本的十字花科山萮菜屬的宿根植物。
在早期漢字剛傳入日本時,山葵被音譯為漢字的時候便是“和佐比”或者“委佐俾”。
而山葵最早是作為草藥栽種的,後來才逐漸用於食用,其葉柄和葉片可以做成天婦羅或者醬菜。
再後來,它肥厚的地下莖開始被擦磨成醬,用來維持鹿肉、魚肉的新鮮度。之後,人們才將其單獨當成一種高級蘸料使用。
此時,山葵wasabi才真正從一種植物的名稱,開始大眾化成一種調味品的名稱“山葵”wasabi。時至今日,在日本還有國外市場裡,わさび即wasabi依然單純指“山葵醬”,別無他意。
不過,山葵非常少見,即使在日本當地,也是非常金貴的食材。
其原因是它們不易養護,對生長條件要求嚴苛——山葵終年生長在冷涼的深山溪谷中,夏季溫度要低於16℃,冬季則需要高於10℃。如果長期處於20℃以上的種植環境中,山葵的根莖會開始慢慢腐爛。
根據種植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山葵分為在溪流邊栽培的“水山葵”和在田地裡種植的“田山葵”。
水山葵的種植比較傳統,靠水吃水;
而田山葵的種植擺脫了水的製約,可以人為控制溫度和濕度,在苗圃和溫室都可以進行。但品質上,當屬水山葵最佳。在日本,水山葵種植面積最大的在靜岡縣,但收穫量最高的卻在長野。
天價的真妻山葵
根據葉柄的顏色,主流的山葵栽培品種又分為赤莖和綠莖兩大類——前者的葉柄是淡紅色,後者則為青綠色。
著名的山葵栽培品種“真妻”就屬於赤莖高檔貨,一根售價高達24000日元(折合人民幣1440元左右),令人瞠目結舌。
山葵醬的製作頗講究
製作山葵醬需要挑選新鮮的山葵,這是有門道的——不能貪便宜買肉質莖有劃傷的,或是已經大範圍變黑變軟的,這種品相的屬於次品,不僅擦磨出的黑色碎末很難看,而且那種獨特的嗆鼻氣息會大大減少。
品質好的山葵,肉質莖應該是勻稱肥厚的圓柱狀,並且葉柄是新綠色的才對。
山葵醬的風味不僅與山葵的新鮮度有關,還和擦磨方式有關——擦磨得越細膩,味道就越嗆鼻。由於化學物質容易揮發,所以新鮮山葵從擦磨到食用的最佳時間只有短短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風味就會大打折扣。
此外,擦磨山葵的擦板也有學問,最傳統也是最好用的,當屬鯊魚皮製成的擦板,鯊魚皮粗糙的一面被裝貼在乒乓球拍一樣的擦板上,使用時,用山葵的根莖在上面細細打轉,慢慢擦磨,發出沙沙聲響,直到起沫成泥,方才大功告成。
鯊魚皮擦板是山葵的最佳搭檔
因此,講究的壽司店都會現場擦磨山葵細泥,夾在米飯和刺身當中,還會催促食客盡快食用,以免風味喪失。顯然,山葵醬也即真正的wasabi,幾乎只能現做。
當然,在日本是有管裝的山葵醬售賣的。不過根據日本山葵加工協會的標準,如果包裝上寫的是「本わさび入り」(使用真正山葵),表示這裡面含有山葵,但成分佔比不超過50%;如果寫的是「本わさび使用」 (加入真正山葵),則表示裡面的山葵含量超過50%,已經屬於市面上能買到的風味、品質最好的加工山葵醬了。
辣根做的青芥末更粗暴
那麼,我們平時吃到的wasabi,又是什麼東西呢?答案是由辣根研磨成的“青芥末”。
辣根,又稱馬蘿蔔辣根這種植物,又被稱為馬蘿蔔,是十字花科辣根屬的宿根草本,食用部分是白色柱狀的肉質根。
由於氣味和山葵接近,但養護容易、成熟週期短,價格相對山葵要便宜很多,所以一直以來都被當成山葵的替代品。
就連發源地日本,市面上的青芥辣,如果沒有明確說明用料,大多也是用辣根代替。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是現今全球辣根產量最多的國家。
也就是說,你在市場上買到的wasabi,可能根本與圖文上的日語無關,它甚至連材料都不是日本出產的。
不過,由辣根製作成的“青芥末”,也並非一無是處。真正完全由辣根製作的青芥末,其實口味一點不輸山葵醬,優劣是見仁見智罷了。一般來說,山葵醬的嗆鼻感更加柔和,而辣根製成的青芥末更加粗暴,各有千秋。
而且,辣根對餐桌的貢獻,絕不是作為山葵的替代品那麼簡單。
辣根沙司
在辣根原產地歐洲,人們把它的吃法演繹得淋漓盡致。德國人用新鮮辣根加以研磨,和酸奶一起製成辣根沙司,辛辣中帶著酸甜,搭配烤雞、香腸和牛排一起吃,去油解膩,別有一番風味。還有猶太人傳統節慶“逾越節”中,烤羊羔肉、無酵餅、辣根都是必備的食物。
現今,在國內市場上常見的管裝青芥末,或多或少都有一股汽油味;次一點的青芥辣,別提山葵了,連辣根你都休想找到。
據了解,這是因為這些青芥末其實是用異硫氰酸烯丙酯、澱粉、香料、色素調和之後就糊弄過去的。
所以其味道只能用刺鼻來形容,全無辣根帶來的那種醒人鼻息的美妙感覺。
今天話題:山葵和辣根,你更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