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空氣涼爽乾燥,靜電的困擾也隨之而來。
開車門時電流傳過指尖,那叫一個痛啊;梳個頭髮,好好的髮型瞬間就成了爆炸頭。
這些頻繁出現的靜電,甚至讓一些人產生了恐懼和煩躁。
我們能有什麼方法“遠離”靜電嗎?
討厭的靜電從哪來?
電荷的積累
靜電是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它是物體表面電荷的積累。
在正常狀況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平衡,因此並不帶電。
但是一旦有外力因素導致電子脫離軌道,那麼便會造成電子分佈的不平衡。
本質上,靜電也可以看成是電子通過接觸,從一個物體的表面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的表面而形成的。
如果這兩個物體皆是絕緣體,那麼它們便將電荷積累下來。
兩者中的一種物體帶有正電荷(失去電子),另一種物體則帶有負電荷(獲得電子)。
而一旦其中一個物體之後接觸了像金屬這樣的導體,那麼電荷便會發生中和,從而產生靜電衝擊(static shock)。
這又意味這什麼呢?
如果你的家中有著許多絕緣體,比如鞋底的橡膠面、臥室裡的羊毛地毯等,當你在羊毛地毯上行走時,鞋子和地毯的摩擦便會使你的身體產生並積累下電荷,但你卻無法通過絕緣的橡膠鞋底來釋放掉它。
隨後,如果你又不幸碰到了金屬門把手,那就悲劇了……
摩擦便是一個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各類物體都可能由於移動或摩擦而產生靜電。
此外,流動的空氣也能產生靜電,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所以可以這麼說,在人們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
而乾燥的空氣又可以看成是絕緣體了,因此靜電在秋冬季頻頻發生。
8招保平安
- 1. 穿戴天然纖維織成的衣物(如棉、絲、麻等)
- 2. 更換橡膠鞋底的材質
- 3. 謹慎選擇家具、地毯的質地和麵料
- 4. 對地毯、地板和桌椅噴塗防靜電塗層
- 5. 增加室內濕度
- 6. 下車全過程與車門框保持接觸
- 7. 通過鑰匙尖端接觸金屬物體來“放電”
- 8. 用指關節接觸金屬物體(神經末梢較少,疼痛感較低)
有哪些“高危”因素?
避免靜電衝擊,一種最簡單的方法是注意你所穿的衣物材質,以及家具的面料。
衣著
比方說,橡膠鞋底便是一個很好的絕緣體,當它和羊毛或尼龍地毯摩擦時,你的身體中就會積累下大量的靜電荷。
因此,你可以嘗試穿著皮質鞋底的鞋,或是捨棄羊毛襪,改穿棉紗襪。
也就是說,在你購物單中的每一種物件,都能決定你日後的生活是否會被靜電所糾纏。
同樣的,羊毛衣也是造成靜電的常見因素。
人體活動時,皮膚與衣服之間以及衣服與衣服之間互相摩擦都會產生靜電,而我們通常都是穿著絕緣的拖鞋或運動鞋,那麼羊毛衣與身體或其他衣服之間摩擦產生的靜電便被大量儲存了下來。
而棉質衣物則相對友好一些,因此如果你想要避免煩人的靜電,那麼試試將羊毛衣褲換成棉質的吧。
此外,某些家具套或防靜電噴霧同樣也可以幫助解決靜電帶來的難題。
還有一種情況你一定也注意到了。
接觸車門
下車後接觸車門的那一刻,你同樣也會受到靜電衝擊。
而有一種說法是,你可以在下車時一直抓著門框,這是正確的。
請確保在下車前你的手就已接觸金屬門框,並且在完全離開座位前,你必須一直與其保持接觸。
但我們不能每次都記住這個方法吧,那麼當你下車後猛然發現自己忘記抓住門框了,這時身上全是靜電,怎麼辦?
你可以用手抓住鑰匙的金屬部分,然後用鑰匙尖去碰下車門即可。
在其他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同樣適用。
它的原理是:指尖疼痛是由於高壓放電產生的,由於放電時手與金屬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極小,因而會產生瞬間高壓。
如果先用手指大面積接觸鑰匙(鑰匙本身並不能傳走多少電荷,因此通常不會有電擊),再用鑰匙的尖端去接觸大的導體時,放電的接觸點就不是手指上的某個點,而是鑰匙尖端。
因此手不會感到疼痛,而電荷卻可以全部導出。
濕度高,靜電少
上面的方法我們可以在室外使用,但你可能偏偏愛穿羊毛材質的衣物,或嫌每次用鑰匙來接觸過於繁瑣。
而在室內,我們可以使用另一種的方法來消除靜電,那就是空氣加濕器。
它可以讓乾燥的空氣變得潮濕,從而降低家中發生靜電衝擊的可能性。
通常來說,你需要讓屋中的相對濕度達到30%,40-50%效果更加。
一台小小的加濕器便可達到要求,而你如果想知道當前的濕度狀況,可以再配備一隻濕度計。
8招保平安
- 1. 穿戴天然纖維織成的衣物(如棉、絲、麻等)
- 2. 更換橡膠鞋底的材質
- 3. 謹慎選擇家具、地毯的質地和麵料
- 4. 對地毯、地板和桌椅噴塗防靜電塗層
- 5. 增加室內濕度
- 6. 下車全過程與車門框保持接觸
- 7. 通過鑰匙尖端接觸金屬物體來“放電”
- 8. 用指關節接觸金屬物體(神經末梢較少,疼痛感較低)
這樣做可能是會麻煩一些,但總比在漫長的秋天和冬天裡,日復一日得被靜電所折磨要好得多,也會緩解你緊張的神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