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咳嗽的人又多了起來。
很多人都覺得吃點藥或者忍忍就過去了,可殊不知有群人吃甚麼藥都不管用,一咳就超過2個月,這究竟是怎麼了?
由耳鼻喉科疾病導致慢性咳嗽
有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大約40%~50%的慢性咳嗽是由耳鼻喉科疾病所導致的,但是很多人往往都意識不到。
最常見: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
由於鼻部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引發的咳嗽有個學名,叫鼻後滴流綜合徵。
這類患者往往有比較明顯的鼻部症狀,比如打噴嚏、流清鼻涕、流黃鼻涕、鼻塞、頭痛、嗅覺下降等。鼻腔檢查時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表現,比如黏膜蒼白腫脹,清水樣的鼻涕等等。
其次:咽喉反流
胃酸是強酸,有很強的腐蝕性,當胃酸反流到咽喉部時,強酸刺激咽喉產生咳嗽。
這類患者往往是咽部有明顯的異物感,會有少量白黏痰,覺得不容易咳乾淨;部分患者的症狀會在吃飯後加重;少數人有明顯的反酸燒心和胃部飽脹感。
第三:過敏性咳嗽
這些患者往往是過敏性體質,但不表現為典型的過敏性鼻炎。過敏原檢查或者血清IgE檢測都可能是陽性,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
臨床上還見過睡眠呼吸暫停引發的咳嗽,腫瘤侵犯氣管引發的咳嗽等,但這些屬於耳鼻喉科中的少見情況,就不一一贅述了。
內科疾病導致慢性咳嗽
咳嗽有時是由內科疾病導致的。
比如:咳嗽變應性哮喘、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部分降血壓藥物也會導致咳嗽。這裡特別強調兩個病,
肺結核
大家都覺得這種病現在不多見了,但是在慢性咳嗽的患者中,篩查出肺結核患者很高,而且還都是在活動期有傳染性的肺結核!所以當面對咳嗽超過2個月的患者時,會堅定地要求查胸片!
降壓藥引發的咳嗽
有些患者是增加或者調整了降壓藥,其中某些藥物可能會引發咳嗽,這種情況下需要由心血管內科的醫生調整藥物,一般來說,停藥5~7天症狀就可以痊癒。
如何找到咳嗽的根源
因為咳嗽原因複雜多樣,所以檢查項目也種類繁多。
最常見的包括:血常規、胸片、肺部CT、肺功能(配合支氣管激發試驗或舒張試驗)、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痰液檢查、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多導睡眠監測、過敏原檢查等等。
看了這麼多項檢查,您可能有點暈了:“看個咳嗽什麼這麼複雜!說不定檢查沒做完病都嚇好了!”
事實上,這些檢查不是上來一口氣都要做完的,只是有可能需要做。
慢性咳嗽的診治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邊診斷邊治療。
詳細的病史詢問、仔細的耳鼻喉科查體、血常規、胸片、過敏原檢查,可以幫助大多數人在短時間內搞清楚病因。當然也有部分患者病因複雜,需要逐項檢查,這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也要求醫生和患者有充分的溝通和信任。
如何醫治
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治鼻子
過敏性鼻炎引發咳嗽,主要用抗過敏藥和鼻噴藥物;鼻竇炎引發的咳嗽,主要使用黏液促排劑(通俗的說就是稀釋鼻涕的)和鼻噴藥物。
反流性咽喉炎——抑制胃酸
主要針對胃酸倒流進行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同時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容易產生飽脹感或者加重反酸的食物,如油膩食物或者甜點要盡量少吃或不吃。
一般來說,胃酸倒流導致的咳嗽,用藥治療一周即可見效,但是需要持續治療一段時間方可停藥,總結六個字“抑胃酸,咳嗽愈”。
過敏性咳嗽——抗過敏
主要是抗過敏治療。
一般為口服藥物,如果是對特定的過敏原過敏,咳嗽症狀嚴重且持續不緩解,可以考慮脫敏治療。這類患者最少見,臨床也很難一次治愈,病情容易反覆。治療過程要比較久。
其他
睡眠呼吸暫停引發的咳嗽主要靠手術或者呼吸機治療,頭頸部腫瘤有時侵犯氣管也會引發咳嗽,這時就需要手術。
有些患者的病因不太好明確,需要“試驗性治療”:就是先針對某種可能性最大的原因進行干預,觀察效果,如果有效,就用這個方案繼續治療,如果無效就更換其他種類的藥物。對於這一類患者,原則就是,一次只用一類藥,迅速揭開咳嗽背後的“幕後真兇”。
治咳嗽,這個誤區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絕非萬能,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在我對慢性咳嗽患者進行的調查發現,這些患者服用過抗生素的比例超過7成!
而且大多數是自行服用,有的患者甚至吃過3、4種抗生素。在這裡,我想向所有的患者呼籲,抗生素絕非萬能,對待咳嗽,請在醫囑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濫用!
小提醒
很多人咳嗽總是好不了,隔三差五的就咳一咳,但又不像什麼大病,就乾脆挺著了,或者去藥店買點藥。
其實,如果找對了醫生用對了藥,咳嗽就不會老纏著你了。問問醫生你的咳嗽該什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