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的好處,還有人不知道嗎?
吃魚的健康證據多而充分,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證據支持每天60-100g的魚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腦卒中風險下降有關。對於老年人,一項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群隨訪5.3年的隊列研究也發現,吃魚跟老年癡呆風險以及認知功能障礙風險低有關[1]。
魚給你提供優質蛋白、健康的脂質(包括EPA、DHA等)以及多種B族維生素和鐵、鈣等礦物質,日常飲食中用魚代替一部分畜肉,可以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
大家常說買不到特別的魚,但其實我們身邊常見、平價的魚一樣很值得吃!
這篇給大家盤點一下不同魚的優點,日常搭配著吃就能獲得魚的各種好處了~
10種高蛋白常見魚
魚肉通常都含有15%以上的蛋白質,而常見魚裡面這10種魚肉的蛋白質含量尤其優秀:
蛋白質含量(%)
鰈魚
或叫凸眼魚
比目魚
21%
鮃魚
或叫片口魚
比目魚
20.8%
* 鰈魚和鮃魚都是比目魚,只不過眼睛長在左邊叫作鮃,眼睛長在右邊叫作鰈
明太魚
或叫狹鱈魚
20.4%
青魚
或叫青皮魚
青鱗魚
20.1%
鱖魚
或叫桂魚
19.9%
沙丁魚
19.8%
黑魚
或叫烏鱧
19.5%
鱸魚
或叫鱸花
海鱸魚
18.6%
河鰻
或叫鰻鱺
18.6%
羅非魚
18.4%
魚肉裡的蛋白質屬於必需氨基酸齊全、配比合理、生物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而且魚肉質細嫩,肌纖維短,比禽畜肉更好消化。
10種低脂肪常見魚
脂肪含量(%)
明太魚
或叫狹鱈魚
0.5%
魨魚
或叫麵包魚
0.6%
沙丁魚
1.1%
黑魚
或叫烏鱧
1.2%
黃鱔
1.4%
羅非魚
1.5%
鳙魚
或叫胖頭魚
2.2%
鰈魚
或叫比目魚
凸眼魚
2.29%
大黃魚
或叫大黃花魚
2.5%
鯽魚
2.7%
這些魚肉脂肪含量都在3%以下,能量不超過110kcal/100g,尤其是明太魚、鱸魚、黑魚、沙丁魚、鰈魚(比目魚)這幾種既高蛋白又低脂肪,它們的優勢是能在補充優質蛋白的同時僅附帶少量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少)和較低的熱量,減脂期也很適合吃。
當然啦,最終還得看你烹飪時放多少油。
5種鈣含量高的魚
魚肉還含量一定量的鈣、鉀、鎂、鐵等礦物質,像下面這5種魚鈣含量就還挺不錯的。
鈣含量(mg/100g)
鯛魚
或叫黑鯛魚
大目魚
186 mg
沙丁魚
184 mg
黑魚
或叫烏鱧
152 mg
鱸魚
或叫鱸花
海鱸魚
138 mg
鰈魚
或叫凸眼魚
比目魚
107 mg
1種VB2含量豐富的魚
黃鱔的維生素B2含量達到2.08mg/100g,60g左右就可以滿足成年人一天需求,非常優秀。
1種菸酸含量豐富的魚
鱖魚(桂魚)的菸酸(維生素B3)含量達到5.9mg/100g,還是挺不錯的。
5種嘌呤較少的常見魚
說起吃魚,很多高嘌呤和痛風的朋友就很忌憚,覺得嘌呤高不敢吃。下面這5種魚嘌呤含量在常見魚裡比較低,除非痛風急性期,否則還是可以適當吃的。
總嘌呤含量(mg/100g)
銀魚
或叫麵條魚
23 mg
銀鱈魚
或叫裸蓋魚
65 mg
多寶魚
或叫大菱鮃
70 mg
鱈魚
真鱈魚
71 mg
沙丁魚
82 mg
2種魚是補EPA、DHA的好選擇
考慮補充的效率、低風險、好買到、好烹飪、好吃的程度,這兩種魚補DHA真的很不錯。
三文魚
三文魚只要7g就差不多滿足普通成年人一天的DHA+EPA需要,也就是不用每天都吃,你每個月吃三次、每次100g的三文魚排就可以了,還是很好做到的。
三文魚在美國FDA (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EPA (美國環保署)發布的吃魚指南(其實這個指南主要是給孕婦、哺乳期女性和11歲以下兒童的,因為這些人群對汞更敏感,但普通人群也可以按照這個清單選擇)中屬於汞風險最低的級別,還是可以放心吃的。
三文魚排好吃也沒刺,大人小孩都能吃。
從電商平台、生鮮平台或者大型超市都可以買到的冷凍的三文魚排,解凍後,你可以這麼烹飪:
①不放油,用錫紙托盤盛著三文魚排,放在預熱好的烤箱裡200℃烤15分鐘
②不放油,用不粘鍋小火煎三文魚排,5分鐘後翻面再煎5分鐘,共10分鐘
研究發現上面這兩種方法都幾乎不會導致三文魚裡的EPA和DHA損失[2],還方便,而且只要稍微撒點黑胡椒和鹽,就非常好吃了。
鱸魚
無論淡水鱸魚還是海鱸魚,DHA和EPA含量都是挺優秀的,大概每天80多克能滿足一般成年人的需要,每週吃一條清蒸鱸魚就差不多了。
鱸魚在在美國FDA (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EPA (美國環保署)發布的吃魚指南中也是屬於汞風險最低的級別。
怕刺星人的選擇
怕刺怎麼辦?除了上面的三文魚排,像鱈魚排、比目魚、巴沙魚排這些都可以選擇。
鱈魚
市面上有很多不含魚刺的鱈魚排產品,叫「鱈魚」的產品種類較多,真鱈魚(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或明太魚,就是一般漢堡裡比較常見的)以及法國銀鱈魚(犬牙魚)、白鱈魚這些都是高蛋白且低脂肪的魚,並且汞風險低,還是很有吃的價值的。
而銀鱈魚(裸蓋魚)脂肪含量較高,EPA、DHA含量也比較優秀,大概20g就能滿足普通成年人一天的DHA+EPA需要。但它也有個缺點,汞風險屬於中等一檔,頂多一周吃一次,不推薦對汞很敏感的孕婦和幼兒拿它去補DHA。
比目魚
比目魚很好識別:體寬而薄、扁,一面深一面淺,多寶魚(大菱鮃)也是比目魚的一種。
比目魚營養價值還是不錯的,汞風險低,而且肉嫩味美,特別適合清蒸。
蒸好的比目魚端上桌,筷子一夾就是大片純肉,不怕卡刺。
巴沙魚
巴沙魚含水量超過87%,蛋白質含量只有9.8%,在魚裡比較低,但在所有食物裡還是算富含蛋白的,脂肪含量更是低至1%左右,熱量很低,非常適合減脂的時候大口炫。
四大家魚怎麼樣?
最後說說青、草、鰱、鳙四大家魚。
它們都屬於鯉形目,小刺較多,對於不會吐魚刺的人來說大概是個折磨。另外,鯉形目的很多魚,魚膽中含有毒素,因此千萬不要吃魚膽。
青魚
草魚
鰱魚
鳙魚
魚圖片來源:《中國食物成分錶》標準版第6版第二冊或fishbase.us
營養方面,四大家魚的DHA、EPA含量確實很難說優秀,一天要幾百克才能滿足需要,以補充DHA、EPA為目的吃是不現實的。
但它們高蛋白、低脂肪,並且屬於河流中的草食魚,體內積累重金屬的風險比肉食魚低,價格低廉好買,也還是有吃的價值的。
總結
鰈魚(比目魚的一種)、黑魚、沙丁魚低脂肪、高蛋白還富含鈣;
多寶魚刺少、嘌呤低;
三文魚、鱸魚低汞高DHA,一周一次就夠;
四大家魚也一樣值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