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原因、症狀|懷孕高血壓而已,醫生為何那樣緊張?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血壓」應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即便是平時不太關心醫學知識的人也能說上一些和高血壓有關的事:

  • 這是一種需要長期吃藥的慢性病;
  • 很多人平時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
  • 它似乎很“安全”:很多人吃藥幾十年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 可以採取少吃鹽、適當鍛煉、控制體重等措施幫助控制血壓;
  • 如果血壓太高,也會有一定的危險;

……

這樣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只要沒有很嚴重或者很緊急的情況,多數時候醫生也就是開些藥物、做一些生活指導、囑咐監測血壓就夠了。

如果是一位平時血壓正常的孕婦出現了高血壓,哪怕血壓看上去並不算高得離譜,也會讓醫生格外關注,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今天,就讓(拉)無辜的讀者朋友們(下水)一起來體會一下妊娠期高血壓的嚴重性。

高血壓是怎麼回事?

心臟將血液泵出,通過動脈流進全身,所以動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壓力,才能確保全身各處都能得到動脈血的灌注。

如果壓力過低,身體就會因為重要器官灌血不足出現各種問題;而如果壓力過高,意味著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更容易出現過勞問題。

末梢的小血管也會因此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承受不住,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溢血”和其它問題。

因此,動脈壓力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測量動脈壓力(也即“血壓”)的意義。

心臟收縮泵血時,動脈壓力達到最高,此時測到的是動脈的收縮壓;心臟舒張吸入血液時,動脈壓力最低,此時測到的是動脈舒張壓,所以我們測量血壓總是得到一個高值、一個低值,這就是測量時動脈血管承受的壓力範圍。

臨床上監測血壓一般取上臂肱動脈的血壓值,正常情況下,收縮壓應該<120mmHg,舒張壓應該<80mmHg。

如果收縮壓上升到120~129mmHg,舒張壓正常,屬於血壓上升;

如果收縮壓上升到130~139mmHg,或者舒張壓上升到80~89mmHg,屬於1 級高血壓;

如果收縮壓≥140mmHg,或者舒張壓≥90mmHg,屬於2 級高血壓;

如果收縮壓或者舒張壓所處的等級不同,以較高級別為準。[1]

懷孕如何導致高血壓?

懷孕是一個生命體支持另一個生命體生長發育的過程,媽媽的子宮和寶寶的胎盤就是兩個人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樞紐。

如果胎盤不能和媽媽的子宮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環進行溝通交流[2],或者有其它導致胎盤相對缺氧的情況[3]胎盤就會釋放一些有血管活性的物質促使媽媽的全身血管發生改變[4],升高媽媽的血壓以便自己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

因此,當問到為什麼會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時,醫生可能會告訴你這是因為全身小動脈痙攣,而以上過程就是小動脈痙攣的原因。

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這個疾病的一些特點:比如臨床上一般認為它的發病時間在妊娠20 週以後,並在產後12 週以內消失[5]

妊娠早期胎盤不需要那麼強大的灌注,所以20 週以前就出現的高血壓更可能是本就存在的慢性高血壓病。分娩後不再有胎盤刺激母體,所以12 週以內血壓應該恢復正常,否則就更可能是慢性高血壓病恰好開始於妊娠期。

又比如,因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胎盤導致的全身小動脈痙攣,基本原理就和普通人的慢性高血壓疾病不同,所以對於一般的高血壓病有效的限制鈉鹽、口服利尿劑等措施,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身上並沒有顯著效果[6]

再比如,因為和胎盤灌注有關,隨著妊娠的進展、胎兒需求量的增大,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常常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全身多髒器功能的損害或其它嚴重並發症,有時為了媽媽或寶寶的安全,只能提前終止妊娠。

危險重重的並發症

讀到這裡,相信您已經能感覺到妊娠期高血壓的危險氣息了。

事實是,全球範圍內由妊娠期產科並發症直接導致的孕產婦死亡中,10%~15% 都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較為嚴重的情況(子癇和子癇前期)有關[7]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常和產後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併心髒病等疾病一起,被列為孕產婦死亡的幾大原因之一,它確實是一個很危險的產科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基本的病理生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這意味著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的水平時,孕婦的每個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比如腦部可能會因為血管痙攣、缺血等出現劇烈頭痛,甚至出現腦水腫、腦出血等;腎臟可能會漏出尿蛋白,嚴重時可能會腎功能損害甚至腎衰竭;心臟可能會出現心肌缺血甚至心力衰竭;肺部可能會出現肺水腫導致呼吸困難;眼部可能會因為眼底出血導致視覺異常等……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出血可以發生在眼、腦、心、肝等部位,也可以發生在胎盤,雖然發生率不高,卻或許是最可怕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作為母胎的血液交流中樞,胎盤應該在寶寶娩出後才開始剝離。

剝離時和子宮接觸的地方會有大量出血,但子宮會很快收縮把剝離面的血管夾閉止血。

而如果胎兒還沒娩出,胎盤就出血剝離,胎兒固然會因為胎盤和子宮的連接被血液切斷而缺血缺氧,在宮內窒息甚至死亡;孕婦也會因為子宮無法收縮而持續出血,甚至會因此耗盡全身的凝血因子而危及生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危險,胎兒也並不輕鬆,胎盤灌注減少可能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羊水減少等問題,情況嚴重時也會需要終止妊娠。

診治的方法

鑑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風險性,醫學界早就引起了充分的重視:一旦確定懷孕,血壓就是每次產檢的必測項目。

尿常規中是否有尿蛋白、體重是否有不尋常的增長(提示可能有水腫)也是常用的監測手段。所以多數時候,及時發現、下診斷並不是問題。

而一旦確診後,輕症且沒有並發症的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可以繼續觀望並嚴密監測;對於有症狀或併發症的孕婦,如果未足月且症狀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可以採用口服降壓藥的方案,如需預防子癇,還可靜脈滴注硫酸鎂緩解血管痙攣;如果已經發生嚴重情況(如胎兒窘迫、子癇抽搐等)或者危及生命的並發症時,則需要盡快終止妊娠,挽救母兒生命。

高危人群和防治方法

比起治療,大多數人應該更關心什麼樣的人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沒有什麼提前篩查或者預防的措施。

總體而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尤其是較為嚴重的子癇前期的發病率並不是很高,全世界的子癇前期發病率約為4.6%,子癇約1.4% [8],至少說明大多孕婦是能逃過這一關的。

但也有一些情況被觀察到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顯著相關,例如哮喘、肥胖、糖尿病、脂代謝異常、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懷孕以及既往有子癇病史或者孕前本身有慢性高血壓病等情況和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呈正相關,而運動則與發病率的降低有關[9,10]。

存在這些“高風險因素”的人看到這里或許已經緊張起來了,其實,“存在風險”和“發生疾病”之間並不是必然的對應關係。

比如,雖然肥胖讓子癇前期的風險增加了數倍,但仍有超過90% 的肥胖女性並未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9]

從醫生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每一位女性在備孕時就能調整好狀態,比如保持鍛煉習慣、控制合適體重、穩定基礎疾病、補足鈣鐵葉酸等身體儲備等,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懷孕給身體帶來的挑戰。

但如果有一些風險無法完全避開,有懷孕計劃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產前諮詢、加強產檢等辦法從醫生那兒獲得幫助,讓自己的生育過程更安全

回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問題上,既然已經獲知了這麼多相關的高危因素,醫生在防治時就能針對相對中高危的人群進行管理和預防性治療。

對於存在高危風險的人群(如多胎妊娠、既往有子癇病史、糖尿病患者、紅斑狼瘡患者等)和存在兩項以上中危風險的人群(如肥胖女性、35 歲以上、母親或姐妹有類似病史等),可以在妊娠12 週以後口服低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11]

保障日常飲食中的鈣攝入[12]或許也能對於預防子癇前期有所幫助。至於控制體重的幫助自然也不必說了[13]。其它方法如補充維生素C、葉酸等對於子癇前期的幫助還缺乏更有力的證據支持。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最嚴重的階段是子癇抽搐,孕產婦因為小血管痙攣,腦部受到明顯的影響,而發生抽搐、口吐白沫、肌肉僵硬和昏迷。

古代的醫者無法了解疾病的深部原因,觀察到這是產“子”的身上發作的癲“癇”,所以命名為“子癇”或者“子癇風”。

隨著對這一疾病的研究的深入,疾病的發病原因、診治方法、預防措施也被不斷充實、細化。

這使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逐漸成為一代又一代醫學生學習產科時的痛苦源泉,如果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覺得腦袋嗡嗡的,別緊張,這是正常現象。

祝福非醫學工作者的大家永遠用不到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探索更多來自 生活百寶箱 LIFE BOX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