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of rabbit and cat on sofa

養了貓,還能養狗/烏龜/兔子/鸚鵡…嗎?

上班出門時,加班回家晚了,或者節假日出門、需要出差時…

看到小貓咪落寞的身影…

你有動過再給小貓咪找個伴兒的念頭嗎?

雖然有各類貓咪和鸚鵡、兔子、烏龜…和諧相處的視頻…

但貓咪咬死動物,貓咪抑鬱尿閉,甚至貓咪被家養倉鼠咬傷進醫院的新聞…也層出不窮。

如果要給貓咪找個伴兒,還有哪些動物比較合適?

相處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情況復雜,需要先觀察的

相處,講究的是“你情”和“我願”。

所以我們會從雙方來評估和諧相處的可能性。

犬類

貓咪的接受度:★★★★✩

狗狗的接受度:★★★★★

總結:青梅竹馬打得過天降

雖然貓狗的差異較大,但如果非要給貓咪找個伴兒,狗狗算是個勉強可行的同居夥伴。

這主要勝在狗狗屬於社會化動物,經過一定的訓練,能夠較好服從主人指示,不至於在貓狗衝突時讓場面失控。

但也正因為狗狗經歷了漫長的馴化,品種體型、性格、精力差異很大,所以選擇合適的犬類十分重要:

▌從小一起餵養,最好在貓2~9週時,就介紹相互接觸

▌避免服從性差的狗狗(小部分看品種,大部分也要看訓練,是的,狗狗需要訓練)

▌能量精力平衡,貓咪和狗狗最好都選擇幼年或青少年

此外,也要每天分別陪貓狗玩耍,以及為貓咪準備垂直空間的獨享地盤。

兔兔

貓咪的接受度:★★★★✩

兔子的接受度:★★★✩✩

總結:不穩定的友誼

千萬不要被兔兔可愛圓潤的外表騙了(貓貓也是),兔子和貓咪一樣,也具有較強領地意識。

這樣的好處是,如果兩隻的領地劃分較明確,那麼或許能相安無事;但如果存在爭地盤,那兔子也是會揍貓的…

兔子還會X騷擾貓咪

另外還有個隱患:野外環境,兔子是不折不扣的貓咪的食物。

所以如果貓咪食物不充足、精力旺盛,兔兔的體型小,共處一室可能會讓兔兔焦慮,受傷,甚至有性命之憂。

不考慮兔兔感受,倒可以給貓減肥(愛兔人士發起警告)

家禽

貓咪的接受度:★★★★✩

家禽的接受度:★★★★✩

總結:各過各的,各自安好

對於雞鴨而言,如果不是受到什麼刺激,它們很難和任何動物起到衝突。

而對於家貓而言,如果不是極度缺乏食物,也不會嘗試以雞鴨為食。

因為體型相似,如果從小一起長大,通常二者不會展開什麼廝殺,但也不會有更強的溝通。

鵝是會主動攻擊的動物,不過除了鵝,其實雞的戰鬥力也不弱

此外鏟屎官可能還要評估,在城市家庭養這類“寵物”的可行性問題。例如柯爾鴨,最早是獵人為吸引遠處獵物,專門從家鴨中挑選叫聲最大的鴨子培育的,所以可能擾民(公鴨嗓會好些)。

此外還要考慮直腸動物隨地排泄的問題

龜類

貓咪的接受度:★★★✩✩

龜類的接受度:★★★✩✩

總結:打不起來,但也沒啥可期待的

大多數龜類是需要“夥伴”的,一些龜類也會與人類互動,甚至有些海龜(巴西紅耳龜等)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也能和它們的“獵物”和平共處。

雖然通常龜類和貓咪不會有打起來的風險,甚至不會產生衝突…

但它們也不會產生有益的友誼互動,因此無論是緩解貓咪的無聊,還是排解龜類的寂寞,效果都微乎其微。

考慮到,一旦發生衝突,不是烏龜咬住不鬆口,就是貓咪硬吞小體型烏龜…再加上沙門氏桿菌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

若沒做好功課,不推薦讓牠們硬搭伙過日子。

同樣類型的還有刺猬…

需要充分隔離的

魚類

貓咪的接受度:★★★★✩

魚類的接受度:★★★★✩

總結:只要魚缸封頂,啥都好說

自然條件下,如果貓咪食物豐富,營養充足,並不會將魚類作為首選“口糧”。

家養貓咪更不會像對待鳥類及囓齒動物那樣,閒得沒事追捕魚類玩。

但貓咪充滿了好奇心,如果精力旺盛又無所事事,魚兒和魚缸還是難逃被攪暈、玩死、破壞…的風險。

如果是將魚類作為寵物長期餵養,建議採用魚缸增氧泵並封頂。

蜥蜴等爬行動物

貓咪的接受度:★★★★✩

爬行動物的接受度:★★✩✩✩

總結: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全看貓咪

人工可餵養(指不違法)的壁虎、蜥蜴品種,大多都對人比較友好,有些會甚至喜歡爬在人的手臂上。

雖然也有許多貓咪和大體型蜥蜴和諧相處的畫面…

但事實上,在野外環境它們基本都是貓咪的“食物範疇”。Open Conservation Biology Journal 也曾有澳大利亞野生蜥蜴種群受貓咪威脅的報導。

雖然蛇類並不在貓咪的食物譜中,但當貓咪認為它們存在威脅時,也會選擇發動攻擊。

因為大多數情況,貓咪發動攻擊與否,取決於對方的體型和活動軌跡所以如果爬行動物體積小,且行動速度快,就建議像養魚一樣,將爬蟲箱封頂。

完全不建議一起餵養的

鳥類

貓咪的接受度:★★★✩✩

鳥類的接受度:★✩✩✩✩

總結:都在隱忍克制

野生鳥類是絕大多數貓的首選獵物。即便是平日溫順懶散的家貓,也難逃骨子裡捕獵原始慾望的召喚。

一直室內餵養貓咪,也會因為鳥類”挑釁“,當場上樹

不同體型或者叫聲的鳥,只會讓貓咪在評估“捕獵難度”時有所差異,在展開行動時有所遲疑。

如果把鳥養在籠子裡,貓咪也會因為無法捕獵而變得焦慮

由於鳥類非常典型的動線特性(在貓眼裡就是逃跑逃得很快),即便從小一起長大,貓咪在和鳥類相處時,也只是壓制著自己的“獸性”,但獸性,很可能有一天會壓不住…

同樣對鳥而言,它們將持續在壓力狀態下度過每一天…或者沒有明天…

日常與鳥互動中中,貓咪都有”捕獵“動作

鼠類

貓咪的接受度:★★★★✩

囓齒的接受度:★★✩✩✩

總結:充滿誘惑力的樂子

龍貓和豚鼠這種體型大一點的囓齒動物,可能會緩和一點情況…

但若對上體型較大且有捕獵慾望的貓咪,那它們依舊逃脫不了與倉鼠、大鼠、小鼠、松鼠…一樣的命運——變成貓咪的樂子鼠。

如果要飼養,籠子隔離是必不可少的。

但即便如此,如果從囓齒動物的身心健康出發,也是不推薦的。

福特漢姆大學一研究發現,自然環境中機敏的大鼠(rat)在聞到貓咪的味道後,是絕對會繞著走避免碰面的;而好奇心更強的小鼠(mouse),則更容易淪為貓咪的玩物…

且如果貓咪並非從小與囓齒動物接觸,還伴有極強的捕獵慾望,行為學家推測,可能因為捕不到獵物而產生抑鬱…(參考激光筆逗貓)

看得到抓不到的老鼠,也會讓貓咪很難受

總結:盡可能不要把貓咪的“食譜”強行介紹給牠做朋友。

而且養二胎並不是“給小貓咪找個伴兒,讓牠們自己玩”!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分給每個家庭成員,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其實從貓咪角度,牠們更需要的是…

👇👇👇

鏟屎官的陪伴

貓咪的接受度:★★★★★

鏟屎官的接受度:這個無所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