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踩踏事故已致153人死亡,若在現場如何自救?

——“人們不斷往下壓,越來越多的人被壓倒,被擠在人群下面的人都在哭。”

——“人們像墳墓一樣,層疊在其他人的身上,有些人逐漸失去了知覺,有些人看起來像已經死了。”

——“現場音樂震耳欲聾,呼救聲根本聽不見,手機也沒有信號。”

這是韓國梨泰院當地時間29日晚間發生大規模踩踏事故,目擊者的發布。

一層壓著一層,人群像打了死結,救援十分困難|@記者韓鵬

10月29日晚,韓國首爾龍山區梨泰院一帶發生大規模踩踏事故。據韓國消防部門消息,截至30日19時,事故已造成153人死亡,150多人受傷。

發生踩踏事故的是一個斜坡小巷,從下方的動態圖可以看出,現場人潮洶湧,據韓國警方數據,現場約有十萬人湧向梨泰院,每個角落都塞滿了人。

人像疊羅漢般一排又一排
救援現場

踩踏事故遇難者,多死於窒息

踩踏,是一種極其原始的事故。每年東非大遷徙的過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動物死於同類的蹄子之下。而人群的踩踏事故更是在史書上畫下一個又一個血點。人類是天性愛群居的動物,人群就像磁鐵一樣對個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一旦人群聚集,並被街道、房屋、樓梯、欄杆壓縮,危險就出現了。原本有序移動的人群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誘因而瞬間崩潰,這個誘因可能是一隻斷掉的高跟鞋、灑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飲料、一股氣味、一句話甚至不需要什麼明確的誘因。

人畢竟不是椋鳥和沙丁魚,我們並沒有進化出有效組織大規模人群有序運動的能力。

世俗和宗教節日、體育比賽、音樂會、逃難、趕地鐵、學校下課,這些都可能成為踩踏事故的發生條件。

2014年12月31日,在上海外灘,期待著參加跨年活動的人群,就發生了擁擠踩踏事件。據《“12·31”外灘陳毅廣場擁擠踩踏事件調查報告》,這次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是一次“對群眾性活動預防準備不足、現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而引發的悲劇。

下圖是雖然不是損失最大,但是最有影響力的踩踏事件之一——1989年4月15日的英國希爾斯堡球場慘案,96人被活活擠死。

有記載死亡千人的踩踏事故包括:

1941年6月6日由於日軍空襲造成恐慌,上千名重慶市民在湧入防空洞時因踩踏喪生。

1990年7月2日,沙特阿拉伯麥加,朝聖人群在通過一個地下通道時發生踩踏,1462人喪生。

2005年8月31日,參加宗教活動的人群在通過伊拉克一座大橋時,恐怖襲擊的傳言導致人群失控,約1000人死亡。

擁擠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洶湧的人潮擠在一個不可壓縮的物體上,比如一面磚牆、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後七八個人的推擠產生的壓力就可能達到一噸以上。實際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難者大多並不是真的死於踩踏,他們的死因更多的是擠壓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擠壓的沒有空間擴張。在最極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難時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態。

在這種情況下,急救手段顯得愛莫能助,醫護人員無法及時抵達現場,互救也幾乎不可能。

2013年2月10日發生在印度阿拉巴德(Allahabad)踩踏事故的遇難者,丈夫想要保護妻子,但根本無力阻擋人群的力量。這起事件造成36人身亡。

如何在踩踏事故中脫身

任何時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應當觀察周圍,記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腦中規劃撤離方案。

一旦你發現已經被人流裹挾,無法自主控制前進方向的時候,切記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擠,而是要一邊順著人流同步前進,一邊向前進方向的側方移動,直至移出人群。

雙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擊手的防守姿勢,這樣可以盡量保證胸腔不被擠扁。

注意腳下,千萬不要被絆倒。

一旦摔倒,趕緊站起來。如果身邊同伴摔倒,立即把他拉起來。如果身邊是兒童,把他們舉過肩。

如果摔倒了沒法站起,爬也要跟著人群前進的方向。如果無法移動,用手護住頭部,蜷縮膝蓋至胸前。不要俯臥和仰臥。

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然而,在踩踏事故發生現場,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不被踩踏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避免踩踏事故發生。

對於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湊熱鬧。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湊熱鬧,不在學校和其他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注意安全。

避免此類悲劇發生更主要的責任在於政府。

在可預期的人流密集地點制定擁擠預案。比如新年夜的外灘,人流可能從哪裡來,預計有多少人,如何評估現場人數,一旦現場評估人流超過容量,如何分流繼續湧入的人群,如何疏散人群。這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任何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比如警力如何分配,控制人群使用什麼措施。有時候警察的出現會安撫人群的情緒,而有時候正好相反,這非常微妙。2003年2月17日,美國芝加哥E2俱樂部,夜店中發生鬥毆,保安使用了胡椒噴劑意圖制止混亂。刺鼻的氣味在擁擠的人群中引發恐慌,進而發生踩踏,21人死亡。

廣場、車站、學校、醫院和娛樂場所,這些公共設施的設計和施工要考慮到預防踩踏的因素。1883年6月16日,英國桑德蘭市(Sunderland),很多兒童在觀看演出時發生踩踏,183名兒童死亡。之後,英國議會通過法案,規定所有的公共娛樂場所都必須使用安全逃生門。這種門上裝有一個橫槓,不管這種門鎖還是沒鎖,橫槓上的壓力達到某個數值,門就會自動開啟。這個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在我們的身邊,一些外資的大型商場隨處可見這種一個多世紀前的古老發明,除此之外,並不十分普及。

近些年,基於視頻監控的人群擁擠防控措施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沙特政府為麥加引入了一整套高科技的踩踏預防體系,使得每年朝聖人群踩踏事故大幅度的減少了。

上圖為來自CROWDVISION公司的人流擁擠預警系統 | BBC

總而言之,要預防踩踏事故,對個人而言,四字真言,“不湊熱鬧”。更重要的是,活動組織方一定要有風險意識,要做好各種應急預案。

大型活動應該是歡樂的海洋,不應因人為疏失而變成痛苦的源頭。願每個人都高高興興去聚會,平平安安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