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方便麵可以使得脂肪攝入量減少約10g,對於不需要太高熱量的人群還是不錯的。但是醬料包裡油也不少,加的時候還得克制點。
—————————
前些天,我在微博說最近做的一期關於【泡麵危害和怎麼健康吃】的視頻數據不太好,然後有網友留言說——
思路的確很好!
今天主要還是圍繞泡麵,講講「油炸」和「非油炸」泡麵有甚麼營養差異,還有其中的脫水蔬菜、醬料包裡都加了什麼,健不健康安不安全吧。
內容目錄
什麼是非油炸泡麵?
非油炸泡麵,從名字上就很好理解,指的是麵餅用的是油炸以外的工藝,常見的是熱風乾燥,此外還可能是微波等方式來實現脫水。
非油炸和油炸有什麼營養差異?
| 丙烯酰胺很少
丙烯酰胺不是油炸泡麵獨有,當食物中同時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經過120℃ 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煎炒、烤、紅燒、油炸),就會出現美拉德反應。
⬆️在用 130℃~ 140℃的油炸泡麵
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應的副產物之一,國際癌症研究所在經過評估後認為丙烯酰胺是2A 級致癌物,即可能令人類致癌。(對於致癌物很難給出明確的安全劑量。由於個體基因、免疫和代謝等各方面的差異,對致癌物的風險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非油炸泡麵沒有經過油炸這個流程,採用的是相對低溫(≤1 20℃ )的加工工藝,所以丙烯酰胺很少。[1]
| 營養成分對比
我蒐集了四個經典泡麵品牌,四款都是紅肉牛肉味的泡麵,油炸和非油炸泡麵各兩個,我們來看下他們的營養成分對比——
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在於熱量和脂肪。
相信這兩者攝入過多的危害不用我多說,超重、肥胖,進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什麼的。
這里特別說一下,我們吃進去的油脂主要在小腸被消化吸收,它們在膽汁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通過小腸絨毛最終進入血液循環。
也就是說,油脂是不會乖乖呆在腸道等什麼食物把它們“刮”走的,別指望吃完再去靠什麼食物來刮一刮了。
| 口感有差異
這肯定不用我多說了,油炸食物的口感,其他食物只能說想辦法來追上。
| 添加劑
非油炸方便麵裡有一類添加劑,如
“增筋劑” — 複合型的磷酸鹽
“吸水劑”— 瓜爾豆膠
“柔軟劑” — 單甘酯
就是為了改善麵餅麵筋的彈性,讓其更“筋道”和爽滑,同時降低工廠自己的熱風乾燥成本而添加的。
以上添加劑都沒什麼問題,大家擔心的防腐劑也不存在,因為水分含量低,所以不需要。
脫水蔬菜
很多人會覺得泡麵裡的蔬菜包不安全,能存那麼久肯定有防腐劑,其實脫水蔬菜裡微生物沒法生存,不是因為添加了防腐劑,而是因為其水分含量也低+ 出廠前的輻照殺菌。
營養方面,如果是熱風烘乾的那種,高溫確實會破壞掉一些對熱不穩定的物質,水分流失也會帶走一些水溶性營養物質。
研究發現熱風烘乾的綠葉蔬菜中維生素C的保留率為1%-14%、維生素B1為22%-71%、總胡蘿蔔素為49%-73%,β-胡蘿蔔素為20%-69%,而鈣等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沒甚麼損失。[3]
如果是冷凍乾燥的話,營養損失會小很多,畢竟沒有高溫的破壞了。
有條件的話當然還是優先推薦吃新鮮蔬菜,哪怕點外賣也可以選擇清湯麻辣燙然後多點些葉菜,但如果你就是宿捨不方便做飯或者食堂沒有,每天都吃不夠蔬菜的,那吃些脫水蔬菜也總比一點都不吃好,主要是很方便,不需要烹飪設備。
醬料包
有些醬料包用的是植物油,一般植物油因為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確實容易產生很多的醛類物質,有一些是致癌的,因此我們不建議高溫煎炸食物。
棕櫚油、椰子油、中長鏈脂肪酸烹調油比較適合煎炸。多數泡麵就是用的棕櫚油。
其他都是一些常見的讓醬料包的味道更重更豐富的成分,沒什麼問題。
提醒:
有的非油炸泡麵裡油是少了,但醬料包裡的油可不少。所以真要為了健康,吃非油炸的放醬料包也得克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