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進擊的巨人》最終話的一些想法和評論

十二年的連載,終於迎來《進擊的巨人》最終話。

想談一些想法和評論。

《進擊的巨人》

《進擊的巨人》前期講的其實是個簡單的熱血故事。

人類的敵人是巨人,巨人與野獸無異,是為了殺戮而吃人的人類的天敵,前期的巨人看得人熱血沸騰的原因更多是對人類的決心和勇氣的歌。

但是從中期開始,當它完整的世界構架展開之後,故事從人類和巨人之間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變成了人類之間的無法相互理解、民族之間的仇恨、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更加寫實又無可奈何,諫山創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向讀者展現了他對這些問題如何處理的探索和嘗試。

曾經,人類對巨人,只需要不假思索地去戰鬥,去戰勝它們就好,是個任務艱鉅但邏輯簡單的生存問題,但是當真正的敵人是人類的時候,問題複雜了起來,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的互相仇恨,世界還是那個你死我活的殘酷世界,可問題何解?

艾爾迪亞既是一個種族,也是一個民族,他們有著其他人類沒有的、為世界所恐懼的、也是一切矛盾起源的巨人之力,是島外人口中“惡魔的後裔”;同時他們也是一個民族,背負著罪孽的過去、成為世界各國俎上魚肉、為自保蜷縮在帕拉迪島上的一個國家。

擺在島內艾爾迪亞人面前的現實是:巨人之力在科技革命的趨勢下,在不久的將來將不再是巨大的威脅,不能繼續保護這座島不受侵略,不論是由於曾經的民族仇恨、世界對這種未知力量難以消彌的恐懼,還是島外對帕拉迪島地下大量冰爆石能源的覬覦,島外各國終有一天會侵略這個國家。

島上的艾爾迪亞人要麼被俘虜,成為馬萊收容區的艾爾迪亞人一般的二等公民,過著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沒有人權的生活,要麼直接被島外的勢力屠殺殆盡。

艾爾迪亞人面前的路

此時,面前出現了三條路:

  • 1.艾爾迪亞安樂死計劃;
  • 2.發展計劃;
  • 3.滅世計劃。

艾爾迪亞安樂死計劃

吉克一派的目標。

利用始祖巨人對艾爾迪亞子民生理構造的改造能力讓所有艾爾迪亞人喪失生育能力,艾爾迪亞將不再有下一代,同時為了保證幾十年後這個只剩下老年人的國家不被等不及要搶奪能源的島外國家侵略,需要延續王家血脈和始祖巨人之力,保證地鳴對世界的威懾力,直到最後一個艾爾迪亞人迎來終結。

至於為什麼身為艾爾迪亞人的吉克要採取這種自殺式的解決方案,吉克在馬萊的艾爾迪亞收容區長大,他知道這“二等公民”一般的身份的生活是絕望的,但是他在島外世界長大,他也見過善意的島外人,馬萊終歸是他的故鄉,所以他無法對馬萊和馬萊人懷有純粹的恨意。

他意識到了擁有巨人之力的艾爾迪亞人的存在本身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無盡的恐懼,他想,“如果我們沒有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好了”,這樣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發展計劃

以希茲爾國為首,以帕島地下大量冰爆石能源作為報酬,向帕拉迪島提供科技援助,幫助帕島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追趕上島外世界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力量,在此之前島內需將始祖巨人和王家血統傳承下去以保證地鳴對世界有威懾力保護帕島在此期間不會被侵略。

滅世計劃

讀者曾一度以為的艾倫的目標。

發動地鳴,操縱千千萬萬超大型巨人踏平除了帕拉迪島以外的世界,滅絕除了島內艾爾迪亞人之外的所有人類。

艾倫認同艾爾迪亞人的存在是世界痛苦的根源,但是他無法認可讓自己同胞滅絕的安樂死計劃,也不能接受發展計劃。

關於為什麼他無法認可安樂死計劃,他有著與吉克相似的視角,但兄弟二人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因為我們已經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了”,

這也是在故事最初年幼的艾倫就一直說的一句話,突然獲得巨人能力時、重壓下要背負起人類希望的重擔時,

“因為我已經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了“,

是讓他直面殘酷世界、不逃避自己的責任的動力,這樣的想法除了來自艾倫性格中的勇敢和擔當之外,我想有一部分也來自於母親卡露拉對他的影響。

或許我們的存在為自己、為世界帶來了痛苦,但是我不會去後悔我們的降生,因為我們的出生這件事本身就意義非凡。

所以,艾倫永遠不會認同吉克的“沒出生的那些孩子們會感謝我”的這種想法,也決不會去剝奪艾爾迪亞的孩子們出生的權利。

艾倫也並非能夠完全為了同胞漠視其他生命,他明白海的那一邊與海的這一邊並無不同,也在下定決心發動地鳴時,對外族的少年絕望地哭著說對不起。

但是局勢已經如此,如果世界終究還是那個你死我活的殘酷世界,他最終還是選擇為了保護他從小長大的故鄉、一起長大的朋友、並肩作戰的伙伴,而犧牲整個世界。

並且在最終話中,艾倫說如果沒有救世小隊阻止他,他最終會踏平世界,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麼,他說這是他追求的自由的一部分。

同樣,艾倫也無法接受發展計劃,或許這個計劃和艾倫一直以來秉持的對自由的追求相矛盾,想來也與韓吉他們的猶豫一樣,這個計劃並不穩妥,不穩定因素真的太多了。

  • 帕拉迪島真的能在預期期限內完成科技的飛躍嗎?
  • 真的能夠保證島外科技不會在這期間發展到可以無視地鳴威脅的水平嗎?
  • 希茲爾國提供科技發展援助的承諾真的可靠嗎?
  • 這些不穩定因素哪一個都會直接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就算真的能夠順利的話,能夠迎來暫時的和平,但犧牲希斯特利亞及其後代,並把這絕望之境留給帕拉迪島的子孫後代真的好嗎?

或許艾倫覺得不值得冒這個險,他選擇獨自背負一切。

孩子是這個國家、民族、乃至這個世界的希望,巨人無時不在表達這樣的思想。

  • 被巨人逼至懸崖邊人們也要托舉起懷中的嬰兒;
  • 莎夏的父母即使放下殺女之仇也要讓孩子們走出仇恨的森林;
  • 滅世的腳步聲和新生兒的啼哭在大地的兩端同時響起;
  • 讓和柯尼他們不論有著怎樣的仇恨都不忍心殺害敵國的孩子們····

在馬萊篇剛開啟的時候,我其實並不能理解主角視角突然變成了賈碧和法爾科,並且賈碧這個角色著實非常不討喜。

但是直到賈碧和法爾科來到帕島偶遇莎夏一家和卡婭的那段故事(我個人覺得是巨人最接近神作的一段),

卡婭說,“你不必道歉,你們只是恰巧出生在馬萊而已”,

莎夏的父親說,“至少要讓孩子們走出森林”。

讓我意識到,賈碧和法爾科對巨人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和思想高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片世世代代的民族仇恨和互相殘殺的森林,必須由島內和島外的孩子一起走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唯有此,巨人才能完整地收尾。

然而···諫山創最後並沒有這麼搞@*%&#

“不必為此向我道歉,你們只是剛好出生在馬萊而已。”
“我認為莎夏會被殺害,是因為她在森林裡徘徊不去。
至少要讓孩子們離開森林才行,不然的話,就只會在同樣的地方徘徊不去。”

但我並不想在此否定諫山創的優秀之處,除去後期故事進展到已經難以駕馭的部分之外,整體上,巨人的世界觀、情節設置、人物設定、情緒渲染都是非常非常優秀的,他能成為現象級作品真的當之無愧。

我最佩服的就是諫山創的人物刻畫,立體生動飽滿,最好的地方在於,他對每一個重要角色的刻畫,都能讓我設身處地去理解那個角色的立場和觀點,吉克、艾倫、韓吉、利威爾甚至是賈碧,他們的觀點和立場是那樣針鋒相對,但是看了他們每個人的故事我都能理解他們每個人的想法對於他們自身的合理性,理所當然卻又無可奈何得悲哀。

關於我為什麼覺得巨人爛尾了

以上三條路,雖然故事最終走向哪一條都難以真正做到和它前期中期的高度相得益彰地收尾。

走安樂死計劃和發展計劃偏離了艾倫對自由的追求,不配“進擊的巨人”巨人之名;

走滅世線又無法銜接故事中期的反戰思想和人道精神,但至少以上三種結局在故事情節上能夠自洽。

那看來彷彿真的只有“孩子們走出森林”的結局能配得上它之前的思想高度了,但是,怎麼走出去?

當故事發展到以上三個計劃出現時,走出森林的結局已經不可能實現了,中間那一個斷崖式的空白,集全球網友的腦洞也無法將它填上變成一個順理成章的史詩。

所以大家都期望著諫山創能夠做到,不過諫山創也非神人也,自然是沒有做到,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也不能過分責怪他。

既然中後期劇情已經發展到駕馭不住的勢態了,畫出去登刊了的稿子也不能戳瞎讀者們的眼睛再收回來,他只能在這基礎上彌補,

“因為我已經畫下來了呀!”。

既然缺少通往史詩級落幕的橋樑,那他就不走這個結局,但是沒想到這個結局是劍走偏鋒,簡而言之就是——得了便宜又賣乖。

艾倫啟動地鳴滅世,殺掉了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為滅世小隊注入對自己的仇恨使得他們前來阻止自己,藉此滅世小隊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成為了第二個菏洛斯,而島外世界因為僅剩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暫時無法對帕島發動侵略戰爭,帕島可以趁機發展。

可以說,艾倫用滅掉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類生命將島外世界拉下來,拉到了和島內同一水平線上(雖然我覺得併沒有)。

艾倫死亡,巨人之力徹底消失,島外人恐懼的根源或許不在了,但仇恨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為世界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使得未來島內和島外只會更加不共戴天,最終話裡帕島上的人們繼承了艾倫戰鬥的意志,高喊著艾倫的口號“戰鬥吧!戰鬥吧!不戰鬥就不會勝利,不戰鬥就會滅亡!”

這樣的帕拉迪島加上滅世帶來的仇恨,使得島內島外永遠不會迎來和平和真正的和解,從本質上來講,這個結局非但沒能讓孩子們走出森林,反而將世界困在了更大更絕望的森林迷宮裡。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令人詬病之處,

貫穿巨人全作始終的“自由”究竟是什麼?

在前期人類的敵人只是巨人的時候,艾倫追求的自由很好解釋,走出困住人類的城牆,去看牆另一邊的世界。

但是當得知牆的另一邊有海,海的另一邊是敵人時,我認為“自由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已經無解了。

或許“將敵人全部驅逐出去”是艾倫自始至終貫徹的自由,但卻不能說服我。

還有,束縛了始祖尤彌爾兩千年的東西是什麼?

絕大多數讀者一直認為是奴性,是自由的對立面,而艾倫作為不受始祖巨人力量影響的進擊的巨人的繼承者,進擊的巨人本身象徵著自由,作為繼承者的艾倫也一直追求著自由,第一話的標題“致兩千年後的你”在我看來應該是始祖尤彌爾擺脫奴性、追求自由的訴求,這樣既可以自洽又可以點題。

可是萬萬沒想到最終話裡諫山創你告訴我束縛她兩千年的東西是對伏裡滋王的愛???

這個奴隸主侵略她的故鄉、殺害她的雙親、純粹把她當作奴隸和工具利用,甚至在她為保護他而死之後沒有絲毫感激還沒給她留全屍,諫山創你特麼告訴我尤彌爾還愛他???

好傢伙奴到家了,對自由的渴求戰勝了愛是嗎??

那你也得給個感天動地的愛啊?這算什麼狗屁愛不愛的??

三笠殺艾倫我可以理解,始祖尤彌爾為此釋然解開了束縛我不能理解!!

而且三笠殺艾倫不是什麼對自由的追求戰勝了愛,三笠殺艾倫不是抗拒奴性,是大義!是大義戰勝了愛!(好傢伙我直接調戲咒術回戰第0卷)什麼玩意!

和這些思想性和主題相關的東西比起來,其他一些bug都是小問題了。

諸如後期人設崩壞,塑造了那麼深謀遠慮忍辱負重的艾倫形象結果在最終話還是和小時候又莽又倔的小艾倫並無二致,艾爾敏前期那麼高光的智囊型角色在後期變身談之巨人,我並不是覺得“談談”不好,我覺得很符合艾爾敏的性格沒有Out Of Character,但是太多太過被動了,以及有段時間三笠存在感都快沒了;

怪誕蟲的坑沒填,後期搞了個巨人之力起源怪誕蟲出來,大家都以為諫山創對自由的解讀都已經上升到生物起源的高度了,這波大家都以為諫山創在第五層,沒想到他還在地下室······

總之,我覺得巨人爛尾主要爛在,我根本沒有看到它應有的思想高度,最終話裡沒有和平反戰,沒有跨越民族仇恨的真正的和解,也沒有解釋什麼是艾倫追求的真正的自由(並且還找了個愛來噁心我,合著你們都是愛的戰士??),雖然以上太難太難做到,但是連這方面的嘗試或者留白我都沒有在結局中看到,實屬失望至極。

簡而言之,做到大多數巨人粉心中完滿結局難於上青天,人類社會問題當前無解,不能怪諫山創,那你至少盡力彌補好吧?你實在是不應該就此破罐子破摔來噁心我們。

不過還是感謝作者帶來過這麼有趣的故事、令人深愛的人物、發人深省的反思和有著殘缺部分的史詩,十二年來辛苦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