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可以說心臟是身體的“勞模”,一輩子工作不停,但多數人對它的關懷非常不夠。
心臟病一旦發生,就是急的、重的、危險的,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警惕。
心血管病的10個症狀
1、耳垂有摺痕
耳垂對缺血相當敏感,動脈硬化導致的血流減少會引起耳垂血管斷裂,造成側向的皺紋。如果發現耳垂出現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①
2、皮膚長黃瘤
當皮膚表面出現黃瘤的時候,可能血脂已經出現異常。血脂升高對血管危害大,可以導致粥樣硬化、血管病、心臟病、胰腺炎等多種疾病,如果出現黃瘤千萬別忽視。②
3、黑眼珠有環
眼角膜周圍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它是因為血液中的脂類物質沉積於角膜所致。若發現在黑眼球邊緣出現“角膜老年環”,應儘早檢查是否患了高脂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③
4、舌頭上有瘀斑
如果舌頭上有瘀斑,並且伴有心慌、氣短,甚至失眠多夢、心前區刺痛等症狀,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④
5、耳鳴+心絞痛
耳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大多數有耳鳴的冠心病患者中,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這是因為耳蝸對缺血缺氧比較敏感。⑤
6、大魚際有血絲團
如果在左手和右手的心區(手掌大魚際處)同時出現紅色血絲團,就說明心臟有缺血症狀,需要及時就診。⑥
7、腳趾甲增厚變形
腳趾甲出現異常,跟以前不一樣了,如逐漸增厚、變色、變形等,別大意,最好到醫院查一下心血管。⑦
8、面部斑點變多
如果40歲以後突然四肢發冷,臉上斑點多了,可能跟心臟及其他臟腑器官有關係。⑧
9、牙齒灰暗
牙齒灰暗,也可能是心臟不好的症狀。因為牙齦也需要供血,心臟供血不好,牙齒的營養就跟不上,就會灰暗。⑧
10、撲克臉
呆板、冷淡的表情常被大家形容為“撲克臉”,它不光跟心情性格相關,還可能是心血管受損情況的最終表現。如果發現周圍的人有撲克臉,要提醒他做一下心血管檢查。⑨
推薦10個護心法
1、睡前晨起喝杯水
晚上睡覺前、以及清晨醒後,分別飲用適量的溫開水,能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發生。⑩
2、每天快走一小時
《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丹麥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快步走和慢跑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危險。並且只有能夠讓身體發熱或呼吸加快的運動才更有益身體健康。⑪
3、吃蔬菜
蔬菜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鉀、鈣、鎂等多種元素,有利於預防“三高”、保護血管、保護心臟。⑫
4、吃水果
適當多吃水果也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⑫
5、吃粗糧
適當吃粗糧有助於保護血管,例如玉米、小米、黑米、紫米、燕麥、蕎麥等全穀物;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雜豆類;以及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薯類。建議每天粗糧占到主食的1/3到1/2。⑫
6、吃魚類
魚肉,尤其是海魚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有利於血脂代謝,相對來說是保護血管,保護心臟的。⑫
7、吃堅果
種子、堅果等食物,大部分含的油都是不飽和脂肪。適當的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並不會增加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還有利於血脂代謝、預防動脈粥樣硬化。⑫
8、喝牛奶
牛奶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可能是因為,含有的高蛋白、鈣和鉀有助於改善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血壓升高和腹部脂肪等心血管危險因素。⑫
9、睡好覺
睡得不好會惹來慢性病,其中心血管病與睡眠障礙更關係密切。睡個好覺很重要。⑬
10、平穩情緒
失眠、抑鬱、焦慮、愛發脾氣,可別小看這些心病,弄不好就會轉為心臟病。精神壓力及不良生活習慣,可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增快,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增加。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