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水果有“毒”,禁忌人群不能吃!

太長不看

楊桃、木胡瓜,不管是否成熟都含毒素,健康人別多吃,腎臟有問題的人最好別吃。

荔枝、西非荔枝果,不成熟時毒素含量高,不要空腹大量吃不成熟的果實,特別是兒童。甘蔗發霉變質後可能生成致命毒素,大人兒童都不能吃。 

成熟的西非荔枝果非常奇葩,第二部分末尾有圖片。

 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大家吃水果都會多一些。

而且,很多水果都在夏季成熟,大家的選擇也很多。 但有些“毒”水果,大家真的要當心。 

一、成不成熟都有毒:楊桃、木胡瓜

1楊桃:慢性腎病患者最好別吃

 楊桃是一種熱帶、亞熱帶水果, 多產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等國家,我國海南、福建、廣西和台灣等地也有種植[1]。 

楊桃可以直接食用,也能做成果汁、沙拉、飲料等,因為切面形似星星,有些餐廳也會擺放楊桃作為裝飾。 

近年來,有關食用楊桃後中毒的病例報導逐漸增多。 

草酸傷腎,神經毒素傷腦 

楊桃中草酸含量較高

草酸的吸收率很低,但草酸和其他可溶性草酸鹽一旦被吸收,就會與血漿中的鈣發生反應,形成不溶性草酸鈣。

草酸鈣在腎臟系統(腎臟近端腎小管)沉澱後可能導致腎小管上皮局部壞死,造成腎功能障礙和電解質失衡,出現草酸性腎病、急性腎功能衰竭。[2]。 

楊桃中的神經毒素Caramboxin,是一種脂溶性分子,能在血液中累積並透到血腦屏障,在腎功能異常的患者體內其清除率會降低,有引起興奮、驚厥和神經抑制的作用,引起呃逆肢體麻木意識障礙癲癇神經系統中毒症狀[1,3]。 

吃多少會中毒?怎麼避免?

具體吃多少楊桃或楊桃汁會引起中毒,目前還不清楚[4]。 

但現有的病例報導多是慢性腎髒病、尤其是透析患者食用楊桃後中毒且中毒後死亡率很高[1]。 

以草酸為例,成人口服草酸的致死劑量為2-30 克,但楊桃的草酸的含量跟品種、成熟度、季節都有關係,酸楊桃草酸含量高於甜楊桃,不成熟的果實高於成熟[2,4]。

 100g 不成熟楊桃、楊桃,草酸含量分別為550-1090mg50-170mg; 

100g成熟的酸楊桃、甜楊桃,草酸含量分別為380-5100mg20-100mg [5]。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如果吃酸楊桃,哪怕是成熟的一個就可能引起中毒,成熟的甜楊桃健康人如果吃十幾個也可能中毒[4]。 

 總之,有腎臟疾病,腎臟本身代謝減弱,食用楊桃後出現中毒表現(呃逆)的機率很高。而且研究發現,攝入楊桃的量與症狀嚴重程度或死亡率沒有直接關係,即使攝入很少量的楊桃,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並發症和死亡[1]。 

所以,慢性腎髒病患者最好避免食用楊桃和楊桃製品。 

健康人一次吃太多楊桃或楊桃汁,甚至空腹勞累脫水的情況下攝入少量楊桃,都可能同時引發腎功能正常者的急性腎衰竭和神經中毒[1,4]。  

2木胡瓜:含楊桃同種神經毒素 

木胡瓜是楊桃屬,熱帶植物,馬來西亞、印尼多見。 木胡瓜果實比較酸,通常都會加糖煮食,或用鹽、糖醃漬製成果乾、蜜餞、果醬及飲料,也會用於烹煮食物,增加風味。 

木胡瓜,圖片來自:參考資料[3] 

作為楊桃親戚的它,也含同種神經毒素,有慢性腎病的患者,哪怕適量食用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甚至死亡[3]。 

所以,慢性腎病的患者最好不也不要吃木胡瓜。  

二、不成熟時毒素含量高:荔枝、西非荔枝果

1不成熟的荔枝:兒童尤其不能空腹大量吃

 荔枝是夏季裡的甜蜜水果,很多人都很愛吃。 但不成熟的荔枝有“毒”,空腹大量吃有危險,特別是兒童。 

降血糖“毒素” 

沒有完全成熟的荔枝中含有兩種可怕的降血糖“毒素”,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 )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CPG),完全成熟的荔枝中含量就很少了。 

它們會抑制正常的脂肪酸氧化和糖異生,葡萄糖合成嚴重受阻,這會加劇夜間空腹期的低血糖,從而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和低血糖腦病。 

這也是“荔枝病”為什麼更容易在凌晨發生以及不吃晚飯會增加“荔枝病”的發病風險[6]。

大量吃、空腹、不吃晚餐是誘因

 之前印度荔枝產區的病例也表明,發生荔枝病的人,基本上都是每天下午空腹吃300g-1000g 荔枝,不吃晚飯,連續吃2-10天[7]。 我國病例則是晚間大量吃荔枝,都在500g 以上,導致清晨發病[7]。 不過,在我國,2015年以後就比較少看到因食用荔枝導致嚴重低血糖的病例報導了[7,8]。 

怎麼避免?

避免吃沒有完全成熟的荔枝。

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尤其是兒童。

不要給兒童吃太多荔枝更不能用荔枝代替晚飯,特別是1-9歲的兒童。 

因為年齡較小的兒童肝醣原儲備不足,空腹吃荔枝、吃太多,再加上不吃晚餐,非常容易在凌晨出現低血糖,引起“荔枝病”。 

成人一天吃十顆,兒童一天吃五顆,就差不多了。  

2不成熟的西非荔枝果:導致嚴重低血糖 

西非荔枝果,聽名字就知道跟荔枝(還有龍眼)是親戚(同屬無患子科),原產於西非後傳入南美,成為牙買加的“國果”[9]。 但西非荔枝果更像蔬菜,要煮熟才可食用。 

跟荔枝一樣,沒有完全成熟的西非荔枝果含次甘氨酸A,會消耗肝醣原儲存,導致難治性低血糖,又叫“牙買加嘔吐”,主要症狀就是嚴重低血糖抽搐,嚴重的會導致昏迷死亡[9,10]。 

怎麼避免? 

應對辦法自然是一定要吃成熟的。判斷的標準就是果實有沒有裂開,裂開了才代表成熟。 上面圖片中的果實雖然看著紅了,但並沒有成熟。成熟的果實很奇葩,好奇的朋友可以左滑下圖查看。(提醒:密恐患者不要好奇!) 左滑查看成熟西非荔枝果,密恐患者慎點!

圖片1:不同成熟程度的果實(無完全成熟狀態)。
圖片2&3:完全成熟的果實

另外,就算果實成熟了,種子和果皮中仍含大量次甘氨酸A,不能吃! 西非荔枝果在我國很少見,這裡只是提醒一下大家吧。  

三、霉變後有毒:甘蔗 

甘蔗本身沒毒,但被污染變質後就可能有毒。 

3-硝基丙酸

是變質甘蔗引起中毒的主要毒性物質,是甘蔗被節菱孢黴菌污染後,產生的一種嗜神經毒素,毒性很強且穩定,加熱和消毒劑處理都不影響它的毒力,目前還沒有特效解毒藥[12,13]。 

3-硝基丙酸中毒的潛伏期從十分鐘到十幾個小時不等。中毒後主要症狀是嘔吐頭昏視力障礙斜視陣發性抽搐等。

重症通常多為兒童,嚴重的可能1-3 天內就會死亡,倖存者也常會留有終生殘疾的後遺症[14]。 

2-4月最易中毒

 3-硝基丙酸引起的甘蔗中毒多在2~4 月發生,都是因為儲運不當。 

甘蔗的收穫季是10-11 月,但甘蔗的銷售季節長達5~6 個月,在清明時節氣溫回升後容易造成節菱孢黴菌生長繁殖並產生3-硝基丙酸,一般表現為甘蔗芯發紅[15]。 

2015-2016 年湖州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調查了市售甘蔗的3-硝基丙酸污染情況,發現節菱孢黴菌陽性率春季是冬季的5 倍還多( 2015 年11~12月9.86% → 2016年3~4月51.56% ),3-硝基丙酸的含量也明顯增加(0.03~23.60μg/kg → 0.20~29.92μg/kg)[13]。 

怎麼避免?

不要購買食用變質甘蔗。 

新鮮的甘蔗質地較堅硬,甘蔗瓤呈乳白色,聞著有一股清香,變質的甘蔗可能會有質地變軟紅心變色發霉有霉味或酒味等現象,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千萬別吃!整根都要扔掉!

肉眼看著沒問題的部分可能已經被污染了[15]。 

現在倉儲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比較發達,甘蔗污染的情況好了很多,但中毒事件仍時有發生,2017 年就有一對夫妻因吃了變質甘蔗雙雙中毒入院[16]。 

當然,其他變質、發霉的水果也不應該吃,就算沒有發霉甘蔗這麼厲害的毒素,引起腸胃炎也挺難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