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減肥界吹的最猛的風是什麼?
肯定少不了明星推薦、在國內外社交媒體上紅極一時的
輕斷食減肥法
輕斷食減肥法以「不運動」「適合懶人」「快速變瘦」為主打賣點,幾年來,熱度越來越高。
很多人看到宣傳中「5 天輕斷食瘦6公斤」「斷食21天堪比整容」的神奇效果,也忍不住想試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用「輕斷食」減肥,效果到底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風險、普通人能不能嘗試。
文章要點:
- 嚴格控制能量的「輕斷食」,才能減肥
- 「輕斷食」減肥肌肉流失嚴重,容易反彈
- 「輕斷食」改善代謝?證據尚不明確
- 有些人不適合「輕斷食」減肥
內容目錄
輕斷食減肥
其實就是換個方式節食
經常聽說「輕斷食」,但究竟怎麼不吃才是輕斷食:一餐?幾小時?還是幾天?
不怪大家有點迷糊,因為「輕斷食」並不是個嚴謹說法,它的學術名字也有點亂:time-restricted eating(限制時間的進食),intermittent fasting(間歇性空腹)或者intermittent energy restriction(間歇性能量限制)。
因為這個詞本身不嚴謹,又沒有特別嚴格具體的說明,它就像個什麼都能裝的大筐,很多亂七八糟的飲食方案都能說自己是「輕斷食」。
目前流行的輕斷食,主要分三派:限制熱量的、限制時間的、限制熱量和時間的。
雖然都是在一段時間內少吃或不吃食物,但研究者發現,不同「輕斷食」方案的減肥效果完全不同,並不是每個都有用。
➊ 嚴格限制熱量,確實能減肥
嚴格計算和限制膳食能量攝入量的輕斷食方案,比如「5 + 2」輕斷食,一週七天裡選兩天節食,少吃的兩天必須控制在500~600 kcal 以內,留出了能量缺口,有一定的減肥效果。
2020年德國弗萊堡大學的一篇系統回顧文章,總結了17項實現能量缺口的輕斷食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嚴格監督實現能量攝入減少的輕斷食,平均大概能在三五個月後讓受試者減掉大約4.5公斤肉。
不過這個減重效果,和均衡膳食(每天總能量少吃1/4~1/5)差不多。
➋ 只限制時間,可能只減了個寂寞
另一些輕斷食方法,主要是限制進食時間,主張「只在一天中的某段時間吃,但吃甚麼隨意」。
聽起來很快樂,但減肥效果,很可能會令人失望。
有科學家專門找116 個人,隨機均分為兩組:
- 斷食組:中午十二點到晚上八點,在這八小時內吃東西;
- 正常組:正常飲食。
研究發現,限制時間的斷食組,在八小時內就吃夠了正常組一天的量,一點都沒少吃。最後的結果,自然也是斷食組並沒有比正常組的人多減出個什麼名堂。
總之,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各種五花八門的「輕斷食」方法,減肥效果可以總結成兩句話:
• 只限制時間不控制熱量的輕斷食,很難有效減肥;
• 限制熱量的輕斷食確實能降低體重,但效果和每餐少吃點差不多。
這不就是換了另一個方式的「管住嘴」嗎?
對,這也是減肥的本質:要想達到體重減輕,就得實現能量缺口,也就是「吃進去的能量不夠用」,而實現這一點,要麼少吃,要麼多動,要麼少吃+ 多動。
身體裡有一個能量平衡,吃進去的食物提供能量。
能量攝入多於能量消耗,就會變成脂肪等增加體重的物質;
能量攝入少於能量消耗,身體就會消耗平時的存貨,體重會減輕。
如果說輕斷食減肥有什麼優勢,可能是特定的幾天或幾頓不吃飯,更有儀式感和計劃感吧。
嚴格執行的輕斷食,本質上還是節食。不過飢一頓飽一頓,體重是減了,對身體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輕斷食減肥
肌肉流失可能更嚴重
輕斷食是一種純靠節食的減肥方法。因此,相比運動+ 節食的減肥法,「肌肉流失更嚴重」是輕斷食也不得不承擔的風險。
在減肥的過程中,肌肉和脂肪都會減少。但不同減肥方法之間,肌肉和脂肪丟失的比例是不一樣的。
如果輕斷食過程中不注意食物選擇和增加運動,即使體重減了,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 JAMA Intern Med 研究顯示,輕斷食,減下去的體重當中,平均有65% 都是肌肉;
- 正常均衡膳食減肥,一般肌肉丟失量只會在20~30%。
有人可能會問了:丟失肌肉有什麼影響嗎?只要總重量下去了不就行了?
可別小看了肌肉,減肥過程中肌肉流失越多,恢復正常飲食後越容易反彈。
身上的肌肉含量會顯著影響基礎代謝率,也就是你躺著甚麼都不幹時,身體「保持活著」要消耗的能量。
如果肌肉太少,基礎代謝率就會下降,最後導致總能量消耗比節食前低,出現「停止減肥後,比以前更胖」的紮心情況。
發表在營養專業頂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了209 名受試者後發現:那些減肥期間肌肉丟失越多的人,恢復正常飲食後反彈就越明顯。
和均衡膳食減肥效果接近卻又容易反彈,看來輕斷食的減肥效果沒那麼神奇。那另外一些廣為流傳的其他好處呢,比如改善代謝、抗衰老、甚至延長壽命……是真的嗎?
輕斷食改善代謝?
證據尚不明確
輕斷食理論認為,一段時間的禁食,能夠調節身體的代謝和激素水平,從而帶來種種好處。
在一些動物實驗中,輕斷食確實可以減少炎症反應,改善小鼠的代謝節律。但別忘了,我們是人類,壽命、代謝、生活狀態等,都和小鼠不一樣。
輕斷食是否能夠真的給人體帶來很好的益處,從現有的研究證據來看,還有爭議。
一些研究中觀察到的輕斷食減輕體重帶來降低血壓的好處,其實關鍵還是體重降低。不管是輕斷食還是其他減肥方法,控制體重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壓。
而根據德國弗萊堡大學的綜述研究結果,和規律正常的均衡飲食減肥法比,輕斷食無論是在血壓、血糖、血脂上的哪一個關鍵指標上,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
輕斷食能幫人們抗衰老甚至延長壽命,目前更是沒有可靠證據支持。
有些人不適合輕斷食
輕斷食作為一類很「紅」的飲食模式,科學家們對它也充滿好奇,近幾年有很多相關的研究。
但除了研究各種可能的好處外,科學家們也指出:輕斷食有潛在的健康風險,並不適合所有人。
以下人群,不建議在沒有營養師指導的情況下貿然嘗試:
➊ 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孕期或者哺乳期
➋ 本身體重低或者有一些營養不良(某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➌ 有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或者暴食症)
➍ 糖尿病患者、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慢性腎髒病、心髒病、肝病
➎ 有先天代謝疾病的患者比如缺乏某種代謝酶
如果盲目輕斷食,可能會加重原有疾病,或者給身體帶來更大風險。
對於正在嘗試用輕斷食控制體重的人,為了盡可能減少肌肉流失,最好也要做到:
• 保證合理的蛋白質攝入,適量多吃一些肉蛋奶豆製品。
• 做一些運動,尤其抗阻運動,如平板支撐、深蹲。
正常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蛋白質0.8~1.0 克
控制飲食期間,長期靜坐的人每日蛋白質攝入要達到推薦量的1.25~1.5 倍;鍛煉的人則要達到推薦量的1.5 倍。
總結一下,輕斷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和平平無奇的「少吃」一樣,控制能量的輕斷食有一定的減肥效果,但容易造成肌肉流失。
想嘗試的人,一定要基於自己身體情況,權衡好收益和損失,再做決定,而且要聽專業人員的指導,不要自己隨意嘗試。
最後,想和為了減肥,願意去嘗試各種方法的讀者聊兩句:
越來越多的美味食物、越來越少的運動時間,讓體重增長越來越容易。
減肥,是很多人都要面對的健康問題。
但減肥,從來都不是秤上那個數字變小了就「完成任務」,而是要養成一些能堅持下去的好習慣。
千萬別讓自己掉入「停了反彈」的惡性循環,更不要被一些誇張的效果和口號迷惑,變成各種商品和方法的「試驗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