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事之一…
我們人類社會可以家庭協作,減輕負擔。
那喵星人的世界呢?
貓爸爸也會幫忙帶小貓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帶孩子這件事上,貓爸爸和貓媽媽究竟有多大的區別~
貓咪當媽媽後…
通常情況下,較之公貓來說,母貓的性格更加“成熟穩重”。
生孩子前
在生寶寶前,母貓比較獨立,獨來獨往…
帶孩子時
但在母貓生下崽崽後,牠們卻常常會遵守“群養”法則:成年母貓們協作保護或餵養幼崽。
而且共同養育幼崽的貓媽媽對待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是一視同仁,沒有差別的。
為了讓貓崽崽成活機率更高,貓媽媽不但會和其他母貓共同養育幼崽,還會在感覺環境不安全時,頻繁帶崽搬家…
但孩子終究是需要自己生活的…
送孩子走
在自然環境中,貓媽媽會在小貓4~6周大時開始給牠們斷奶,並鼓勵小貓咪自己嘗試捕獵。
在小貓大約10~12週時完全斷奶,並已經學習到一定的捕獵技能,這個時候就會被貓媽媽“趕走”,開始一隻貓的“獨居生活”…
從把貓崽生下來,到教學牠生存技能,能夠獨立生活,貓媽媽真的付出了很多…
那貓爸爸會參與這個過程嗎?
貓咪當爸爸後…
首先,能認出自家的崽嗎?
只能說,可能認得出…
在野外生活的貓咪,走的可是“海王”、“海後”路線…
發情期的公貓會採用廣撒網的方式,嘗試與多隻母貓交配,盡可能多地留下自己的遺傳基因。
母貓也會挑選“強壯”的公貓進行交配,並且可以同時懷上多隻公貓的孩子…
所以在這麼混亂的情況下,公貓想要出哪隻貓崽是自己的種就比較困難了…
那家貓呢?
鑑於在野外生活的大型貓科動物,比如獅子,是屬於固定成員的族群。
一個獅群內一般只有2-4頭成年雄獅,並且多數互為兄弟,因此雄獅可以比較容易地判斷哪個是自己的小獅子~
所以生活在家庭環境中,一夫一妻制的貓爸爸也有可能認出自己的幼崽。
如果貓爸爸認出幼崽後,會參與帶孩子的活動嗎?
會幫忙帶崽嗎?
幫不幫忙帶孩子又是另一回事了…
漢諾威獸醫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做了一個實驗來探究“公貓和母貓對小貓聲音的反應”。
參與貓咪:17只1~8歲的成年貓(9隻公貓,8隻母貓),均未絕育。其中有4隻母貓撫養過小貓。
研究人員準備了兩段錄音,一段是將小貓從地面抬起/翻轉時的叫聲,一段是正常情況下的叫聲。
將成年貓咪放在一個特製的房間中,房間中有一個水瓶,通過錄音機播放小貓的叫聲,並用攝像機記錄貓咪的反應。
最終實驗結果發現:
母貓對小貓的聲音更加敏感,並且會出現一定的行為變化,如停止喝水、頭轉動、身體轉動甚至直接望向錄音機。
而公貓則沒有出現明顯的行為變化。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性別差異可能是因為公貓不參與照顧小貓,才會如此不敏感。
但也有不一樣的貓咪…
前面我們總結的貓咪帶孩子,都是貓媽媽出力,貓爸爸不管不顧…但凡事總有例外:
不帶崽的貓媽
並不是所有的貓媽媽在生下小貓後,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帶孩子,有的貓媽媽會拒絕帶孩子…
這可能是因為:
➤貓媽媽年齡太小
有些流浪貓4個月就發情懷孕了,她自己都還是個寶寶呢…
➤貓媽媽沒有經驗
貓咪頭一次當媽媽,不太懂怎麼帶孩子…
➤貓媽媽生病,如乳腺炎
➤貓媽媽沒有奶水
➤小貓過於虛弱
貓媽媽覺得小貓成活機率不大。
除了不帶崽的貓媽,其實還有:
帶崽的貓爸
在國外,有一隻叫pokey的公貓,非常樂於當“男媽媽”。
小時候,pokey也是一隻流浪貓,被現在的家庭收養。
pokey的養父母非常熱心,常常收養流浪小貓,並幫助牠們尋找領養人。
他們驚奇地發現,pokey好像慢慢開始承擔起來照顧者的職責,給小貓洗臉、舔毛,教牠們玩球…
據養父母說,在每次送走小貓後,pokey會變得悲傷,但之後又會焦躁不安,急切地等待新的小貓咪的到來…
截止2018年,pokey參與照顧的小貓咪已經超過了90只。
在貓爸爸普遍不帶崽的情況下,pokey真是男貓屆的一股清流啊~
你家貓咪有沒有帶娃的潛力呢?
找了一段小貓咪被人拿起後嗲嗲的叫聲,手機外放來測試一下你家貓咪的反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