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媽媽會思念自己的小貓嗎?

在流浪+沒有及時絕育的情況下,母貓是很容易發情受孕的,從一隻喵變成拖家帶口的喵家族…

這個時候,為了給貓咪們更好的生活,就會有好心人到處張羅著,幫小貓咪找領養。(也要記得給貓媽媽絕育!)

小貓咪離開了新的家庭,那對貓媽媽來說,她會思念自己的孩子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貓媽媽能清晰地知道誰是自己的幼崽嗎?

貓媽媽能識別自家崽崽嗎?

墨西哥生物學研究所的Bánszegi等人對此非常感興趣,做了相關的實驗來探究。

他們先讓貓媽媽在一群貓崽中嗅聞,然後又讓貓媽媽分別嗅聞了摩擦過不同貓崽的棉籤。

結果發現,與其他的貓崽相比,貓媽媽會用更短的時間嗅聞自己的貓崽以及棉籤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貓媽媽對自家孩子味道更為熟悉,因此推斷貓媽媽能夠在一堆小貓咪中辨認出自己的崽崽

之所以能這麼清晰地認出自家孩子,貓媽媽一定對小貓咪付出了很多的關注和愛,那貓媽媽對孩子的愛會一如既往嗎?

有時限的母愛

為了“研究貓媽媽的母愛會隨時間變化嗎”,這個團隊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

因為母貓對小貓的求救聲音很敏感,所以從這一點出發,研究人員探究了幼貓從剛出生到斷奶,幼貓的聲音對貓媽媽的吸引力是否有變化

貓媽媽的母愛會變嗎?

研究人員選擇了8隻貓媽媽及她們的孩子來參與這個實驗。

實驗在一個連接著三個房間的樓道上進行。

他們把小貓咪和揚聲器(用於播放小小貓時期的叫聲)隨機放在其中一個房間,並記錄貓媽媽返回房間的時間。

每個房間都有一個巢穴+一個揚聲器

結果發現,隨著小貓咪年齡增長,貓媽媽對於小貓咪叫聲的反應越來越遲鈍,就算回放之前的小小貓叫聲,也是如此。

並且在這期間,貓媽媽會慢慢減少回巢穴照顧小貓咪的次數,還會降低哺乳的意願,最後甚至拒絕讓小貓喝奶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行為變化是受貓咪體內荷爾蒙變化影響的,這樣能夠促進母貓盡快度過哺乳期,恢復發情,便於再次生產下一代。

所以貓媽媽對幼貓是有母愛的,不過這份母愛是限時的

當小貓咪變成能夠獨當一面的個體時,貓媽媽就可以功成身退,這份母愛可能也就隨之消失了。

這樣看來的話,在小貓咪10-12週(8週齡斷奶+2-4週學習技能的時間)以後,將牠帶離貓媽媽身邊,貓媽大概率是不太會思念小貓咪的

但是如果讓貓崽和貓媽一直生活在一起,也有許多的好處:

貓崽與貓媽共同生活的好處

▌好處1 有血緣關係的貓咪一起生活更親密

在2003年的研究中發現,有血緣的貓咪彼此間舔毛次數更多,關係更親密

有貓媽媽在時,這種情況更突出,且不受貓咪絕育的影響。

▌好處2 貓崽性格更好

17年發表於《Nature》雜誌的研究表明:貓咪在幼年時,很多行為方式會受其貓媽媽影響。

14週齡前,一直在貓媽媽身邊長大的貓咪,能更快地適應新事物,攻擊性更低,性格更好

孩子模仿媽媽

▌好處3 貓崽學習能力更強

1969年的實驗發現,與母貓的親密程度越高,小貓的社會學習能力越強

一項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實驗中也發現,跟隨貓媽媽生活的小貓咪,在長大後更容易接受和適應新鮮事物,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都更強一些

▌好處4 貓媽可以幫助貓崽降低恐懼感

在1956年的研究中發現,當貓崽在貓媽媽懷裡時,即使有陌生的貓咪或陌生人接近也不會引起牠太多恐懼,反應更平靜。

總的來說,在小貓咪逐漸長大後,將牠從媽媽身邊帶走,貓媽媽可能並沒有濃烈的思娃之情。

所以不要有心理負擔,放心地將崽交給負責的“新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