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教起”,那對待小貓咪也是這樣的嗎?
眾所周知,貓咪在小的時候,部分行為問題就已初現端倪,比如喜歡抓窗簾:
咬人…
嚎叫等等…
所以貓咪的教育從小開始能起作用嗎?
實驗證明:早期教育真的有用
意大利的貓行為學團隊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
將91隻貓咪被分為兩組:
一組為實驗組,有45隻貓咪(25隻雄性,20隻雌性),該組貓咪的鏟屎官們有專業獸醫提供的一套標準化的行為建議。
一組是對照組,有46隻貓咪(22隻雄性,24隻雌性),該組的鏟屎官們沒有專業指導。
所有貓咪年齡相仿,均在一歲零兩個月左右,身體情況良好,沒有疾病史。
在十個月後,對貓咪家長們進行調查回訪。
最終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份行為建議對1歲左右的貓咪是有效的,實驗組的貓咪更少出現行為問題。
同時這項實驗也證實了,在早期及時了解貓咪的習性,以及貓咪可能會出現的行為問題,並及時干預是提高貓咪家長生活幸福度很重要的一點…
不過我們為什麼總是強調從小教育、早期干預貓咪?
貓咪行為問題只能從小教起嗎?
因為貓咪的行為問題更常見於貓咪的成長期——這個諸多變化的階段。
所以不是強調從小教育,而是小貓咪更容易出現一些行為問題。
從貓咪有出現行為問題的苗頭,就開始干預,是一種事半功倍的選擇…
如果最開始就放任貓咪“自由發展”,貓咪很有可能將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帶到成年,甚至保留終生,讓鏟屎官飽受困擾。
那從小對貓咪的行為問題進行干預,具體怎麼做呢?
正確面對貓咪的行為問題
首先得了解一下,小貓咪到底是因為什麼引起的行為問題?
是貓咪見識太少,容易因為外物變化導致的應激呢?
還是由於小貓咪旺盛的好奇心,出現的探索行為?
或者是貓咪出於天性的標記行為、狩獵行為呢?
如果因為貓咪見識太少,出現行為問題
▌注重幼貓的社會化:保證幼貓定期地接觸以後會遇到的刺激,逐漸對刺激脫敏
➤多接觸不同類的人
邀請朋友週末來家裡,讓貓咪多見見不同的人類。男人,女人,小孩對於貓咪來說都是不同的物種。
➤多接觸不同類的電器
讓貓咪從小接觸吹風機,吸塵器等。一開始就是放著,讓牠們在電器附近自由活動。然後在使用的時候,讓牠們在旁邊看一看。
➤ 鼓勵讓貓咪自由探索
讓貓咪平靜地探索,並給予一些獎勵。但也不要強制要求貓咪去“接客”,不然會適得其反。
但如果是因為貓咪的天性出現的行為,我們應該選擇去滿足貓咪的天性,而不是強行糾正。
滿足貓咪的天性需要
▌注重幼貓的需求:保證家裡的物品能夠滿足貓咪的天性需求
➤貓玩具——為了避免貓咪將你的肢體作為玩具,以及滿足貓咪的喜歡撲、咬、跳、追的天性,建議交替使用玩具。
➤貓抓板——有了手感更好的磨爪工具,也許窗簾、沙發受害程度會輕一點…
➤條件合適的貓砂盆——放置在安靜、私密的位置,選用貓咪更愛的細砂,如膨潤土貓砂。
➤能夠及時給貓咪投食的人/餵食器——貓咪有些時候嚎,可能真的是因為餓得慌(小胖貓就別給了…
➤紙箱/貓爬架——環境豐容能夠提高貓咪生活的舒適度,減小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
貓咪已經出現行為問題,怎麼做呢?
▌使用正確的干預手段:保證在貓咪不受到傷害的情況下,改變行為問題
➤使用正向訓練
最好不要對貓咪進行責罰,而是對牠正確的行為進行鼓勵。
➤干預貓咪喜歡的環境
在貓咪喜歡去,但是你又不想牠去的地方,可以放上一些讓貓咪討厭的物品——橘子皮等。
➤及時教育
在行為問題發生的此時此刻進行教育,不然貓咪都忘記自己做過什麼,反而被弄迷糊了…
➤正確的驅趕手段
可以選擇乾淨的噴水壺滋水、敲打不銹鋼盆等,不會給貓咪造成傷害的手段。
及時了解貓咪行為問題的原因,從源頭解決才是硬道理!
那年紀稍微大一點點的貓咪就不能糾正了嗎?
同樣可以試試上面提到的方法,不過對於年紀稍長的貓咪,鏟屎官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但如果是老年貓咪出現行為問題,我們更應該去考慮貓咪的身體變化或者疾病因素,而不是強行教育和糾正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