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膽子是由什麼決定的?

貓咪的膽子是很“薛定諤”的存在。

有時候可謂“天不怕地不怕”…

但有時候,又特別的謹小慎微…

貓咪膽子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

有可能人為幫貓“練膽”嗎?

貓咪的“膽大”怎麼定義?

先扭轉大家一個觀念:

如果說一個人“膽大”,是說他肆無忌憚,或者不畏懼困難,敢於承擔風險、責任的話。

在貓咪身上,“膽大”的定義,不太一樣…

例如在貓咪的世界裡,“咬電線”、“爬高高”都不叫膽大,但打狗狗算(狗頭警告)…

因為,行為學的考察標準裡,動物的“膽量”,指的是牠們面對任何涉及潛在風險情況下的反應。例如面對捕食者,以及人類時,是會果斷應對,還是消極被動

所以貓咪爬得雖然很高,但這不屬於膽大的表現

因為貓咪在爬上去時,並沒有意識到“潛在風險”

不是知難而進,四捨五入算是“無知”

下面幾種,是行為學家們考察的貓咪膽大表現:

· 面對響動的新東西,會積極探索;

· 面對陌生人類、動物,會主動觀察(無論是否躲藏);

· 在陌生/壓力環境下,積極果斷應對,哪怕是攻擊。

(複習個知識點,這叫轉移性攻擊)

圖自:網絡

所以你眼中的“小慫貓”,可能是認真搞科研的動物學家們眼中的“膽大貓咪”。

用這個評判標準來看,你家貓咪膽子大嗎?

貓咪的“膽大”和什麼有關?

“膽大—害羞”是針對貓咪的性格調查維度中,一對常見詞語。

Réale等人總結的動物氣質/性格五個維度

影響貓咪整體性格的因素有很多。這其中,具體有哪些會影響貓咪膽子大不大呢?

(性格整體的,我們之前科普過:霸道總裁、友好甜心…來看看你家貓咪屬於哪種性格?

1986~2021年的40多篇相關研究,我們挨個看了看,扒了扒:

✔ 早期社會化

我們有提到2~8週齡貓咪的社會化,會很大程度影響貓咪的性格形成。具體有多巨大呢?

2001年,Lowe等人記錄了9窩不同社會化的家貓,在4個月、1歲、2歲時期的膽大/害羞係數。

結果發現:

✔ 來自貓爸爸的氣質遺傳

性格“父本遺傳“的影響,在貓咪膽量上更加突出。

早在1995年的研究中就發現:友好的貓爸爸的孩子,無論小時候是否有社會化訓練,成年後(1歲)相比同齡的小貓咪,都會更加大膽和對人類友好,接近新事物的“猶豫期”更短,互動和探索時間更長。

幼貓行為觀察百分比
F:貓爸親人;UF:貓爸不親人
S:有社會化;US:沒有社會化

✔ 貓媽媽的影響因素

與貓爸性格直接遺傳不同,貓媽媽對小貓的影響,主要在於產前(孕期是否有壓力;營養情況;內分泌及激素)產後(產仔數;產仔位置;資源競爭)多方面。

從1999~2017年已有的研究來看,貓媽健康,能在孕期和哺乳期給小貓提供充足營養;幼時個頭大、更愛叫和運動的貓咪,普遍更加大膽和具有探索性

個頭大的,會有先天優勢
更不易焦躁緊張,也更膽大,具有探索性

✔ 品種的影響

2019年,一項針對5726隻貓咪的調查中,發現了19個品種貓咪在10個不同行為特徵上的差異。

在“膽大—害羞”這個維度中,有17個品種的貓咪存在較明顯的差異性,其中綠框內的貓咪最膽大:

組1/2/4中的貓咪,排名不分先後

✔ 有慣用手的貓咪可能更膽大

我們之前介紹過,有研究發現“有慣用爪偏好的貓咪會更聰明”。

而16年有另一項針對90隻貓咪的研究發現:貓的運動偏側性與氣質密切相關。有慣用爪偏好的貓咪,無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都會比沒有慣用爪的貓咪,更加自信、友好、親切和膽大

其中測試方法

× 性別因素和年齡因素

儘管有些言論稱“公貓普遍比母貓更大膽”,或“小貓咪更膽大”..

但21年的研究發現,貓咪的膽子在性別和年齡因素上,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所以“公貓、小貓更膽大”的觀點,沒有科學依據,都不成立。

三花(99%為母貓)+成年+膽大

總結來說,在貓咪的各種性格維度中,“膽量”和“親人度”不同,後者可進一步塑造影響,而膽量更多的受遺傳和2歲前的經歷影響。

那對於已經三四歲“成型”的貓咪來說,還能幫牠練膽嗎?

能幫貓咪“練膽”嗎?

· 2歲以下的貓咪

越早地多與貓咪互動,盡量不帶刺激性的溫和地讓貓咪接觸更多的人,進行社會化訓練,是可以幫貓咪提提膽的。

· 2歲以上的貓咪

練膽就基本可以不考慮了。想讓貓咪變得膽大,對什麼新事物都勇於探索、果斷接受…是比較難實現的。

強行帶貓出門“見見世面”,更多的是應激,甚至猝死

但能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脫敏訓練”,幫貓咪針對性的對某些人、事、物壯膽

例如貓咪對突然地運動/互動感到害怕…

可以通過輕柔地、重複地動作,進行脫敏訓練,讓貓咪適應人的平穩運動軌跡,降低對人運動變化的敏感度,從而習慣人的突然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