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車總有一項拿手絕技——開門。
寄宿在辦公室的大熊看得多了,偶爾也會開一兩次。甚至學會了開推拉門…
這麼看來,貓咪好像能從其他貓那裡學習技能。
是每隻貓咪都有這樣的學習能力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內容目錄
貓咪是怎麼學習的?
貓咪的學習方式主要分為5種:
· 習慣化
簡單來說,就是讓貓咪學習到“環境中哪些事情與TA們是無關的”。
例如沒見過世面的小貓咪會被手機鈴聲、爆米花機…聲音嚇到,但聽了幾次以後,TA就會了解此事與自己無關,不再一驚一乍過度反應…
· 敏化
可以理解為“習慣化”的對立面,一般是在反復接觸到負面刺激後,貓咪越來越敏感。
例如有的狗狗或(很狗的)人,經常追著貓咪跑的話…會導致貓咪看到狗或人,會立刻躲藏起來。
或者看到指甲刀就哈氣、看到掃地機器人就追著打…
· 條件反射
能通過遇到的事情,預測到另一件事情發生。
簡單的例子就是聽到開罐頭的聲音,貓咪就知道“食物即將到來”,於是立馬跑來…
· 操作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的“進階版”,當遇到XX時,如果我XX做,就會得到XXX反饋。
例如,很多小貓咪都學會了“如果大清早鏟屎官躺床上時,我瘋狂的叫和撓門,他/她就會爬起來給我搞好吃的(下次還這樣)”。
· 觀察學習
通過看,然後模仿,從而學習技能。
且一系列研究發現:
貓咪更擅長觀察型學習
好的“模仿”能力,是野外幼貓生存的關鍵。
行為學家觀察到,家貓、野貓、大型貓科動物都是通過觀察“貓媽媽”捕捉和殺死獵物的過程,來提升自己的狩獵技巧的。
除了基本的捕獵生存本領,梳理毛髮、使用貓砂盆,是兩個幼貓觀察學習獲得的最重要本領。
17年發表於《Nature》雜誌的研究表明:貓咪在幼年時,很多行為模仿或受其貓媽媽影響。
研究人員對芬蘭40個品種的5726只家貓進行了行為學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過早斷奶與貓媽媽分離(<12週)的貓咪,除了攻擊性和刻板行為增加,TA們面對新事物時更易焦慮和難適應。
另一項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實驗中,將32隻小貓出生後隨機分成了4組:
6週後對這些小貓咪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行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沒有跟隨貓媽媽生活的小貓咪,在長大後更難接受和適應新鮮事物,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都更差一些。
這是因為在2~8月齡的“社交期”,也是貓咪的學習黃金期,而在此階段TA們錯失了觀察學習貓媽媽行為的機會,導致“學習”這個技能都生疏了。
而這,甚至可能影響貓咪一生的學習能力/速度。
好在貓咪除了會觀察和模仿學習其他貓咪,聰明好學的貓咪還有其他學習途徑:
除了向貓學習,也會向人學習…
“Do as I do”訓練,是匈牙利羅蘭大學Claudia Fugazza的一項研究狗狗認知的訓練。
訓練和研究過程中,需要狗狗比照人類動作進行“模仿複製”。
20年《Science》雜誌上報導了世界上第一位擁有(至少是展示出來)這種能力的貓咪。
11歲的惠比壽(這隻貓咪名字)“對食物的熱情很高”,因此會經常偷溜進訓犬師Fumi Higaki 的訓犬班,因為TA知道“那裡容易獲得好吃的”。
在這樣的契機下,惠比壽向Fumi Higaki 展示了TA在訓犬課上“旁聽”來的技能:模仿人打開塑料抽屜和咬橡皮筋。
隨後在Higaki 的訓練和Fugazza 的監督下,惠比壽進行了16次試驗,並在81%的時間裡能準確模仿人的行為。
基於這個事實,研究團隊認為:貓咪能夠將人的身體部位“映射”到自己的身體結構上來。而目前,只有海豚、鸚鵡、猿和虎鯨被證明會模仿人。
不過條件苛刻的是,該論文也強調:“與狗狗不同,貓咪只有在主人在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展示TA們的真正能力。”
總結來說:
· 目前的研究支持“貓咪十分聰明,且很會模仿學習”這一點。
· 但同時,貓咪的學習能力,很依賴幼年和貓媽媽生活的“學習起步階段”;以及學習過程中,很需要有主人的陪伴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