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
撓沙發、咬人、尿床、翻垃圾桶、舔塑料袋、啃電線…
無論怎麼打和教訓都沒用,甚至採用柔情策略好言相勸,牠也依舊繼續…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貓咪到底該怎麼教育?
懲罰對貓無用?——是真的
我們總是說:貓咪並不能理解“因為做了XXX事,所以遭到懲罰”這樣的邏輯。
雖然聽起來可信度有點不高…
但對貓咪而言——是真的!
09年一項測試發現:貓咪相較於人、其它靈長、狗狗、鳥類…牠們的因果關係思維是最薄弱的。
研究人員設置了一個包含因果關係的獲取食物實驗。
他們分別做了3種模式的繩索機關:拉動繩子就能獲取食物(A)、二選一拉動豎直繩子獲取食物(B)、二選一拉動對側繩子才能獲取食物(C)。
理論上:實驗難度為A>B>C,且隨著實驗次數增加,貓咪的正確率應該是越來越高…
但實際上:測試的15隻貓咪,A的正確率有93.3%,但B和C幾乎一樣(49.3%、44.7%);且隨著實驗次數增加,正確率反而降得更低了…
由此說明:貓咪就是亂扒隨緣試的,牠們真的不善於發現和總結因果關係。
所以,讓貓咪事後總結“受懲罰的原因”,真的很為難小貓咪,牠們可能根本不明白。
那為啥打了貓,牠會“認錯”?
也有鏟屎官會說“可是我的貓咪被打了以後,就老實了…”
圖自:vets-now
但其實,貓咪並沒有意識到“我有錯”後的羞愧感和內疚情緒。
之所以貓咪會在你“懲罰”後躲避…
並不是因為貓咪知道錯了愧于見人,而是單純為了避免衝突,採取的遠離策略。
例如在你兇了貓咪後,牠會躲起來、低頭避免眼神碰撞,甚至有的當場翻肚皮…
只是因為你的吼叫、誇張的動作讓牠害怕,本能的自保。
這和家裡來了陌生客人,貓咪會躲起來,或者遇到逃無可逃的爭鬥,弱勢貓咪當場示弱,本質是一樣的。
貓並不知道“爬衣櫃”是錯,只是知道“提筷子”會被打
這是兩碼事
就好像老媽一連名帶姓大聲喊我,我就知道有不好的事
但並不代表每次這麼喊,我們都知道哪裡做錯了
(甚至可能有時我們根本沒錯
而有的貓看起來好像會“改正”…
也並不是貓咪理解錯在哪兒了,牠的一切行為動機都是為了避免衝突。
例如貓咪抓撓沙發被你揍後,牠不去磨爪,只是因為貓咪認為“那個地方是其他大塊頭的地盤,要躲著點他再去偷偷標記”。
這和野外貓咪間避免衝突,輪流錯開時間去樹幹上磨爪標記一個道理。
因此貓咪最終也只會在你不在場時,再去沙發上偷偷磨爪,而並非會停止磨爪這個行為。
同樣,當有的貓咪亂尿被打後,貓咪也會誤以為“尿液標記行為侵占了別的生物的領地,所以下次要找個不易發覺、沒人認領的地方排泄”。
這就是當你打了貓咪,牠可能變換點位置,但還是在床上尿、或者從床上改到衣櫃排泄的原因…
那打不得罵不得,究竟該怎麼辦呢?
貓咪究竟該如何“教育”?
貓咪的行為是本能、環境和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
因此“管教”貓咪的本質是行為矯正,而不是懲罰。
目標是引導牠們將我們所謂的正確行為與“獎勵”結合,同時牠們依舊可以自由滿足正常貓咪該有的行為需求。因此需要:
▌Step1 找到根源
絕大多數時候,你認為貓咪存在的行為不端,只是牠們表達了作為動物的天性。例如:
· 抓撓家具——為了磨爪和標記
· 咬人——為了玩耍和模擬捕獵
· 亂尿——為了排泄和標記
行為本身的生理需求是沒問題的,出問題的是對像或疏導方式,要找到根源。
▌Step2 準備二套方案,學會化解矛盾
天性不該也無法被抹殺掉,需要的是創造環境條件,及做好引導。
我們繼續用上面例子延伸分析:
· 抓撓家具——不讓抓沙發又不給貓抓板——那隻能去抓窗簾或者趁主人不注意偷偷抓
· 咬人——不陪玩也不給玩具消耗精力——那隻能半夜跑酷或者欺負別的貓咪
· 亂尿——只打貓不找到問題根源——貓咪偷偷去別的地方尿或者乾脆憋尿
…
所以貓咪真的不是故意惹你生氣,大多數情況下,牠們才是“受害者”。
在找到問題根源、準備好方案後,要引導貓咪選擇那套“人貓雙贏”的方案。
▌Step3 選擇貓咪能理解的方式引導
首先需要找准時機,在過程中給貓反饋,而不是事後再開“總結大會”。
● 懲罰性質可能有用,但也有“副作用”
噪音罐、噴霧瓶、討厭味道、丟絨布東西…確實可以從聽覺、觸覺、嗅覺、視覺上對貓咪產生“厭惡刺激”,可能讓有些貓咪有“做這件事就會倒霉或被嚇一跳”的記憶。
但是並非所有貓都能理解。
有的貓只會像怕吹風機一樣,單純的怕水槍怕噴霧瓶,而不是反思是否在某個行為的某個細節上惹你不滿;
而有的貓甚至因此怕你躲你…
更別提也有貓咪會因此積累更多壓力,衍生其他行為問題。
基本生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還帶來更大問題
● 鼓勵性質會更有用,但要找准時機
對貓咪短期、長期記憶的研究中發現,貓咪更善於記憶與食物、生存有關的信息。
所以在貓表現得當時,給予直接的食物獎勵、輕聲的讚美、陪玩互動…讓貓咪將積極行為與獎勵聯繫起來,是管教牠們的最有效方法。
不過獎勵要找准時機,比如:
×不要在貓咪咬人後立刻拿出玩具陪牠玩,這可能會讓貓咪有“咬了她就有玩具玩”的錯覺;
√ 可以在晚上貓咪比較興奮時,先用逗貓棒陪貓玩,然後拿出零食給予獎勵,讓貓建立“晚上瘋玩以後有好吃的”的記憶。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人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所以幫貓咪糾正行為,也要心平氣和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