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做個小調查,你覺得你家貓咪關係怎麼樣?
是相親相愛的好夥伴?
還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敵咪?
還是態度變幻莫測,令人難以琢磨?
根據2023年根特大學的調查發現,由於鏟屎官並不是24小時貓咪監控,所以可能會低估貓咪之間的關係…
今天小一就跟大家詳細聊聊,貓咪之間怎麼相處才算真正的關係好呢?
內容目錄
一,相處距離近
近到什麼程度呢?
03年的文獻裡認為兩隻貓咪之間的距離小於1米,就算是比較親密的關係。
而15年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撰寫的,用於研究的貓科動物基本行為準則中,則是認為兩隻貓咪之間距離小於TA們的體長相加(從後腦勺到尾巴根的距離),就是親密友善的表現~
舉個栗子,晚安安(35cm) +車車(45cm)的體長為80cm,只要TA倆間隔小於80cm,就是好兄弟!
不過在23年斯洛伐克的一篇文獻中則認為,會進行0距離、緊密接觸的貓咪,才是真正關係好。
他們認為,如果貓咪們能在同一張床上睡覺,但沒有貼著/抱著對方,那關係只能說是還可以。
但是!如果TA們是緊緊靠著對方入眠,那就可以說TA們是喵生摯友了!
二,見面會互相打招呼
怎麼打招呼呢?往往是透過一些身體語言~
例如,尾巴,就是貓咪錶達態度的重要訊號之一。
在多篇關於戶外生活的流浪貓觀察記錄中,都將兩隻喵見面時,TA們的尾巴垂直向上,劃分為友好親密的象徵。
因為尾巴豎直在喵界,往往代表“無攻擊性”、“無敵意”、“歡迎互動”,是非常友善的身體語言。
所以當兩隻關係很好的喵相遇,TA們的社交流程可能是這樣的:
①遠遠看見,尾巴向上打招呼
②慢慢靠近、互相嗅聞
③互相用身體/頭蹭對方
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好盆友之間的say hello~
而關係不好的喵,則是從見面起,尾巴就開始透露出對對方的厭煩…
三,能共享資源
在野外,貓咪是孤獨的獵手,做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獨來獨往。
所以很多時候,TA們無法容忍另外一隻貓咪的出現,就算那隻貓只是路過,這也足以引起TA們的警惕心。
不過,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關係密切的貓咪是能夠做到資源共享的。
例如,貓咪生存中最重要的資源──食物。好朋喵之間可以同時分享一份食物。
雖然這樣是TA倆關係好的一種表現,但是對於多貓家庭來說,最好還是給貓咪準備不同的碗+分開擺放來提供食物,以免造成貓咪之間的壓力情況。
除了食物外,舒適的地盤也能共享…
四,互相舔毛
舔舐在貓咪的交流中,是用來增進聯繫和加強熟悉感的,所以當TA們之間有互相舔舐的行為,就說明TA們之間關係還不錯~
劃重點,是互相舔舐!
如果是單方面的舔舐,可能就是一隻喵想站主導地位的支配行為。
五,玩耍時會掌握分寸
兩隻貓咪之間的最多見的互動形式就是玩耍or打架。
斯洛伐克科希策獸醫和藥學大學的一篇文獻中提出,貓咪發生追逐戰/激烈肢體衝突,可能也是關係好的體現。
研究人員認為貓咪的玩耍是分階段的,休息時間-玩耍邀請-玩耍中-玩耍結束。
在長時間的休息後,貓咪精力旺盛,需要更高強度更刺激的社交遊戲,這時貓咪之間就可能會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實際上還是玩耍啦…
還有追逐戰,可能是一隻喵想玩,一隻喵想冷靜下,拒絕玩耍或則強行結束玩耍階段的逃避措施。
貓咪選擇這樣的逃避措施,而不是直接上爪、動口的攻擊,說明TA們之間的關係是緩和的,而不是衝突的。
所以,表面看起來關係惡劣,可能實際上人家還是好哥們呢!
不過,貓咪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TA們可能今天會打架,明天就會和好。
但只要,貓咪之間日常會互相梳理、貼著睡覺、豎著耳朵/尾巴問候對方,這一系列互惠互利的行為就是TA們之間「友誼」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