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貓永遠生活在室內,真的是對牠好嗎?

現在的家養貓咪大多只生活在室內,屋子裡的面積多大,牠的活動範圍就多大…

有時候甚至可能只有一個房間那麼大…

貓咪的所有活動都在這個屋子裡進行,除了去醫院、搬家等必要的出行外,幾乎沒見過外面的世界…

會不會貓咪也想出去逛逛呢?

就這樣讓貓咪一輩子生活在室內真的好嗎?

貓咪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嗎?

1 貓咪需要接觸外面的世界嗎?

其實對貓咪來說,接觸外面的世界有利也有弊

好處

①可能會增加貓咪的活動量

貓咪在戶外增加了一定的活動空間,牠可能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探索,期間會有很多跑步和攀爬的動作,可以幫助貓咪增加活動量。

②釋放天性

在戶外,體驗新的風景、氣味、觸感….滿足貓咪的好奇心。

當貓咪遇上自己心儀的獵物時,可以立即開啟捕獵模式,滿足貓咪的捕獵天性

隨意地抓撓樹乾之類的,可以滿足貓咪標記和抓撓天性,還能定時巡邏自己的領土~

壞處

室外存在很多潛在的危險,這些都可能會對貓咪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脅

➤車禍意外

➤ 誤食有毒物質

➤ 和其他流浪動物打架

➤ 潛伏的各類病毒

➤ 迷路失踪

➤ 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增加了12倍

▲現代社會,貓咪外出的場景大多都是市區,風險往往比好處更多,所以並不建議城市生活的家長將貓咪散養或者半散養:

根據動物人道協會(Animal Humane Society)統計,室外貓咪的壽命遠遠短於室內貓咪。

室內貓咪的平均年齡為13-20年不等,而室外貓多為3-5歲。(這裡的室外貓咪更傾向於指向為流浪貓)

ASH的首席獸醫認為,貓咪在室外生活中可能會獲得更多的營養,但貓咪在室內生活也可以很快樂,並且沒有以上提到的風險。

既然貓咪可以完全在室內生活,為什麼有的小貓咪總是表現得想出門呢?

2 貓咪為什麼會表現得想出門?

不是真心想出門

有些貓咪錶現得想出門,可不一定是“真的敢出門”呢…

比如貓咪會長時間停留在窗台上,呆呆地望著外面,好像是在嚮往外界的自由…

當你真正把牠帶出去的時候,牠卻表現出兩幅面孔,開始瑟瑟發抖,想要回家

其實窗戶對於貓咪來說更像是一個電視機,能看到其他生物的活動,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聞到隨風捎來的新鮮氣味。

但實際去外界,和看窗外體驗是不一樣的。

真心想出門

但有的小貓咪是身心都想往外面去,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1 發情

當貓咪發情的時候,受到本能的驅使,會比平時更有想出門的慾望,滿腦子都是“那些事”…

▌原因2 好奇心作祟

有些小貓咪好奇心過於旺盛,將大門視作了室內的門,領地中沒去的地方,貓咪當然想要去巡視巡視…

▌原因3 狩獵本能

當貓咪看到飛過的小鳥,路過的老鼠、松鼠時,刻在DNA裡的狩獵本能可能就會被喚醒,想要衝出去捕捉屬於自己的獵物…

其實滿足貓咪的合理需求,不是只有將貓咪放出門這一條路可以走,將家里布置得更合理、做好環境豐容也能留住貓咪的心(還有身)~

3 如何打造滿足貓咪需求的室內環境

根據《貓科動物環境需求指南》中提到,需要滿足貓咪的五個方面

✔有安全感

✔有獨立的關鍵環境資源,包括食物、水、抓撓區、廁所區、遊戲區、休息和睡眠區

✔滿足玩耍和捕食行為

✔積極、穩定、有規律的人貓互動

✔尊重貓咪的嗅覺

所以給大家一些室內佈置的小建議~

給貓咪“私貓空間”

給貓咪劃定一個“鏟屎官の禁地”,一旦貓咪進入這個地方,鏟屎官就不能對貓咪進行任何行為,給足貓咪的安全感~

這個“禁地”可以是紙箱、貓爬架、封閉的貓窩等…但擺放也得講究,建議放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隔絕其他因素的打擾。

合理佈置關鍵環境資源

每個關鍵資源(食物、水、抓撓區、廁所區、遊戲區、休息和睡眠區)都應該各自分開放置。

這樣貓咪在去吃飯喝水、噓噓的時候,就能擴大貓咪的活動範圍,讓貓咪實現探索和鍛煉的自然需求

PS:放置關鍵資源,同時還要注意遠離噪音、死角

滿足貓咪天性行為

比如貓咪的抓撓、捕獵、跑酷、登高等。

將家中的家具擺放高低錯落,既可以滿足貓咪的運動需求,還能給貓咪登高的快樂~


還可以家中需要佈置一些貓抓板,滿足貓咪熱愛打磨爪子、標記領地的需求

還有當你不在家時,留給貓咪玩具來消耗貓咪精力是很有必要的!

尊重貓咪嗅覺

貓咪對於周圍環境的認知非常依賴於嗅覺,我們應該盡可能避免擾亂貓咪的嗅覺認知系統

● 貓咪玩具可以定期更換,讓貓咪定期接收新氣味,也更加衛生。

● 要更換貓咪的物品時,不要一次更換太多,熟悉的味道會給貓咪安全感。

● 往家裡搬新的“大件”時,可以把有貓咪味道的毛巾在上面擦一擦。

所以只要做好室內環境豐容,貓咪一輩子生活在室內,也可以很快樂很充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