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脂肪瘤|原因、症狀、治療|皮膚隆起但不痛不癢,是怎麼了?

很多人都可能無意中發現胳膊上某個部位皮膚隆起:不痛,不癢,也不紅。

在癌症高發的今天,我們會非常緊張,到醫院一看,醫生詢問病史和檢查後,也許只是不緊不慢地說:「脂肪瘤,良性的,不疼就不用處理也行。」

什麼是脂肪瘤

脂肪瘤,顧名思義就是脂肪形成的瘤子,它是由成熟脂肪細胞組成的一種常見良性軟組織腫瘤,很少發生惡變。

  • 脂肪瘤多見於40~60歲中年人,兒童較少見。
  • 脂肪瘤是一種脂肪代謝性疾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好發於肩、背、頸、乳房和腹部,其次為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
  • 脂肪瘤如果長在皮下,稱為淺表脂肪瘤;
  • 如果長在肢體深部和肌腹之間,稱為深部脂肪瘤。
  • 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長,可深達骨膜,但很少侵犯鄰近骨骼。
  • 脂肪瘤可能是單個,也可能是多個;從花生米大小、核桃大小、雞蛋大小,到蘋果大小,在臨床均可見到。
  • 脂肪瘤常見於肥胖人群,在體重快速增加時脂肪瘤體積也增大,但在體重嚴重下降時,脂肪瘤並不隨之縮小。

發病原因

目前,脂肪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炎症刺激結締組織變性、脂肪組織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約1/3多發性脂肪瘤患者有家族史。

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體內有一種脂肪瘤致瘤因子,正常情況下,這種致瘤因子處於無活性狀態。

但在各種內外環境的誘因影響作用下,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再加上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謝異常等誘因,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被激活,與身體的正常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結合,引起基因突變,使正常脂肪細胞與周圍組織細胞異常增生,導致脂肪組織沈積,並向體表或各個內臟器官突出為腫塊,形成脂肪瘤。

臨床表現症狀

淺表脂肪瘤除了局部腫塊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症狀。

脂肪瘤生長緩慢,質地柔軟,邊界清楚,呈分葉狀,活動度良好,活動時可引起皮膚凹陷。

很少引起疼痛,出現疼痛常常是由於大的脂肪瘤壓迫外周神經導致的後期症狀。

深部或筋膜下脂肪瘤可引起多種症狀,症狀的程度取決於脂肪瘤的部位和大小。

如關節附近的脂肪瘤可引起活動滯漲感或活動受限。較大的縱隔脂肪瘤可引起呼吸困難或心悸。

診斷

淺表脂肪瘤一般通過詢問病史和觸診就可以初步診斷,深部脂肪瘤需結合影像學及病理檢查方能診斷。

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核磁共振檢查等可以幫助確診。

對於影像學檢查仍無法確診的病例,可進行病理學檢查,這是確診脂肪瘤的金標準。

治療

絕大多數的脂肪瘤都是良性腫瘤,長到一定程度後可自行停止生長,且多不會發生癌變。

如果不影響生活,直徑在1cm內的孤立脂肪瘤一般不需處理。

但如果出現疼痛等神經壓迫症狀或短期內迅速增大,應考慮手術切除。

較小的、淺表脂肪瘤經過門診手術即可完成;若脂肪瘤較大、位置較深,則需要在手術室麻醉下切除。切除後應常規送病理檢查。有些脂肪瘤切除後容易復發,但很少發生惡變,復發時可再次手術切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