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疼痛——足底筋膜炎怎麼醫治?

足底筋膜炎是造成足部疼痛的常見原因,此病為足底肌腱或筋膜的張力性牽拉所導致的損傷和慢性炎症。大約10%的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這種被稱作“踩在刀尖上的痛”有啥表現?

1.足跟的內側足底處的疼痛和壓痛。

2. 早晨起床後下地走路,開始會感到疼痛和僵硬,活動後痛感逐漸減輕。

3.光腳跑步、走路或者用腳尖上樓梯等動作都會加劇疼痛。

4.疼痛隨著跑步、長時間走路或站立等負重活動而加劇。

5.疼痛程度變化很大。輕度疼痛時可能會以感覺僵硬為主,如果損傷加重,疼痛會加劇,甚至出現“搏動性疼痛”以及“刀刺樣”痛。

哪些因素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1.年齡:雖然足底筋膜炎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但最常見的年齡段是40~60歲,且沒有性別差異。

2.超重:BMI (體重指數,計算方式:kg/㎡)25~30的人群,足底筋膜炎的發病率增加一倍。

3.運動方式不當:包括運動過量、運動強度的快速增加以及運動後小腿肌群等放鬆訓練不足。

4.肌肉力量不足:研究表明小腿肌群、足內肌肌力不足可造成足底筋膜承受更大應力。

5.組織緊張:跟腱往足底延伸並和足底筋膜相融合,因此小腿肌群緊張會造成足底筋膜的應力增加。足底筋膜自身也有可能緊張。

6.鞋子選擇不當:長時間穿高跟鞋或者穿不適合的鞋子運動等。

7.足部生物力學異常:扁平足、高弓足、內/外翻足、拇指外翻等。

足底筋膜炎該如何治療?

1.體外衝擊波療法:

體外衝擊波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降低神經敏感性降低,引起細胞周圍自由基的改變而釋放抑制疼痛的物質,減輕疼痛。

2.運動練習療法:

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最終康復的主要方法,首先是力量加強練習。

加強足內肌肌肉力量

①腳趾抓毛巾練習

②腳趾抓玻璃球練習

加強小腿後群肌肉力量

①小腿三頭肌力量練習提踵練習

在不加重症狀的情況下,開始時,穿上配有腳底支撐的鞋子,雙腳站立並抬升腳後跟,之後進展至單腿站立並抬升腳後跟。練習時盡可能保持無痛的狀態,並進行練習後的拉伸。每天重複2~3組,20~25次/組。最後進展至光腳進行抬腳後跟的動作。

還需要放鬆緊張的肌肉和組織

①小腿肌群的拉伸;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拉伸放鬆。

腳尖正向前方,在感受到後側腿小腿處有微微牽拉感為宜,每次拉伸30秒,每組3~5次,每天做2~3次。這兩個動作分別是腓腸肌的拉伸和比目魚肌的拉伸。

②泡沫滾軸放鬆頸前肌和小腿後群肌肉。

③足底筋膜的拉伸

坐位,將受累側足底置於對側膝關節。抓住腳趾並往足背面拉伸。您可以用手指去感受足底筋膜的張力,確保其張力確實很緊。每次拉伸10秒,做10次。每天重複3次。晨起下床前做這個拉伸練習,可以明顯減輕疼痛。

④足底筋膜中部的拉伸

坐位,輕輕踩住筋膜球(或者質地較硬的其他小球)並來回搓揉和拉伸足底中部約10分鐘。如果疼痛劇烈,則停止該方法。

足底筋膜炎患者鞋子選擇的幾點建議

1.鞋跟部分:鞋跟和腳尖的落差至少10mm。目的是降低奔跑時的足踝背屈(“勾腳尖”動作),從而減輕對跟腱和足底筋膜的應力。

2.鞋中間部分:兼具一定硬度以及較好減震力(相對較軟)的足弓支持。

3.鞋尖部分:具有一定的硬度能防止鞋前部的過度彎曲。目的是減少大腳趾背屈(“勾腳趾”動作)從而減輕對足底筋膜的應力。

注意!足底筋膜炎患者不要選擇圖中鞋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