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太厲害了!
世上有很多事物會讓人「飛蛾撲火」,有時它是求而不得的愛情,有時是我們又愛又恨的高熱量的薯片。
消耗一片薯片帶來的熱量,需要跳繩一分鐘。而一分鐘,一個人可以乾掉一整包薯片。
薯片作為一種風靡全球、老少咸宜的老牌零食,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人欲罷不能?
每吃一口薯片,都讓你更「上癮」一點
一口氣乾掉一包薯片,不是自控力差,而是你的大腦被訓練了。
我們每吃一片薯片,都在對大腦中一種名為「伏隔核」激活一次。
「伏隔核」控制著我們的獎賞機制,在我們攝入脂肪和碳水等物質的時候,就會觸發大腦釋放出讓我們快樂的「多巴胺」。
當薯片中的鹽與脂肪相配合,不僅會讓食物更好吃,而且控制脂肪攝入的機制也突然消失了。
這種感覺過於美好,讓人不自覺想要再次體驗,腦海裡就會有一種聲音開始呼喚:
再來一片!
然後,你就不自覺的給自己投餵了一片又一片。
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是不是很像「上癮」?
德國埃爾蘭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招募了17 名的健康受試者來進行飲食實驗,並通過磁共振成像(MRI)來觀察他們吃之前和吃之後的腦區狀態區別。
- 第一天,他們被投餵了含有33% 的脂肪、49% 的碳水化合物的高熱量薯片;
- 第三天,被試者被投餵了含有3% 的脂肪、3.5% 的碳水化合物的低熱量翠玉瓜。
結果發現,當被試者在食用薯片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中控製成癮機制的伏隔核,會出現明顯的激活反應,而當他們食用翠玉瓜時並沒有記錄到這種激活。
而具有負相關的區域則以藍色突出顯示
a 組為投餵薯片的小組,伏隔核活躍
類似的研究結論,食品製造商很久以前就已經清楚了,並且已經熟練地運用到了食品口味研發中。
食品工程師為了尋找到完美的口味,調整其中的變量,並轉存到電腦中,通過聯合分析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篩选和分類,最終確定了哪些口味對消費者最有吸引力。
然後再回想一下,聽到別人吃薯片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片?
每一聲脆響,都早有預謀
2003 年有一項研究發現,當牙齒壓碎酥脆的東西時,會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咔嚓咔嚓的聲音,而這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享受。
實驗者提供厚度脆度類似、均勻烘烤的品客薯片,讓20位志願者去評估180片薯片的新鮮度。
接下來,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們坐在隔音棚裡,戴上耳機,對著麥克風,用前排牙齒咬一口薯片後馬上吐掉,並記錄下來那一片薯片的鬆脆度和新鮮度。
最終參與者的反饋表明,聽到的咔嚓響的聲音越響或者越尖,他們越感到薯片的酥脆和新鮮。
而參與者不知道的是,其實每一片薯片都是一樣的,研究人員只是在改動耳機裡的咔嚓聲的音量和質量。
薯片的生產商們早已精通這點,樂於在薯片包裝上寫上「脆」的字眼,並在廣告中特意把咔嚓的聲音放大。
甚至,在薯片研發的設備中,有一種價值4萬美元的咀嚼模擬器,用於探尋薯片的最佳崩裂點。
一片薯片從成分配比、口味,到最後的入口的聲音,每一環背後都有龐大的科研力量以及精準的數據分析支持,讓每一片薯片以完美的姿態呈現,精準打在你我的「上癮」點上。
所以,當有人指責你吃薯片停不下來,不要難過,也不要自我懷疑。
這不是你自制力差,而是弱小的你,在和整個食品工業「對抗」。
甚至,薯片的片狀本身就自帶了迷惑屬性,似乎嚼一嚼就會在口腔中消失融化。它難以快速帶來飽腹感,讓人在攝入的時候失去了正常食物攝入的參考標尺。
似乎只要薯片切得夠薄,就可以假裝熱量不存在。
這被食品科學家 Steven Witherly 描述為「熱量密度的消失」,他說:
如果某些東西迅速融化,您的大腦就會認為其中沒有卡路里,你可以一直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