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可以買,那過期兩天的囤貨還能吃嗎?

你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懶得叫外賣,從櫥櫃翻出一包速食米粉,翻到背面驚覺:已經過期了!不過,看起來米粉沒啥變化,拆開調料包聞一聞:好像也沒有什麼異味兒。

怎麼辦?這還能吃嗎?

除此之外,你可能也無意中走近過超市的某個小角落:

原價88 巧克力,現價29 元

原價126 的進口曲奇餅乾,現價12.6 元

……

在很多人看來——食品過期絕對不能吃了,臨期食品就更加不是啥好東西,應該被盡快扔掉。

但實際上,售賣「臨期食品」已經成了一門頗有市場的生意。

在豆瓣上,有3 萬多臨期食品愛好者們抱團,大家一起分享購買臨期食品的經驗和快樂。

不止是在線上,一些線下超市也在進行「臨期食品」的售賣。

比如盒馬生鮮、沃爾瑪、華潤萬家等大型商超,會專門設立「臨期食品貨架」。

甚至有專門的「臨期食品超市」出現。

這種超市只賣臨期食品,原價18 元的星巴克咖啡,裡面只賣9.5 元。

雖然臨期食品市場如火如荼,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朋友不太好意思走進這些商店,總覺得買臨期顯得自己太精打細算,不太體面。還有人是擔心食品安全。

買臨期不羞恥
及時吃掉沒啥問題

研究所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問題,有人發帖子說:

我們也挺好奇大家都是出於什麼目的在購買臨期食品,於是做了一個小調研:

可以看出——大部分買臨期的人,都是奔著節約生活成本去的。

花較少的錢買到東西,確實很划算,特別是近幾年因為原料、人工的價格上漲,一些食品的售價的確在升高,這時臨期食品的價格優勢,對許多人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正規渠道售賣的臨期食品沒啥問題。

食品的保質期在生產時都經過了相當嚴格的測算,只要是妥善儲藏的,那就是可以放心吃。這樣還有效地杜絕了食物的浪費,何樂而不為。

那就有人問了:到底食品保質期重要嗎?如果一包餅乾後天到期,我今天買來吃掉,和大後天吃掉,兩三天的差別而已,這個日期是怎麼定出來的?

為什麼食品保質期,有長有短?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最影響食物保質期的,是微生物。

特別是某些非常厲害的致病菌,比如沙門氏菌、李斯特菌、肉毒梭菌等,如果它們大量繁殖的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

所以微生物的控制,直接影響著食物的保質期。

如果一款食品中,添加了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的物質(即防腐劑),或者採用了「密封包裝+ 徹底滅菌」的工藝,那它的保質期就會很長;否則保質期就可能比較短。

所以為了不讓大家吃出問題,食品廠家會對食品進行一些保質期測試,最後計算出食品的保質期。

說白了就是商家對於食品品質的一種「保證」,保證這個期限內食品品質不出問題。

如果在這個期限內要是出了問題,商家是要擔責的;但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吃出問題,商家就不用再承擔責任了。

由此,食物大體上可以被分為兩類:「長保質期食物」「短保質期食物」。

而至於大家常問的,如果食品過了保質期,那還可以吃嗎?

有答案,往下看👇

長保質期食物
過期時間不長,能吃

長保質期食物,一般可以存放幾個月到幾年不等。

它們是採用各種方式「搞定」了微生物,讓微生物在保質期以及更長的時間內,也不會長起來。

這類食品的保質,通常是在食物的風味、口感、外觀等等各方面,如果過期時間不長,還是能安全食用的。

因為超過保存期,它們主要也是風味、質地可能發生改變,沒有新鮮的「好吃」了,但一般不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

超市中常見的長保質期食物有:

  • 餅乾、肉乾、果乾等乾制食品
  • 除新鮮飲料之外的大部分瓶裝飲料
  • 罐頭食品
  • UHT 盒裝牛奶(超高溫瞬時滅菌乳)、常溫酸奶
  • 火腿腸等加工肉製品
  • 醬料類食品
  • 冷凍食品(這個比較特殊,因為僅在冷凍狀態下才長保)

需要注意的是,「冷凍食品」是比較特殊的長保食物,需要更謹慎地對待。

因為只有全程保持冷凍,它們的保質期才能達到那麼長。如果中間冷凍狀態中斷了一段時間,那食品安全風險就可能會驟增。

對於這些產品,我們需要多加小心。

短保質期食物
建議扔掉,不要吃了

超市中常見的短保質期食物有:

  • 巴氏殺菌奶(鮮牛奶)
  • 新鮮果汁
  • 新鮮的麵包、蛋糕
  • 冷鮮肉
  • 冷藏酸奶
  • 生巧克力
  • ……

短保質期食物,通常需要冷藏保存,保質期一般在30 天以內(麵包等烘焙食品除外,因為冷藏會讓澱粉老化)。

這類食物的保質期通常比較嚴格,當然——商家也可能會有意地減少一些時間,給自己留有餘地。

但總的來說,只要過了保質期,它們微生物超標的風險會增加,那就不要吃了。

這是因為短保質期食物中的微生物並沒有被完全殺死,仍然可以生長,如果超過一定限度,食物就可能會腐壞了。

其實食物最好的結局,就是填飽我們的肚子。

購買臨期食品,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相反,它還幫助緩解食品浪費的問題,提供給消費力不同的朋友更多的選擇。重要的是要在正規商超、平台購買。而包裝上已經過期的食品,關鍵還是要合理評估它們的安全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