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肝癌、胃癌……消化道腫瘤的高危人群和危險症狀!一文看懂

菸酒不忌,喜吃燙食……注意,這些消化道腫瘤大多都是吃出來的!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發現危險信號?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口腔癌

高危人群:

1. 長期咀嚼檳榔史。

2. 乳頭瘤樣病毒等感染。

3. 長期主動或被動吸煙者,長期飲酒者。

4. 口腔不潔淨、尖銳牙齒、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的反复刺激。

5. 長期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紅斑等)。

危險信號:

1. 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的改變,如變白、變紅、變深,或原先存在的痣面積增大、表面增高、質地變硬並出現潰瘍。

2. 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的腫塊,或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

3. 頸部淋巴結突然腫大。

4. 出現運動障礙,嘴巴張不開,舌頭半側喪失知覺或麻木的症狀。

5. 咀嚼、吞嚥或說話困難。

6. 頜骨局部性腫大、左右不對稱,有時合併知覺異常,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喉癌

高危人群:

1. 長期吸煙、飲酒者。

2. 慢性喉炎、喉角化症、喉乳頭狀瘤、聲帶白斑等患者。

3. 長期接觸粉塵、化學有害氣體等致癌物質者。

4.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者。

危險信號:

1. 頑固性聲嘶。

2. 咽喉部異物感。

3. 咽喉部疼痛,有時放射到同側耳內。

4. 咳嗽和痰中帶血。

5. 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咳痰困難及口臭(較晚期)。

6. 頸部淋巴結腫大。

7. 頸部腫塊,腫塊質硬,無痛,且逐漸增大。

8. 貧血、消瘦、衰竭等惡病質。

食道癌

高危人群:

1. 惡性腫瘤家族史。

2. 反復反酸、吞嚥不適、食道內異物感、食物通過緩慢停滯感等消化道症狀,以及反复胸骨後疼痛或悶脹不適感等症狀。

3. 不良飲食習慣,如長期食用醃漬、熱燙、粗硬、霉變食物。

4. 吸煙、酗酒。

5. Barrett(食道下段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覆蓋)、食道炎或癌前病變。

危險信號:

1. 體重無故減輕。

2. 食物通過緩慢伴有哽噎感。

3. 吞嚥食物胸骨有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磨擦樣疼痛。

4. 食道內有異物感、胸口燒灼感。

胃癌

高危人群:

1. 惡性腫瘤家族史。

2. 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

3. 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疾病。

危險信號:

1. 上腹部出現消化不良、反酸噯氣、燒心等不適症狀。

2. 消瘦、貧血。

3. 上腹部疼痛。

4. 大便發黑或大便出血。

5. 出現飽腹感或燒灼感。

6. 乏力、消瘦、貧血。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

1. 惡性腫瘤、腸道息肉家族史。

2. 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3. 有腸道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

4. 盆腔接受過放射性輻射。

危險信號:

1. 大便形狀或排便次數變化。

2. 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3. 腹部絞痛、腹部有包塊。

4. 粘液性便血。

5. 肛門停止排氣。

6. 排便時伴有噁心、嘔吐。

肝癌

高危人群:

1. 肝臟惡性腫瘤家族史。

2. 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

3. 各種原因的肝硬化。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5. 嗜酒、食用霉變食物。

危險信號:

1. 近期體重迅速下降。

2. 右上腹肝區經常性持續脹痛。

3. 皮膚、鞏膜變黃,或小便變為濃茶色。

4. 食慾減退、厭油、腹瀉、飯後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

5. 長期鼻腔、牙齦反復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為黑便、嘔血症狀。

膽囊癌

高危人群:

1. 惡性腫瘤家族史。

2. 膽囊結石直徑大於3厘米。

3. 瓷化膽囊或者萎縮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

4. 直徑≥1厘米的膽囊息肉樣病變。

危險信號:

1.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現腫塊、持續性隱痛或鈍痛,有時伴陣發性劇痛并向右肩放射。

2. 消化不良,厭油膩,噯氣,胃納減少。

3. 出現不明原因的皮膚、鞏膜黃染,伴有消瘦乏力、皮膚瘙癢。

4. 尿色深黃呈醬油或濃茶樣,大便顏色淺甚至呈陶土色。

5. 膽道出血時可能伴有黑便。

6. 有肝轉移時可出現肝臟腫大、肝硬化等症狀。

胰臟癌

高危人群:

1. 惡性腫瘤家族史。

2. 肥胖。

3. 長期吸煙、過量飲酒。

4. 5年內新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者。

5. 慢性胰臟炎患者。

危險信號:

1. 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續疼痛。

2. 經常拉肚子、消化不良。

3. 皮膚、鞏膜發黃。

4. 食慾不振,消瘦乏力,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

5. 梗阻性黃疸,大便色澤變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膚黃染呈棕色或古銅色,有皮膚瘙癢症。

6. 症狀性糖尿病。

【專家提醒】

如果發現身體出現以上危險信號,請盡快到醫院(最好是專科醫院)諮詢或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消化道腫瘤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