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盤燒烤盤,兩瓶冰啤下肚……
“唉,不行,容我去上趟廁所!”
不知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喝冰水或冰鎮飲料十有八九要拉肚子,肚子一陣急疼,然後就要跑廁所,上完廁所出來還能繼續high。
其實不止冰水,有的人一吃辣的或者特定的食物也會出現類似症狀,例如稍微吃不乾淨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俗稱直腸子:吃完就要拉。
對於這種情況人們常怪吃到了不乾淨的食物,殊不知,可能是吃了東西胃腸道不喜歡、不適應,以表抗議。
這就是“腸易激綜合症(IBS)”!
內容目錄
為甚麼剛吃就要拉?
吃完飯容易促進排便是動物與生俱來的內臟反射之一(胃-結腸反射),只是在腸易激的患者表現的過於亢進,以至於吃完早飯就要去解決一下。
可能很多人沒聽過“腸易激”,但身陷其中。
“腸易激綜合症”,顧名思義就是:腸子很容易激動的綜合症。
腸子一激動,腹痛、腹瀉、腹脹、腹部不適等症狀可能就找上門來。
每個人腸道激動的形式不同,有的人表現為腹脹,有的人表現為腹瀉,有的人表現為不停放屁或者只是肚子咕嚕咕嚕的氣體亂串。
原來胃腸道也很敏感
胃腸道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壁上遍布著神經元,它們屬於腸神經系統,“第二大腦”不僅獨立管理我們的消化系統,還我們的大腦“交流、合作、互動” 。
生氣時不想吃飯,傷心時沒有食慾,緊張時拉肚子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另外,我們的腸道居住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他們是腸道的常駐居民,也深刻的影響著胃腸道甚至人的行為。
腸道和腸道內的微生物有自己的喜好與習慣,腸道微生物與身體健康狀態有默契的約定,它們不喜歡某種食物,我們要尊重,否則它們就發動腸道鬧給你看。
飲食、溫度、精神三大原因
激惹胃腸道的飲食很多,有的人吃了辣椒鬧肚子,有的人一喝冰鎮飲料或吃冰棒就拉肚子,有的人空腹吃水果會不舒服。
最常見的原因可以歸類為食物、溫度、精神三大類原因。
其中食物是最常見、多變的因素,每個人都可能因為吃到某種食物而出現腸易激的症狀。
一般來說,
①產氣食物(奶製品,大豆,扁豆等)容易誘發脹氣。
②溫度刺激也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冰涼的刺激,以喝冰水鬧肚子為典型代表,有的人甚至肚子吹冷風就會出現腹脹不適。
胃腸道的神經不同於皮膚,對切割產生的疼痛不敏感,但對牽拉、冷熱刺激產生的疼痛十分敏感。
③精神因素,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腸易激原因之一,焦慮、抑鬱等情緒會誘發或加重腸易激症狀,好發於壓力大、加班多的從業者以及臨考前的考生等。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腸易激
腸易激的診斷主要根據症狀,但診斷建立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多采用羅馬標準。
反覆發作的腹痛或不適(不適意味著感覺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天出現症狀同時有以下2條或多條:
①排便後症狀緩解;
②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
③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外觀)改變。
因此,如果覺得自己是腸易激應該去消化內科就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朋友要先排除這些症狀是不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若沒有器質性病變,才按腸易激綜合症治療及生活習慣調整。
如何改善“腸易激綜合症”
由於是胃腸道功能偶爾異常,症狀發作後又可以盡快緩解,治療上一般以對症治療和預防發作為主。
一、遠離敏感食物
胃腸道對什麼食物敏感是因人而異的,最常見的就是辛辣刺激、冰涼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
有人問,我就偶爾拉肚子,還能吃冷飲嗎?如果明確是無論什麼冰涼的食物都會有症狀那就建議不要吃。
腸易激的防治要點之一,是注意避免敏感食物(如牛奶、冰涼食物、辛辣食物等,因人而異),所以喝涼水或吃某種食物就拉肚子的朋友,就別再反覆挑戰、測試你的腸胃了,對於腸易激來說遠離刺激是最好的治療。
預防關鍵的就是摸清自己的規律,預防發作。
建議詳細記錄每日的飲食、活動、大便情況和症狀發生時間等內容。有助於尋找規律也有助於醫生幫助診斷和治療。
二、放鬆心情
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是“會思維”的,受情緒、壓力影響很大。
心理因素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影響,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都可能引發腸易激綜合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壓力一大就容易拉肚子或者肚子難受,這就是因為考前心理壓力大,誘發了腸易激綜合症,一旦焦慮抑鬱情緒過去,症狀常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因此受腸易激困擾的朋友要調整心態,不要過分焦慮,才能減輕腸易激發生的頻率或程度。
三、合理用藥
腸易激的特點之一就是症狀可自行緩解,來的快去的也快,若症狀持續或難以耐受,也可用止瀉、解痙、促進胃腸道動力等方法對症處理,來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