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身體小毛病,總是容易被人們忽視,但如果拖延不管,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小病不治大病難醫,以下這些小病一定不要放鬆警惕!
01 慢性炎症不重視,容易拖成癌
體內炎症環境是導致各種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礎上發生的,比如:
吸煙→氣管炎→矽肺與肺癌
胃炎→幽門螺桿菌→胃癌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
慢性肝炎→肝癌
除此之外,持續的炎症反應,會導致體細胞壞死、增生,給癌症可乘之機。日常中的一些飲食種類,或可誘發機體持續性的炎症,甚至加速癌症的發展。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02 胃腸道息肉不處理,癌變率增加
許多胃腸道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
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錯過瘤性息肉。隨著腺瘤息肉體積的長大,其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所以,息肉一經發現,即使是小腺瘤,也應及時切除。
03 膽囊結石不及時治療,引發癌變可能
膽囊結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然而卻經常被人們所忽視,不少人都以為打打針、吃吃藥就能好。其實,現實並不是這樣,膽囊結石如不及時治療,除了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更可怕的是還有引發癌變的可能。
一般來說,經常有膽囊炎發作、結石大於2.5厘米、膽囊壁明顯增厚或不規則增厚以及膽囊充滿結石這4種患者都要儘早手術切除膽囊。
04 腳氣多年不治,患上腎病
足癬俗稱“腳氣”,這個司空見慣的病,嚴重起來也可能導致腎病。
致病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這些病原體誘發腎病的機制主要通過激活體內免疫反應,其中有抗原抗體複合物、補體及炎症細胞的參與,常見的腎髒病理類型有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
還有些是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反應,如治療蒼白密螺旋體的驅梅藥物可引起膜性腎病。此外,有些病毒如EB病毒、HIV病毒、漢坦病毒等可直接損傷腎臟細胞引起病變。
因此,即便是腳氣這種小病也別拖著不治,長期真菌感染可能會連累你的腎。
05 膝關節炎拖著,會引發系列連鎖反應
很多老年人認為關節病是老年病,拖到走不動再看醫生也不遲。事實上,關節病拖不得。
膝關節炎如果不治療,可能引發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失能行動障礙。不能走路行動受限,激發諸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隱患。
06 視力突然“看不清”拖著不治
視力損害很難修復
明媚的早晨,起床後突然發現看什麼都不清楚,揉揉眼睛還是看不見。更有甚者,走路走得好好的突然覺得怎麼眼前的人物都只能看到半邊?顏色也變暗了?怎麼回事?
這種常見於50歲以上人群的無痛性突然視力喪失,專家定義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這是由於供氧視神經的睫狀後短動脈阻塞而引起的急性缺血、缺氧,以致視神經水腫。
出現這種情況,千萬別耗著,趕緊看醫生。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可挽回部分或全部視力,但往往有些人覺得休息就好了,放棄去醫院就診,可是幾天過去了視力還沒恢復、或許越來越看不清楚了,這才急忙來看醫生,可錯過了救治最佳時間,視野、視力損害很難修復。
07 小結石不處理,導致腎積水
即便是米粒大小的小結石掉落入輸尿管後,也往往會引起嚴重的輸尿管梗阻,同時,還會伴有劇烈的腰痛,噁心嘔吐,還有血尿及下腹部刺激症狀。
如果這個時候忍痛不取出結石,那麼,持續的輸尿管梗阻,就會引起更大的腎積水,從而影響腎臟功能。
短期的輸尿管結石引起的梗阻,及時解除之後,暫時性的腎臟積水大多是可以恢復的,不會對腎臟功能造成危害,但是如果梗阻持續存在,就會逐漸形成更大的腎積水,腎臟不斷擴張,腎臟皮質不斷變薄,各腎盞可能形成一個多房性的水囊,從而最終影響整個腎臟功能,造成腎臟功能的永久性損害。
08 靜脈曲張不控制,嚴重會堵塞血管
下肢靜脈曲張屬於不難發現的疾病,往往憑外觀就可察覺。但它早期不痛不癢,不影響正常生活,所以有的人往往會忽視,尤其年老患者總會拖到最嚴重才肯去就診。
若沒有及時治療,靜脈曲張會誘髮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小腿潰瘍、靜脈炎、深靜脈血栓等並發症,甚至可能導致肺栓塞。下肢靜脈曲張的早期治療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