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一覺起來“手麻了”,是頸椎病?還是壓麻了?
可能都不是!
經常手麻的原因
趴著午睡或長期枕著手臂睡確實容易引起手臂麻木,但這種麻木短時間即能緩解,對健康影響不大。
如果沒有這種睡姿壓迫仍然經常出現手麻,就有可能是身體器官發生了病變,應當予以重視。
腕管綜合徵
常表現為單側手麻,且集中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區域。
此時,如果我們用手敲擊發麻側手腕橫紋的正中點,可能會出現電擊一樣的麻木感流向指尖。
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的白領、從事手部重複性工作的人群以及做家務較多的中年女性更容易患上此病。
頸椎病
據統計,臨床上近七成的手麻症狀都是由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
對於頸椎病引起的手麻,同樣多為單側發病,通過轉動頭部,手麻症狀會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此外,這類人還可能伴有肩頸肌肉酸痛、僵硬,甚至頭暈、耳鳴、嘔吐等症狀,一般可通過頸椎正側位X光片確診。
長時間久坐不愛運動、坐姿不標準的人群最易出現這個問題。
腦卒中(中風)
中風人群的肢體麻木或無力是突發突止的,無時間特點,隨時可能發生,而且會進行性加重,但多不伴疼痛。
通常是一側面部、手臂、手指突然麻木,還可能嘴歪斜合不攏、流口水等。
因此,如果患者夜間面部出現口角歪斜、雙臂抬高平舉時一側無力下垂,或說話口齒不清,不能想當然以為是睡覺問題,應趕緊撥打120緊急就診。
腫瘤
腫瘤生長在人體上部或是發生轉移時,在動作牽扯下也可能導致手麻,不過這種症狀不夠典型,很多患者都是經歷了許多治療、檢查後才會發現。
營養不足
低維生素B12會引起神經問題,導致手腳發麻或發麻。
維生素B12缺乏症的其他症狀包括疲勞、便秘、貧血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飲食中補充營養,如魚、肉、蛋和牛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更年期綜合徵
一些進入更年期女性有時也會出現手麻,這主要是和年齡增加、人體機能不斷退化有關。
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手麻會隨更年期結束而消失。
若手麻症狀一直沒緩解,就需要做個仔細檢查了。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沒得到有效控制,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人體某處或多處神經系統病變,也會產生手麻感覺。
因此,糖友如果出現雙側手指、手臂對稱性的麻木,有時還有發涼、刺痛感,或是有戴手套一樣的感覺,那就要及時檢查,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甲狀腺功能減退
當甲狀腺功能不足且未經治療時,會發展為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會使手部麻木或刺痛。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其他症狀包括疲勞、體重增加、浮腫、關節和肌肉疼痛、便秘、皮膚乾燥等。
若出現上述症狀,最好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慢性酒精中毒
經常飲酒也會侵害人體中的周圍神經,致使其出現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圍神經病變,從而引起雙手發麻症狀。
如果這時還不加以乾預,慢性酒精中毒還會繼續發展,後果非常嚴重。
避免致命手麻,做好這些事
防止腕部的慢性損傷
如做家務和長時間使用鼠標時最好中間能休息一下,使手部肌肉、肌腱和神經得以放鬆,從而防止腕管狹窄壓迫神經傳導束導致手麻。
控制血壓、血脂
老年人要監測自身血壓水平、低鹽低脂飲食,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進而防止手麻。
避免久坐
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及時變換體位,可適當地做一些頸部保健操,可避免頸部血管和神經受壓而導致手麻。
不挑食
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體內營養充足,防止體內維生素B缺乏引起手麻。
監測血糖
定期監測自身血糖水平,生活中避免食用過多含糖量多的食物,進而防止出現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引起的手麻。
總之,如果經常感覺手麻的話,一定要重視,找到病因,才能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