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有益健康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卻難以跨出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2年全球身體活動狀況報告》顯示,有27.5%的成人運動量不達標。“沒精力” “沒時間”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理由。
其實,動起來沒有想像那麼難。運動分開做只需要像吃“零食”一樣,就能有效改善代謝和心血管健康。
內容目錄
像“吃零食”一樣運動
發表在《美國運動醫學協會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運動零食”可以有效改善新陳代謝和心血管健康。
這種零食不是指薯片點心下午茶,而是一種短暫、碎片化的高強度運動,可以短到2 0秒,也可以長到10分鐘。
研究人員要求控制組志願者一整天共9小時坐在椅子上工作、看電視或閱讀。這9個小時裡,實驗人員會給志願者提供3頓高碳飲食。
而實驗組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需要每小時去跑3層樓梯以打破久坐行為,時間一般是15~30秒左右。
研究人員測量志願者們9小時內的胰島素AUC變化、葡萄糖AUC、甘油三酯AUC和非甾體脂肪酸,作為實驗結果的指標。
結果表明,進行了碎片化運動的超重參與者,餐後胰島素水平和非甾體脂肪酸水平顯著降低。這兩項指標都是冠心病和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短時、高效的運動方式,可以被視為“坐久了起來站站”的強化版,能更加有效地幫助久坐人群改善健康。
一套“短時高強度運動”
運動強度有不同的衡量方法,快走、跑步等耐力運動,一般採用目標靶心率作為衡量標準。
以最大心率(220減去年齡)為基礎,中高強度有氧運動靶心率範圍為最大心率的60%~80%。
運動學專家推荐一套短時高強度運動套餐,讓久坐族們利用碎片時間動起來。
1 開合跳
跳起時雙腿向外,手臂伸展打開,呈“大”字型,注意開合跳時要前腳掌先著地,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
2 俯臥撑
標準俯臥撑姿勢是手掌支撐水平面,保證頭、背、腳後跟在同一平面,在最高點時呼氣,最低點時吸氣。
此外還有“跪式俯臥撑”,即膝蓋著地,小腿上翹,頭、背、膝蓋在一水平線,這種方式難度較小。
3 登山跑
雙手支撐平面,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動,腿部交替踩踏,使腹部、大腿保持緊張狀態。
4 高抬腿跳
保持上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高至水平。長期練習可減少手臂贅肉,增強腿部力量,提升手和腿的協調性。
5 交叉跳蹲
以邁左腿伸右臂、邁右腿伸左臂的方式,向上發力跳起,雙臂隨腿部動作前後擺動,整體動作要保持連貫。
以上動作一般做30秒休息60~90秒,保證休息時間是運動時間的1~1.5倍。運動的30秒內,重複動作次數越高,強度就越大。
建議初練者每個動作以舒適方式做20下,慢慢熟悉強度後,再增加重複次數。普通人群最好每次訓練4分鐘左右。
高強度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18歲以上、50歲以下有運動基礎的成年人可以嘗試練習。
有高血壓、低血糖病史或心髒病等慢性疾病者、兒童、老年人、孕婦、體重超標或無運動基礎人不建議練習。
5個方法讓自己動起來
不愛運動或者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試著參考以下方法,激勵自己動起來。
化整為零
即便每天沒有整段鍛煉時間,分段的零星運動也能受益。哪怕只是2分鐘的步行,也可提高心率、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健康。
建議以步行代替駕車、飯後散步,辦公時一有空就踮踮腳(提踵練習)、進行擴胸運動或開合跳等。
定時起身活動
不論是居家還是辦公,建議每坐30分鐘就起身活動一次。
可以利用手機、電子手環等設置提示音,讓“要運動了”的信號無處不在,動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選擇喜歡的運動
不用糾結哪種運動“性價比”最高,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運動起來。興趣是導師,從最願意接觸的運動開始,慢慢練習並形成習慣。
結伴活動
可結合自身愛社交的特點,借助“朋友圈”增加活動量。比如主動加入愛運動的圈子、和朋友結伴去健身房、選擇互動式運動等。
目標小一點
要形成自覺鍛煉、持之以恆的習慣,就不能在一開始打擊自信心。
新手不要用力過猛,從少量身體活動開始,逐漸增加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體力不太好的人不要輕易嘗試高強度運動,否則難以產生信心和興趣,最後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