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哈哈,今天講這兩個小問題,為啥講這兩個問題,因為老是刷到,然後昨天看了一天診,基本上所有媽媽都會問一下里面的一個或者兩個問題,感覺需要再次給大家科普下。
雖然是小問題,內容覆蓋卻很廣,看完能解決很多問題,所以,建議仔細看哦。
內容目錄
睡前喝奶會導致過度進食嗎?
家長們中,還是經常問到「過度進食」的問題,最常見的是,孩子睡覺前2 小時喝奶或者吃飯,會導致孩子“過度進食”,具體表現是孩子入睡前總是搖頭,夜裡總是翻滾,還要趴著睡,還會經常夜醒。
PS有時這些表現還會被歸類於缺鈣。
當然,和“過度進食”連在一起的,總會有脾虛。
我們認為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表現,不需要擔心。但很多家長還是不信。好吧,那你說孩子不是“積食”,孩子為啥有這些表現呢?你說說是啥?
這些都有醫學上的解釋,孩子搖頭是睡眠節律化動作
夜裡總是翻滾,這個就是正常表現,對於睡嬰兒床的,孩子滾到一邊,靠著欄杆就不滾了,如果是睡大床,那就會隨時滾,不代表任何問題。
孩子天生就喜歡趴著睡,日本的一個研究發現[1],將651 名能翻身的嬰兒仰臥睡眠,早晨醒來後226 名是俯臥位(34.7%);211 名嬰兒入睡時採取俯臥姿勢,早晨醒來時,170 名還是趴著(80.6%),改成仰臥位的不到20%;257 名入睡時不固定姿勢的,早晨醒來後126 名(49.1%)是趴著的。
為啥孩子們喜歡趴著睡呢?可能和趴著時身體更加緊緊的貼著床,有類似子宮內被限制在狹窄空間的感覺有關,這種感覺比較安全,另外趴著睡時不容易覺醒[2],能睡的更加長久。
所以,對於大孩子而言,趴著睡沒啥問題,不是啥“積食”的表現。
多說一點啊,這種睡眠時看似更加安穩,不容易醒的表現,對大孩子來說沒啥問題,對於小嬰兒而言,是不安全的。
所以,AAP 建議,對於1 歲內的孩子,一定要仰臥睡眠,保證睡眠安全,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2]。
同時AAP 也提到,目前沒有證據說明多大前仰臥睡眠更安全,只是目前設定為1 歲,如果孩子在1 歲內,能完全自由的翻身(從仰臥到俯臥,從俯臥到仰臥都行),咱們可以在入睡時將孩子放到仰臥位置,之後孩子怎麼睡,咱們就不管了,自己趴過去就趴過去吧[2]。
這裡講個有意思的現象,歐美那邊認為孩子趴著睡好,孩子舒服,所以,儘管各大醫學會一直建議小嬰兒不能趴睡,但是家長們改變不大,AAP 的指南也說了,過去10 年進展不大。
而咱們國家的家長呢,會認為趴著睡不好,不想讓孩子趴著睡,這對小嬰兒挺好的,但是問題是咱們的家長們甚至是很多醫生們也不是認為仰臥最好,而是側臥最好,會讓孩子生後就側臥排羊水,夜間包裹好側睡孩子睡得安,但這個也不好,也沒有仰臥安全。
那有些家長這裡會說,仰臥睡個大平頭,難看死了,哈哈,也好辦,我們只要仰臥,沒說頭要一直對著天花板啊,隨便你向左或者向右轉頭的。
還有個避免大平頭的方法就是醒來後,玩的時候就趴著,也很有效哦。
好了,不扯了,收,咱們再回到該題目,還有一個就是孩子頻繁夜醒,是不是因為睡前吃奶或者吃舒服,導致“積食”出現的不舒服呢?
基本都不是肚子不舒服,而是和孩子睡眠週期問題,不會接覺問題,大動作發育時期孩子夜間練習等等相關,關於睡眠的這些問題,公號有很多資料,可以去搜索看下。
那確實有些孩子,在睡前吃奶或者進食後,就出現夜裡更加不舒服表現,是因為啥呢?那如果排除了環境、身體不適、照顧人改變、日間不適等問題後,還真和吃東西有關。
注意哦,這裡是更加不舒服,就是比之前不舒服,而不是你看到孩子滾幾下、趴著、或者醒來就是不舒服。
嗯,還是說的更清楚一些,孩子比之前醒的更多,醒來後不是一抱就好,需要揉肚子之類的方式,孩子明顯腹部不適,有腹痛感、哭鬧明顯,這些才是真的更加不適。
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有2 個問題,第一個是吃的食物種類問題,是否有過敏的,或者不耐受的;第二是吃多了,讓孩子不舒服。
我們之前有個寶寶,查來查去最後是對豬肉過敏,停了豬肉後,就好了,
還有些大孩子,確實在吃了特定產氣的食物後,有夜間不舒服表現,比如吃了過多的豆類,捲心菜,西藍花等,如果發現孩子吃了這些夜裡就不舒服增多,停下該類食物。
關於吃多了,我們說孩子們知道飢飽,吃飽了就會鬆開嘴不吃,確實也是這樣,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吃的挺快,當大腦反應過來說我飽了,別吃了時,嘴巴已經將過多的奶或者食物吃到胃裡了。
這時就會因為吃的多,導致夜裡不舒服,如果食物種類啥的都沒變,只是孩子進食量增多了,那就評估下是否該問題,減點食物,看看是否夜間孩子更舒服。
如果有以上表現,那可以在睡前減少食物或者避開某些食物的方式,讓孩子夜間舒服。
如果沒有以上問題,就建議在睡前2 小時不要給孩子吃奶、輔食之類的,這個不科學,媽媽們都有經驗,好多小寶寶不吃奶睡不著覺的,就需要奶保證能量攝入,只要吃完後,夜裡沒有更難受,那就吃。
對於輔食也是,如果孩子吃完後,夜裡很好,沒有上面說的更不舒服表現,那就吃,2 小時內吃也完全沒事。
對於成人,睡前進食是好是壞也沒有定論,目前建議是對於年輕、健康的成人,睡前30 分鐘零食(150kcal),有助於早晨的新陳代謝,比如水果(菠蘿、香蕉、橙汁、獼猴桃)、堅果、燕麥片、酸奶等[3]。
但是睡前不要攝入高糖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辛辣和酸性食物(但是感覺上面推薦的菠蘿挺酸啊,是我沒吃到甜的嗎?),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酒精。
睡前喝奶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嗎?
這個直接說吧啊,不會。
人體研究發現,如果健康人,口服葡萄糖後,會導致生長激素在2-3 小時內短暫的抑制,但是在攝入後的3-5 小時,會出現延遲性的升高[4],所以,不會影響整體的生長激素分泌。
所以,不會影響孩子長高。
孩子輔食的性狀到底該多大,我孩子吃的太細嗎?
有些家長會怕孩子吃的太粗,會讓孩子總是嗆咳難受,有些家長呢,也會怕孩子吃的太細,影響咀嚼或者以後說話甚至會長出雙排牙,都是太焦慮了啊。
目前最認可的孩子們飲食粗細就一個原則,就是從泥糊類食物開始,逐漸增加顆粒度,以孩子的接受程度為準,不需要太在意粗細,很多機構只是提示要從泥糊狀逐漸變為磨碎的或者切碎的,沒有提供精確的大小。
下面是香港衛生署提供的性狀,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孩子吃的是否差不多啊。
下面這兩個圖,也是給了個大概的年齡的食物性狀,也不是精確到1 歲一定吃什麼樣的,1.5 歲一定吃什麼樣的,一定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啊,只要生長發育正常就好。
以上這兩個圖,是從香港衛生署《6-24 個月嬰幼兒7 日飲食全攻略》裡面截取的,這本書不錯,大家可以去網站上下載: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732.pdf
然後衛生署還有其他免費的關於營養的電子書,網址為:https://www.fhs.gov.hk/sc_chi/health_info/class_life/child/child_otm_nutrition.html
有部分家長會認為孩子吃的顆粒大,就是吃的好,能力強,我們不否認啊,但是不能為了追求顆粒而無視孩子的能力。
即使是目前逐漸被認可,但還沒有成為主流的嬰兒主導的進食(Baby Led weaning,BLW),雖然在開始階段就跨越了泥糊這個步驟,直接上手指食物,但也是進嘴後一抿就碎,或者手指稍微用力一捏就碎的程度(哈哈,也得稍微硬些讓孩子能抓起來),不會開始就上硬的,不然孩子受不了。
如果家長願意用這個方式,一開始就給孩子從手指食物開始,也行,下面這些食物是比較好的:
- 柔軟成熟的水果,如香蕉、梨(如果硬,可以蒸或去皮,但如果軟且非常成熟,可以生吃)、鱷梨(就是牛油果,切片)、獼猴桃和芒果。
- 烤、烤或蒸蔬菜條,如紅薯、胡蘿蔔和南瓜(注意,生的硬的不能吃,比如生的胡蘿蔔)。
- 碎肉或柔軟的肉絲。
使用這個方式時,孩子會經常嘔,但是不會導致窒息風險增加,可以放心使用。
所以,孩子輔食或者1 歲後食物的性狀,以孩子接受程度為準則,逐漸增加其大小就行了,不要對比別的孩子,一看自己孩子吃的沒那麼粗,就覺得耽誤了孩子,只要在進步就好。
也不要覺得自己孩子吃的顆粒大,就覺得完全是自己的功勞,主要還是孩子喜歡大顆粒食物。有時覺得是自己增加顆粒度比較及時,那對比下BLW 的,很可能孩子10 個月吃的性狀,和人家6 個月吃的一樣呢。
最後,再放下香港衛生署和英國NHS (衛生服務部)提供的具體飯菜的樣子,大家對比看看吧,9月齡裡面魚的那個碗裡軟飯是孩子的:
1. 6-8 月齡的:
2. 9-11 月齡的:
3. 1-2 歲的:
再看看英國NHS 的推薦啊,英國一直在孩子添加輔食上比較激進,孩子添加輔食時,就建議手指食物,他們在孩子們輔食性狀上,比香港推薦的會大些。下列食物的網址在這裡,裡面還寫了具體怎麼做這些輔食,很好:https://www.nhs.uk/start4life/weaning/recipes-and-meal-ideas/
他們確實大膽,看下面影片,在1 分41 秒講到怎麼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直接給6 月齡左右的孩子上黃瓜了,這個感覺有些過,太大膽了,因為硬的黃瓜可能導致孩子窒息,把黃瓜外皮給弄掉,只吃裡面的芯還好。
影片來自:https://www.nhs.uk/start4life/weaning/what-to-feed-your-baby/7-9-months/#anchor-tabs
另外,NHS 對孩子食物的性狀和推薦如下,大家看圖吧,如果想看這些食物的做法,可以去網站直接看:https://www.nhs.uk/start4life/weaning/recipes-and-meal-ideas/
通過下面的圖(分別是6 月齡左右,7-9 月齡,10-12 月齡,1 歲+),能看到英國推薦的食物性狀確實比較大,比香港的的大,比美國推薦的也大,大家不要非得學他們,參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