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原因、案例症狀、治療|一個孩子“多動症”,一個不願意動,竟是都是甲亢!

最近,門診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一周內,有兩個小孩來看病,她們都是女孩,一個因多動症在學校惹是生非,讓老師投訴了;另一個因為體育課懶動,什麼體育活動都不參加,也讓老師投訴了。

有意思的是,她們倆竟是都是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我們一起來看兩個例子。

兩個案例,多動與懶動,竟可見於同一種疾病

病例 1

小A,女,15 歲,2 年前開始不喜歡上體育課。每次上體育課,活動不積極,多次被老師批評,甚至因此叫來家長。

問為什麼不喜歡上,說是劇烈活動時不舒服,至於怎麼不舒服,小A 自己也講不清楚。家長多次帶小A 到醫院看病,做了一些檢查,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因此,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小A 是「詐病」,即心理因素,自己不想上體育課,隨便找個藉口。

可能是大家的誤解,小A 非常苦惱,學習成績下降,脾氣也越來越大,很能吃,但是卻長不胖。

此外,小A 也越來越怕熱、煩渴,晚上睡覺容易盜汗,睡覺不安穩,容易半夜醒來睡不著。直到最近1 個月,小A 雙下肢水腫,稍微站立久一點,就會覺得下肢脹痛感。

到醫院檢查下肢血管彩超未見異常,心電圖提示心動過速,128 次/分,給予利尿藥治療,下肢腫脹稍好轉。

又是懶動,又是脾氣暴躁、易怒、多食、消瘦、煩渴、盜汗、失眠及下肢腫脹,這麼多表現,真真假假,多次就診把醫生都整懵了。究竟是得了什麼怪病?

一開始以為是詐病,卻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小A 來到筆者門診,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做相關生化檢查,最終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病例 2

小B,女,6 歲,2 年前開始出現好動,停不下來,學習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小兒神經科就診,經過神經科量表測試,診斷“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給予藥物治療,行為乾預,收效甚微。

近2 年來,胃口很好,吃得很多,但是不長肉,且容易出汗。家長想起奶奶幾年前得過甲亢,表現也與小B 類似,因此來內分泌就診。檢查甲狀腺功能、甲狀腺彩超,結合病史及體格檢查,診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一個多動,一個懶動,兩個孩子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為何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呢?

為什麼懶動和多動,都可以見於甲亢?

為什麼懶動和多動,都可以見於甲亢?這就要從甲狀腺激素的作用開始說起了。

甲狀腺產生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是人體至關重要的的激素,甲狀腺激素缺乏會導致“呆小症”,不僅個子長不高,而且會導致智能低下。

實際上,甲狀腺激素的作用遠不止於此。甲狀腺激素具有諸多功能,包括:

  • 促進生長發育:主要指促進骨骼、腦組織和生殖器官等發育。在長高方面,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具有協同作用,如果缺乏甲狀腺激素,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也會減少,並影響生長激素發揮作用,導致矮小症。甲狀腺缺乏肯定長不高,但是額外補充甲狀腺激素對身高也沒有獲益

  • 調節體溫:甲狀腺激素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人體在寒冷的時候,甲狀腺激素分泌會增加,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相反,在炎熱的環境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會減少。

  • 對三大物質代謝的影響:甲狀腺激素對人體三大營養物質——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都有影響。甲狀腺激素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但是分泌過多時反而會大量分解蛋白質,導致消瘦。

  • 維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甲狀腺激素參與維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直接作用於心肌,使得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正是甲狀腺激素有許許多多的功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激素,因此無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都對機體有很大影響。那麼,為什麼甲亢可以表現為懶動,也可以表現為多動呢?

筆者猜測,甲狀腺功能亢進,過多的甲狀腺激素,直接作用於心肌,導致心率增快。心率太快時,患兒會有胸悶和心悸等不舒服,活動時,這種感覺會越發強烈。

兒童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會主訴“不舒服,不想動”,這種情況容易被誤解為“詐病”,比如我們的案例1,15 歲的小孩,安靜下心率高達128 次/分,如果運動,那這種心率會更快。也難怪小A 一上體育課就生病,就覺得不舒服。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兒童的任何主訴,都要引起足夠重視,需要就診,排查疾病,不可輕易妄斷為“詐病”。心因性病因,一定要確定排除了器質性疾病之後才能診斷。

那麼,又為什麼會表現為多動呢?甲狀腺激素參與維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會導致孩子的神經興奮性增高,兒童很難集中精力,無法安靜下來,而表現為“多動症”的臨床症狀。

此時,如果用多動症的量表分析,孩子也極有可能可以達到多動症的標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不僅會導致多動症,還可以出現其他神經系統表現,如肢體震顫、靜坐困難、睡眠障礙、脾氣暴躁甚至精神病症狀。

那麼,為什麼一樣是甲亢,有些表現為多動,有些表現為懶動呢?每個個體對甲狀腺激素過多的反應是不一樣。

如果主要對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的作用,那麼就會表現為多動;相反,如果主要表現為心率增快、心悸和胸悶,則可能表現為懶動。

此外,甲亢也會導致肌肉問題,可伴發週期性麻痺和近端肌肉進行性無力、萎縮,後者稱為甲亢性肌病,以肩胛帶和骨盆帶肌群受累為主。Graves 病有1% 伴發重症肌無力。少數患者高代謝的症狀不典型,相反表現為乏力、心悸、厭食、抑鬱等。

什麼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有什麼症狀?

甲亢,顧名思義就是甲狀腺分泌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導致血液循環中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一類以神經、循環和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徵。

嬰幼兒甲亢主要表現為怕熱、突眼、心率快、哭鬧不安、難以安撫,或不明原因體溫升高、腹瀉等。

大兒童可能表現為脾氣暴躁,激惹,煩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熱、多汗、食慾亢進但消瘦,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青春期女性部分會出現月經稀少甚至閉經。

大多數孩子有甲狀腺腫大(基於病因不同,也有不增大的),脖子明顯增粗,許多家長就是因為發現這個問題來就診的。

此外,其他常見的表現還包括突眼,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少數患兒有脛骨前皮膚黏液性水腫(比如案例1)。

如果懷疑孩子得甲亢,有相應臨床症狀及體徵,只要抽血做一個甲狀腺功能檢測就能明確了。

兒童為什麼會得甲亢?

目前,認為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造成兒童出現甲亢的原因很多,與遺傳、免疫、精神壓力以及感染環境等因素有關。

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呢?簡單講,就是身體產生甲狀腺疾病相關抗體,作用於甲狀腺,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亢的病因很多,包括:Graves 病、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體性甲亢、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關性甲亢等,其中以Graves 病(一種自身免疫紊亂的疾病)最為常見,佔所有甲亢的85% 左右

Graves 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也就是說家族中有人甲亢,小孩也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甲亢。

兒童甲亢怎麼治療?

甲亢的治療方法包括三種,即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性碘131治療。對於兒童首選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為什麼不推薦兒童甲亢採用手術治療或放射性碘131治療呢?

這是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這兩種方法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而需要終身服藥,手術治療可能會導致神經損傷,放射治療會導致放射損害,因此都不推薦。

兒童甲亢,首選藥物治療,其優點是:療效較好,不會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低,方便、經濟、安全。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療程長,需要定期隨訪。一般來說,治療療程約1-5 年,甚至更長,部分患兒對治療不敏感,緩解率只有50-60%,有藥物副作用,如肝損害、粒細胞減少等,需要定期監測和隨訪。

只有在藥物治療失敗情況下,才選擇另外兩種治療方法。

甲亢兒童如何護理?

藥物治療是兒童甲亢治療的重要部分,此外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飲食方便:

甲亢兒童基礎代謝旺盛,加上發育期間營養需求增多,因此須補充大量營養,保證患兒的生長發育。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為主。飲食上宜忌碘,要吃專門的無碘鹽(超市的鹽一般都是加碘),不食用海產品(海帶、紫菜等)、含碘藥物等。

2. 休息及體育活動方面:

注意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急性期盡可能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尚未控制的甲亢,先不參加體育活動。等甲功穩定後,可以逐漸、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3. 心理調節:

兒童甲亢治療療程長,易反复,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抵觸等負面情緒,家長在調整自我心態的同時,還需要多與患兒交流,耐心傾聽患兒的感受,從而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