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網、熬夜、加班,拼速度……過勞猝死變得不再新鮮。
在某市馬拉鬆比賽中,有兩名跑者先後猝然倒地,心臟驟停、呼吸停止。
為什麼會發生猝死?猝死前有沒有什麼先兆提示人們引起注意?
為什麼會發生猝死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預期死亡的人在內因或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發生的非暴力性死亡。按照病因可分為心臟性猝死、非心臟性猝死和其它特殊類型的猝死,如運動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SCD)佔猝死總體人群的80%,通常是由於心臟器質性疾病、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其中冠心病是中老年心臟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而肥厚型心臟病是青少年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非心臟性猝死包括其它系統疾病、中毒、精神應激、代謝紊亂等,還有一些原因不明的猝死。
普通人群需要進行心臟病篩查嗎
近年來運動後猝死的新聞多有報導,不少人認為運動成為一件危險的活動,因而有意識地限制自己的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性猝死不是由運動這個單一因素導致的,而是由運動和潛在的心臟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對於年輕運動員來說,其潛在的心臟病多為與動脈粥樣硬化無關的結構性心臟病,最常見的為肥厚型心肌病,佔所有SCD的36%;其次為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佔17%~19%;而在年齡大於35歲的較年長運動員中,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見原因,所佔比例高達73%~95%。
歐洲心臟病協會(ESC)對於心源性猝死預防的指南中提到,建議對年輕競技運動員、猝死患者直系親屬、運動或平時就出現明顯不適的人群,應注意心臟篩查,尤其要注意運動的強度,但不主張對普通人群進行篩查。
猝死發生時有多緊急
在上述馬拉松賽上,據現場參賽者透露,半馬跑者張某某在距離終點處100米的位置倒地,在30秒左右,附近的救護者就趕到了現場。
1分鐘左右,志願者和醫護人員就已經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進行心臟除顫,但是最終也未能挽回生命。
猝死前有什麼先兆
●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心慌、心悸
●暈厥
●不明原因的疲乏
●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胸部疼痛
●反复胃腸道症狀
●出虛汗
對於亞健康人群,出現什麼症狀需引起注意
●失眠多夢、睡眠質量差
●全身關節不舒服、疼痛
●沒辦法控制情緒
●體力不支、精神不振
●體重無法控制
●性功能變弱、月經不調
如何預防猝死的發生
預防猝死的發生,除了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更重要的是進行心臟病相關的體檢。
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等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漏診率較高,建議存在猝死家族史者以及平時出現心臟不適(如心絞痛)的人群進行心電圖檢查,一旦心電圖異常提示結構性心臟病,推薦進行超聲心動圖和(或)心臟磁共振成像檢查。
猝死的結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早發現早預防才是猝死預防的點金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