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最大的煩惱之一就是髮線後移,但是你知道嗎,隨著你的年齡增長,你的牙齦也會萎縮。
當你發現自己的牙齒好像“變長”了,牙縫也逐漸變大,牙齒變得容易敏感,按壓牙齒時有鬆動的感覺,那你就要注意了:你的牙齦可能已經開始萎縮了。
牙齦作為滋養牙齒的土壤,一旦出現萎縮、紅腫等問題,就會導致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牙根暴露等問題;
而牙周炎作為一個全身疾病,也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牙齦是什麼
牙齦,也叫牙花肉,與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質共同構成了牙周組織,負責支持、營養、保護我們的牙齒。
牙齦覆蓋在牙槽骨表面,包裹著牙齒的頸部,邊緣呈弧形。正常的牙齦應該呈粉紅色,而且十分結實。
當牙齦因為某些原因逐漸向牙齒根部退縮,導致牙根暴露時,不僅影響美觀,也會導致牙齒失去牙齦的保護作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產生不適。
同時牙齦萎縮導致牙縫增大,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嚴重時還可能損害牙神經造成牙髓疾病、牙齒缺失。
為什麼會出現牙齦萎縮
1、年齡增加
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大,牙槽骨發生萎縮,牙齦也會隨之發生萎縮。再加之老年人的牙周組織長期受到各種炎症刺激和機械性損傷,也會加重牙齦萎縮的情況。
2、炎症刺激
牙周炎是導致牙齦萎縮最常見的原因。
長時間不講究口腔衛生,牙結石、牙菌斑、食物殘渣等堆積在牙縫、齦縫間,持續刺激牙齦,導致牙周炎的發生。
牙周炎導致牙槽骨受到破壞被吸收,依附在牙槽骨上面的牙齦就會向牙根方向萎縮。
3、刷牙方式不正確
刷牙方式不正確,如很用力刷牙、橫刷法等,都會損害牙齦,造成牙槽骨和牙齦的萎縮。
4、不良修復體
如果佩戴的假牙或者修復體不合適,或者使用不當,都會刺激牙齦,造成牙齦炎或牙周炎,進一步導致牙齦萎縮。
5、牙齒排列不整齊
牙齒排列不齊會導致部分牙齒失去咀嚼功能,牙周組織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久而久之牙槽骨就會被吸收,牙齦萎縮。
出現牙齦萎縮時該怎麼辦
牙槽骨吸收和牙齦萎縮是不可逆的,因此及時止損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刷牙2-3次,每次至少2分鐘,特別是晚上睡覺前的刷牙更是必不可少;
定期到口腔醫院進行檢查,有條件者可每6到12個月洗一次牙;
同時也要掌握正確的刷牙姿勢,避免拉鋸式橫刷,也不要太過用力刷牙,盡量使用軟毛刷,配合使用牙縫刷、牙線等徹底清潔牙間隙,減少使用牙籤,因為牙籤也會刺激牙間隙牙齦頭髮生萎縮;
使用修復體時要到醫院,避免不良修復體對牙齦的損害。
正確的刷牙方式
目前各個口腔醫院推薦的改良巴氏刷牙法如下:
- 刷牙齒內外側時,刷毛放在牙齒和牙齦的交界處,與牙齒呈45 °角。
- 每次只刷2-3顆牙,水平方向小幅度顫動10次後,將牙刷向牙尖方向輕拂,然後移到下一組牙齒;
- 刷前牙的舌側時,將牙刷豎著放,由牙根向牙尖方向拂動;
- 刷咬合面時,將刷毛放在咬合面上,稍加壓力,短距離顫動輕輕刷。
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不要等牙齦線明顯下移了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