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會健身上癮?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為甚麼會健身上癮?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講到上癮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想到的是一些不太好的事物或行為導致的,比如煙癮,酒癮,賭癮等等,但是健身也會上癮。

雖然在目前大部分現代人都缺乏運動的情況下,好像並沒有必要去強調需要小心運動上癮,但正因如此,當運動上癮發生的時候,也就更得不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如何定義健身上癮

首先癮是什麼,通俗點的認識就是“雖然我知道做這件事不太好,但如果不做,我就覺得很難受,只有做了才能緩解”。

而關於癮的準確定義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通常都認為當一個人總是會強迫性和習慣性的採取某舉動不管是攝入物質還是進行行為,並且這種舉動改變了你的生理或是行為模式,同時對你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那麼這就是成癮了。

而成癮雖然跟外部環境以及心理狀況有很大的關係,但一般還是由於影響到人體中樞神經導致的。

成癮行為是“一種額外的超乎尋常的嗜好和習慣性,這種嗜好和習慣性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而造成興奮或愉快而形成的。”

延伸閱讀:由跑步到跳繩,8項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鍛鍊

運動成癮又是什麼

運動成癮症

所謂運動成癮症也被叫作運動強迫症

指的就是人對有規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產生了心理跟生理上的依賴,這一部分群體日常會堅持規律頻繁的進行運動行為,一旦停止或是不能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鍛煉就會出現心理跟情緒上的不適,比如沮喪,消沉、焦慮,緊張不安,還有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以及身體不適,嚴重者往往在感受到疼痛以及受傷的狀況下依舊堅持運動,而且運動成癮者往往還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飲食失調,這對於運動者的身體跟心理健康狀況都是很不利的。

而且由於對一部分人而言運動成了必須要完成的強制性任務,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自己的掌控範圍,不鍛煉導致的負面情緒會使得他們無法停止,這就會使得他們將鍛煉的重要性擺到極高的位置,甚至影響到跟家庭,朋友的正常往來以及工作

那麼就會給鍛煉者本身的生活帶來更為糟糕的影響,不可自製的強迫性行為。

運動成癮的分類

運動成癮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運動成癮兩種,分區起來並不難。

簡單說看三點,是否可自我控制,是否屬於強迫性行為,是否對本身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負面影響

自我控制

如果可以自我控制,即使不運動也不會帶來太多負面情緒,對生活質量也有促進提高作用,那麼就是積極運動成癮,這其實更多的指的就是養成了運動的習慣或是有運動的愛好。

無法控制自己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鍛煉行為,反而被鍛煉行為給控制,並對生活帶來了消極的負面作用,那麼就屬於消極運動成癮,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運動成癮所指的情況。

運動上癮的原因

運動上癮的原因

獎勵機制

其實早有科學研究的研究者稱:“鍛煉只要不對一個人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干擾,就對身心健康有好處。但過多跑步跟吸毒一樣,會上癮。”

美國科學家做過實驗,讓長期堅持健身運動的人停止健身運動,同時把日常體力活動降低到最低限度。試驗的第二天起,被測試者開始變得緊張、焦慮、沮喪,但恢復運動後,他們的消極情緒得到消除,又變得愉快起來。

研究認為,人體有一種獎勵機制,運動中愉悅的體驗,一次次出現在大腦,大腦就會下達再次體驗的命令,這就是致癮性。

就長距離跑而言,很顯然,這種愉悅的體驗指的就是那種度過極限後的心理滿足感。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克服耐力跑中極度枯燥的過程呢?科學家認為,運動會產生內啡肽和多巴胺,這些腦垂體分泌的物質能使人部分消除疲勞感、疼痛感,但強大的意志力還是最主要的因素。

迫不得已的堅持

已經對健身訓練上癮的人必然是在健身領域有了一定成就的人,1年的時間,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練出一副肌肉身材。

很多健身者會覺得健身訓練進行到某個程度自然是不好爬出來,因為要想保持肌肉身材就必須持續力量訓練,並為增肌源源不斷地“投資”。若停止訓練,肌肉身材便不復存在,這就會形成一種健身者對健身上癮的假象,其實多數健身的人保持訓練只是為了肌肉迫不得已罷了。

不滿足於現狀

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這同樣是一種人性,也是人類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於許多健身的肌肉男來說也是一樣。

說白了就是爭強好勝,不要看健身房的力量區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卻有一股攀比的力量在暗流湧動,肌肉男們大都在互相較著勁,比力量、比肌肉圍度、比深蹲、比硬拉臥推。當然,堅持訓練也不全是因為肌友們互相較勁,更有發自內心對健身的熱愛,健身1年後,已經不再是一個懵懂的新手,對健身增肌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不斷地超越自我,追求更大的肌肉圍度,這才是真正的對健身上癮。

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理性並深諳事物本質的人,能夠輕易判斷出正在堅持做的這件事情(健身)是一種沒有回報的白白付出,還是一種在未來會得到豐厚回報的投資,而健身訓練恰恰正屬於後者。

健身1年後既可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發展,又能提升人的身體素質及外在形象,可謂是一石二鳥,除此之外,健身訓練更是一種約束,能培養健身者的自律,堅持健身就等於持續保持優秀。試問,這樣的回報率,怎能不使人上癮?

如何評估是否運動成癮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運動成癮呢?相關的評估方法很多,比較常用的是運動成癮量表,具體的評分標準一些些複雜,我們就列出表中7個運動成癮的特徵,如果你自我評估時感覺有三項以上符合你的情況,那麼你非常有必要去考慮進行一些調整。

  1. 耐受性 – 必須不斷地增加運動量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2. 脫癮(退出)-當停止運動時,出現焦慮額疲勞等症狀
  3. 注意力 – 通常運動的時間長且比預期的強度更大
  4. 失控 – 沒有辦法減輕訓練負荷
  5. 時間 – 花費大量的時間運動
  6. 衝突 – 為了運動而犧牲工作或社會活動
  7. 堅持性 – 在生病或受傷的情況下堅持運動

該怎麼做才能改善運動成癮

首先,最最重要的是你得意識到這樣執著的去進行運動,並不是科學的能夠給你帶來益處的方式。

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習慣跟愛好,但你的目標總歸是通過它讓你變得更好,而不是傷害到你的運動表現跟身體,更不要說運動成癮還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跟社交以及心理狀況,這顯然並不是你健身後所希望看到的。

而認識到這些之後,你可以嘗試著在以下幾點付出努力:

  1. 去更系統的學習訓練相關的知識,去了解到安排訓練計劃跟休息的重要性,當你能夠明白什麼樣的訓練計劃是合理的之後,其實你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你的訓練,你會有適當的休息日,你會進行恰當的訓練量跟強度,而不會陷入只是拼命努力的怪圈。
  2. 盡量培養對其他事物跟活動的興趣,更經常與其他人接觸交流,這樣能讓你慢慢意識到其實還有很多有趣,有意義的事情是值得你進行的。
  3. 多去嘗試不同的運動形式,這並不是說你明明健美練著好好的一定要去練一段時間力量舉或是 CF ,而是不要過於依賴某一種運動方式。
  4. 當你意識到運動有點失去掌控的時候,給自己放幾天假,讓自己能從每天程序化的訓練中抽身出來,也能讓疲憊的身體等到恢復。
  5. 多跟不同的人去交流。外部社交環境的肯定是會加重你運動成癮的程度的,當然誰都會有自己喜歡待的固定小圈子,但這不意味著你就要拒絕接受不同的聲音,兼聽則明。

總結

相信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夠更好的去處理可能會發生在你身上的運動成癮,這更多的還是需要你自己主觀的認同再加上積極的做出行動。而在運動成癮之外,我還想順帶講一點點沾邊的題外話,不要讓熱愛最終傷害到你。

雖然我們的社會對運動整體還是持肯定的態度,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健身,開始認識到健身,但對很多年輕的訓練者而言,或許健身仍舊是一條孤獨的路,你可能會面對身邊人的不解,父母的不支持,頻繁的自我懷疑,再加上對事業未來的迷茫,有的人可能就退縮了,而有的人也可能決定把自己封鎖起來,執意前行。

這種孤單英雄式的堅持是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情結,你把自己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塑造自己的身體上,訓練飲食休息是你生活的全部,你健身成癮,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作為外人你沒法去評斷這種“癮”的好與不好,但我只是希望你們能意識到,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時不時的停一停想一想,不斷的質疑問詢調整自己,修身也要修心,這樣在長久的未來,你才能更不留遺憾的走在自己該走的道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