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飲食|為什麼貓不需要碳水化合物?

如果讓鏟屎官和喵星人一起來定義「營養餐」,畫面想必會是這樣的:

鏟屎官需要穀物、肉類、蔬菜、水果等等等等,而貓咪這邊,只有簡潔粗暴的肉、肉 、肉。

為什麼小貓咪不需要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作為「專性肉食動物」的貓,在碳水化合物的問題上,究竟與我們有多大的差別?

把你的垃圾食品拿走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小貓咪和碳水化合物的那些事。

貓咪自然飲食中有多少碳水?

研究人員統計了貓咪在自然狀態下的獵物組:包括大鼠、小鼠、田鼠、兔子、禽類、爬行動物、魚類等,發現貓咪在自然狀態下的食譜,包括了55.6~69.1%的粗蛋白,9~31%的粗脂肪,以及0~12.9%左右的碳水化合物

除了動物組織中包含的少量糖類(葡萄糖、糖原等)外,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獵物的食糜。

以一隻1.5 kg的野兔為例,主要以草為食的兔子,食糜中大約含有體重0.2%的澱粉而鼠類等雜食性動物的食糜中含有體重0.5~2%左右的澱粉。

不同的獵物,提供的碳水化合物量也不同,總的來說,根據攝入量的不同,取乾物質中的平均值,貓咪的自然飲食大約有62.7%的粗蛋白、22.8%的脂肪和2.8%的碳水化合物。

貓咪喜歡碳水化合物的味道嗎?

鏟屎官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奇妙的味覺體驗:各種糖、肥宅快樂水…但碳水化合物帶來的「甜味」對小貓咪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為小貓咪其實嘗不出甜味。

牠們感受甜味的受體基因之一——TAs1r2是個假基因,並不能發揮功能。

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同時給貓咪兩碗水,其中一碗溶解了蔗糖,但小貓咪沒有對兩碗水表現出任何偏好,沒法區分出哪碗有蔗糖。

同樣的現象在獅子的身上也得到了驗證,大型貓咪也對碳水帶來的甜味表現出了同樣的冷漠。

貓咪需要碳水化合物嗎?

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包括了可以直接吸收的單糖(葡萄糖)、需要消化酶的二糖(蔗糖)、多糖(澱粉)等等等等…

這麼多種類的糖,貓咪都需要嗎?

即使是食肉動物,也需要葡萄糖

葡萄糖這類單糖,是可以直接被身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即使是身為食肉動物的貓咪,也需要葡萄糖為大腦、紅細胞、白細胞、睪丸和眼睛等特殊細胞組織供能。

但這些葡萄糖並不依賴膳食攝入,在貓咪體內,身體會源源不斷地通過分解體內儲存的糖原和糖異生(指用非糖物質生成糖)來產生葡萄糖。而糖異生的底物,可以依靠蛋白質分解代謝提供。

一句話總結,貓咪也需要葡萄糖,但葡萄糖可以從蛋白質轉化而來,不用靠吃。

貓咪需要蔗糖、澱粉嗎?

難以消化第一關:消化酶不太夠


對於蔗糖這類雙糖、澱粉這類多糖,需要有相應的酶,將多糖分解成單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不過,成年貓消化澱粉的酶也非常有限,酶的活性也比較低;消化雙糖的酶不是活性低,就是根本沒有

小貓咪做不到啊

這就導致小貓咪攝入碳水化合物後,消化的速度會比較慢,而沒有酶消化的部分會堆積在腸道中。

➤  沒有消化的碳水都是身體的負擔

而沒有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會堆積在貓咪的腸道中,拖著身體各部門持續加班。

同時為腸道微生物提供底物,增加有機酸的濃度、降低腸道和糞便的PH值,導致諸如腹瀉、腹脹之類問題

強撐著消化後,也會產生問題

除了不能消化之外,消化後也會產生問題。

我們之前說過貓咪的TAs1r2這個基因是個假基因,導致貓咪無法嘗到甜味。這個基因除了影響味覺之外,還會影響到貓咪對碳水化合物濃度的感知。

我們鏟屎官吃完飯後,血糖上升,胰島素就會自動開始調節血糖。但小貓咪一旦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像得了糖尿病似的,開始出現生理性高血糖症。

➤  沒法指望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供能物質

對於人類來說,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的主要供能物質之一。但小貓咪顯然無法指望主要通過碳水化合物供能,消化能力有限、消化不了還一堆問題,吃多了也不好。

還是老老實實吃肉吧。

但是碳水化合物躲不掉啊

對於貓咪來說,既不好吃,也沒甚麼用的碳水化合物卻是生產中的好幫手。

我們日常餵的主糧,需要借助碳水化合物完成膨化工藝;一些罐頭中也會加入碳水化合物來保證產品形態。當然,還會有一些產品成本上的考慮,導致各種碳水化合物總是出現在小貓咪食品的各個角落裡。

如果你曾經見過吃高碳水化合貓糧的貓咪就會發現,這些小貓咪的排泄物很多很臭,而且不是一粒一粒的,是一條一條。這都是碳水太多,貓咪難以消化的表現。

(貓糧可能引發粑粑異常,但粑粑異常未必都是貓糧問題,建議先做排查)

雖然碳水是很多產品生產中無法避免的一環,但對於小貓咪來說,最好還是能少則少。

作為鏟屎官,我們在買貓糧、貓零食的時候,最好都能主動關注貓糧背面的配料表(看看有多少植物性原料)、廠家主動公開的檢測值(碳水化合物的量主要反映檢測報告中NFE無氮浸出物這一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