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手心總是愛“出汗”?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周圍有這樣的人,他們的手總是濕噠噠的,這種手心出汗與氣溫無關,無論冷天還是熱天,他們在寫字時會把紙張洇濕,打字時會把鍵盤搞濕,社交場合不敢和別人握手……

手總是濕噠噠,這是怎麼回事兒?

👉手汗症👈

這種原因不明的功能性手部異常多汗,醫學上稱為手汗症,也稱為原發性手汗症。

人類的皮膚約有200~300萬條的汗腺,可分為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佈在腋窩、臍窩、肛門四周及生殖器等處;小汗腺分佈在除唇部、包皮內側及龜頭部之外的其他皮膚部位,大多分佈在頭面部、手、胸背部、腹部、大腿內側和足底部等。

手汗症發病不分男女,不同國家、地區發病率報導不一,總發病率約為1%,一般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20~30歲時症狀趨於明顯。以歐美地區、亞熱帶地區偏多。據報導,美國人群發病率為2.8%,以色列為0.6%~1%,我國台灣地區為1.6%~2.2%,福州約為4.59%。我國台灣地區、福州和日本的研究表明,該病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發病機制👈

該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同的觀點是,該病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關。

人體的汗腺是由交感神經控制的。健康人在運動或遇高溫時,都會增加汗腺的分泌,從而調節體溫恆定保持在36℃~37℃之間。但是手汗症病人的出汗完全失去了交感神經的控制,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經過度緊張造成手掌排汗異常增加,例如緊張、興奮、壓力等。

👉發病機制👈

診斷手汗症,應首先排除繼發性多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低血糖、中毒、藥物、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以及精神因素如精神抑壓或情緒激動等。

手汗症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以下是2004年美國皮膚病協會制訂的診斷參考標準。當出現無明顯誘因肉眼可見汗腺分泌亢進持續6個月以上並符合以下條件的兩項者即可確診手汗症:

1、雙側出汗部位對稱。

2、一周至少發作一次。

3、發病年齡小於25歲。

4、有陽性家族史。

5、睡眠時無多汗。

6、影響日常的工作生活如果伴有發熱、夜汗、體重減輕應注意排除繼發性多汗的可能。

手汗症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但是卻給患者的工作、社交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的自信心。

手汗症多年來都屬於疑難雜症,但是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手汗症已非不治之症。外科治療手汗症具有良好的遠期療效,尤其對那些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來說,手術治療是最終的選擇。如果有手汗症的困擾,請及時尋求專業醫生救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