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天氣交替時,我們總感覺睡不飽、一直出現困倦、疲乏、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初春時,冷暖交替時為什麼總感覺睡不飽
在寒冷的時候,人雖然不會冬眠,但身體會自然處在相對低的代謝狀態,全身血流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
等到天氣變暖時,隨著氣溫的升高,體表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
而且隨著天氣變暖,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旺盛,總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則必然就更顯得不足了,大家知道,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就會導致困乏、思睡。
有些人雖然休息得很好,但白天仍總是覺得很困、很疲憊,有時還伴隨一些其它不同往常的症狀,那就要引起警惕了!
你睡夠了嗎
要了解自己的“困”是否伴隨其它毛病,首先,我們要知道人應該要如何睡才夠。
科學告訴我們,睡眠質量不僅取決於睡眠時間的長短,更取決於是否睡了完整的睡眠單位。
一般來說,90分鐘是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人們經歷整數個睡眠週期,睡眠質量就比較高。因此,睡覺時間最好是90分鐘的倍數。
另外,“早點睡”可能比“睡得多”更有效。
一般來說,晚上10點以後到凌晨的睡眠質量較好;凌晨兩點以後,睡眠開始變淺。
因此,早睡早起的習慣優於晚睡晚起的習慣。如果睡得太晚,即使晚起可能身體也沒休息好,白天還會想睡覺。成年人最好保證6~8小時睡眠,發育期的青少年建議睡足8~9小時。
什麼疾病會使人想睡覺
一、頸椎病
很多人由於長期看電腦、低頭玩手機,使頸椎的壓力增大,導致頸椎病。頸椎的曲度變化很可能會使血流量減少,並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的情況。這是頸椎病容易使人想睡覺的主要原因。
二、腦血管疾病
如果平時在飲食上偏重於高油、高鹽的食物,加之飲水量少,運動量缺乏,就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高血脂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較小,可能暫時不會給身體帶來嚴重的影響,但是很容易因腦血流量減小而使人想睡覺。
三、心臟病
心臟可以說是人體的“發動機”,它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全面影響到機體的正常運轉。當心臟的收縮功能減弱,就會使泵出的血液減少,提供給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也會相應減少,人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
四、貧血
疲乏、困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症狀都是因為貧血導致肌肉或神經系統缺氧所致。雖然現代人的食物種類及數量都相當豐富,但由於吸收、烹飪等原因,鐵及某些氨基酸的吸收仍然不足以提供機體所需,可能會引發貧血。
五、慢性病
當人患有慢性病的時候,機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跟著減慢,不僅體內垃圾不能及時排出,也很難及時地補充新鮮的血液和氧氣,人體就會時常感覺到困乏。這類疾病很多,如慢性腎病、慢性肝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等。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飲、多食、多尿的症狀並不十分明顯,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貪睡且難以睡醒為首發症狀。
六、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往往都跟激素分泌異常有關,甲狀腺功能低下是甲狀腺激素缺乏或機體對其不反應所導致代謝活動下降的一種內分泌疾病,表現比較隱蔽,多數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病。患者會出現慵懶、想睡覺、面部表情遲鈍、說話節奏慢等症狀。
七、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
這種疾病會使人在睡眠的過程中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最顯著的症狀就是愛打呼嚕。此類病人很難進入深睡眠,因此,即使晚上睡了很長時間,白天也總感覺昏昏欲睡。如果家裡有人比較肥胖、愛喝酒,睡覺時總是打呼嚕,就應注意是否患上了這種疾病。
八、經期嗜睡
由氣血不足引起的經期嗜睡,多見於體質虛弱的婦女,表現為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眩,心悸不安。
如果覺得自己睡夠了,但白天仍然想睡覺,尤其伴隨身體其它不適,最好及時諮詢醫生,明確病因後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