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球的12款人氣「必吃」法式甜品

法國和法國人的浪漫文明世界

他們又將這種浪漫融在充滿甜蜜的甜品里傳遞給全世界的人

這也是大家愛法式甜品的原因之一吧作為剛入門的烘焙小新人怎麼能不知道些經典「必吃」法式甜品?

1 馬卡龍(Macaron)

馬卡龍是利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糖霜製作的小點心,擁有不可思議的口感。縱然在有些人眼裡這小小的馬卡龍,甜膩到讓人失去品味的心情,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趨之若鶩。

成功的馬卡龍的標誌:外殼微脆而內心柔軟濕潤,細細品嚼能感受到杏仁的味道;餡料柔軟而服帖,不與圓餅分離也不顯得過於柔軟;有個可愛的裙邊,能感受到烘烤時麵糊中膨脹的熱氣

2 泡芙(Puff)

泡芙在法國被稱為是馬卡龍的死對頭,一直在爭奪法國最受歡迎的地位。縱然馬卡龍顏色多樣,造型上也可以多加修飾,但是仍然逃離不出大家對它“杏仁小圓餅”的印象。但是泡芙卻不同,形態各異,色彩豐富;閃電泡芙

修女泡芙

泡芙塔

3 拿破崙蛋糕(Mille Feuiler)

拿破崙又叫法式千層酥,一般有三層酥皮+兩層奶油,薄如蟬翼的酥皮,夾雜著鬆軟香濃的奶油,一口下去“咔擦”一聲的滿足感是很多甜品無法做到的。

4 蒙布朗蛋糕(Mont-Blanc cake)

蒙布朗以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勃朗峰為靈感,創作出最初的栗子蛋糕,口感真實的栗子泥,綿密的奶油上面有著淡淡的朗姆酒味,獨特的蛋白霜口感,從上到下一口下去彷彿能感受蒙布朗最完整的味道。

5 歌劇院蛋糕(Opera cake)

1890年法國名店Dalloyau的高難度製作下讓所有人對歌劇院蛋糕有了一個標準化的認識:有7層的結構,總高度不能超過3.5厘米。

這就不僅僅意味奶油和巧克力夾層需要薄而清晰,就連杏仁蛋糕也需要薄而形成整個結構的完整。

正面是平整光滑的巧克力淋面,側面是整整齊齊平行線一般的七層結構,這就是一個完整標準的歌劇院。

6 巧克力慕斯(Mousse au chocolat)

在法國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奶酪、紅酒和巧克力,83%的法國人每一周至少會吃一次巧克力,他們酷愛巧克力,沉迷於巧克力,也為巧克力延伸了很多產片,巧克力慕斯就是他們最喜愛的產品之一。

7 可麗露(Canelé)

可麗露-低調的貴族(不是家家戶戶都做的),起源於16世紀法國波爾多地區的修道院,是修女們發明的一道甜品,其美味和經典程度讓波爾多的師傅為它成立協會,重點就在於保護在戰火中失而復得的可麗露。

可麗露用雞蛋、牛奶與麵粉製作,加上朗姆酒和香草的調味,讓這個小蛋糕充盈著醉人的香氣。

8 檸檬塔(Tarte au citron)

檸檬撻於19世紀正式記錄在甜點手冊中,它由撻和檸檬餡組成,一個好吃的檸檬撻能夠在酸甜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無可比擬的檸檬餡和撻皮的配合就算是經驗老道的Chef也會謹慎斟酌,然後細緻的用檸檬的酸還勾出一絲絲的甜,也是PH大師為之瘋狂的甜品。

9 舒芙蕾蛋糕(Soufflé)

“過度膨脹的虛榮心,浮誇空虛”這是舒芙蕾的創作者用來嘲諷當時的貴族。所以舒芙蕾是空有一身的香氣,卻沒有多少口感的甜品。不過這是最初的舒芙蕾。

現在的舒芙蕾在法國人民的巧奪天工的手藝下,延伸出不少的口味。他們利用因蛋清打發而擁有得天獨厚的空氣感口感的舒芙蕾,做出了風靡一座城的甜點。

10 瑪德琳蛋糕(Madeleine)

可以追溯到18世紀或19世紀,傳統的瑪德琳是將蛋糕麵糊放置到貝殼形狀的模具上面烤製成型,麵糊中通常會加入杏仁,檸檬皮等,讓風味更佳。在法國文學《追憶似水年華》中,瑪德琳蛋糕多次出現,是作者兒時的回憶。

隨著書的傳播,瑪德琳蛋糕在法國人民的心中地位更甚。

現在的瑪德琳擁有兒時的模樣和兒時的味道,同時也兼具了法國人民最新的甜品創意。

11 法式烤布蕾(Crème Brûlée)

法式烤布蕾不同於布丁使用牛奶,烤布蕾使用的鮮奶油,口感濃郁順滑,表面一層用火槍噴過的焦糖,輕薄而酥脆。用金屬質感的勺子敲破,裡面嫩滑黃色的布雷露出來,漫出了迷人的香氣,是法國人們把持不住的美味。

12 劈柴蛋糕(Bûche de Noël)

最早在歐洲北部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時候,他們就會燒果木過夜,以期盼來年的好收成。逐漸的這個習俗變成聖誕節一家人聚在暖爐前一起吃劈柴蛋糕。傳統的木柴蛋糕是用鮮奶油製作,巧克力淋面,用粘水的叉子在冷凍過的巧克力餡上劃出樹皮紋。後來法國人改用有的是用帕琳內(praliné一種用榛果或其他堅果與糖熬製的醬類)作內陷,有的用香草冰激凌或雪芭作內陷,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