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白領想必都有這樣的痛楚:最近突然手腕痛,連握滑鼠都有困難?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這其實是一種疾病,俗名稱為“滑鼠手”,它的學名叫“腕管綜合症”。主要是正中神經在腕部的腕管內長期受壓引起。在美國,它的發病率約為0.4%。
腕管綜合症多見於中年女性,有職業病史的男性也可見到。
然而,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腕管綜合症也有了年輕化趨勢。
內容目錄
👉滑鼠手是怎麼發生的👈
腕管是手腕部一個狹長的形狀像隧道的結構,它的底部和兩側由手的腕骨組成,正中神經經過前臂通過腕管進入手部,這條神經控制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掌側感覺,同時也控制拇指根部的肌肉,也就是大魚際肌和小魚際肌的運動。
腕管中也有肌腱經過,負責控製手指活動,肌腱表面有一層薄滑膜用作潤滑。
當腕部發生外傷、骨折、脫位、扭傷或腕部勞損等原因引起腕管內肌腱腫脹,滑膜淤血水腫,就會導緻密閉的腕管內空間變小,從而壓迫正中神經,使它的感覺功能和控制運動功能都受到影響,引起手指麻木無力等一系列症狀。
長期腕部反復用力做伸展運動的職業(比如擰螺絲刀、打字等)或是用電腦姿勢不正確已被證實會增加患病風險;
此外,若是腕部經常暴露在震動環境中(如使用電鑽等)也可能會導致腕管綜合症。部分研究調查也指出,孕婦、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均可增加患腕管綜合症的風險。
👉滑鼠手的症狀👈
腕管綜合症的患者會感到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近中指的一半麻痺和刺痛,白天情況稍好,晚上病情加重,睡覺時甚至會痛醒,活動或做甩手動作後可減輕。
溫度越高症狀越明顯,所以患者如果沒有經驗地進行熱敷的話,很可能會越敷越感到麻痺。
如果長時間屈腕或做腕部重複性動作,或是腕管長時間受壓(比如長時間用鍵盤打字或使用滑鼠),手指的麻痺感便會加劇。
此外患者也會逐漸覺得握手時力量減弱,手指活動不便,嚴重時掌部肌肉萎縮,肌力減退,手指甚至失去感覺。
👉如何緩解和防治👈
對於疑似患有腕管綜合症的患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防治:
1、非手術治療:包括使用腕託或應用藥物治療。
腕托:腕托是一種腕部夾板,佩戴腕托可使手腕處於中立位,讓手腕得到休息。
藥物注射:腕管內註射類固醇懸液或醋酸潑尼松龍可獲得較好效果。
此外,在發病早期避免腕部處於過度拉伸狀態或受壓太重,如調整用電腦的姿勢、減少連續工作時長等方法也可提供一些緩解。
2、手術治療:若非手術治療失敗,患者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腕管綜合症手術一般在局麻下即可進行,手術可把過厚壓迫正中神經的肌腱或滑膜切除一部分,從而解除壓迫。目前該手術已經非常成熟,其預期效果也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