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有一個神秘的湖泊,它跨越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坐落在科亞奧高原,周圍雪山環繞,總面積8390平方千米,是南美洲第三大淡水湖。它就是的的喀喀湖,雖然地處高寒地區,可是湖面終年波光粼粼,船隻游弋,的的喀喀湖水為什麼常年不結凍呢?
的的喀喀湖成因及地理環境
的的喀喀湖屬於構造湖,即在板塊構造運動中,形成凹陷,後面積水而成。的的喀喀湖位於安第斯山脈上,形成至今有650萬年的歷史,古地質時期第三紀,安第斯山系逐漸隆起,其中科迪勒拉東西山脈互相擠壓,凹陷成了喀喀湖盆。
在冰河期來臨時,冰雪充滿了的的喀喀湖盆,待到氣候回暖,冰雪就解凍成了湖水,而此時冰川融化的激流,在高原上沖積形成了數百個小型湖泊。隨著冰川的繼續融化,小型湖泊逐漸連成一片,形成了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坐標位於南緯15°47′,西經69°23′,地處東南信風背風坡,加上常年受到秘魯寒流帶降溫減濕作用影響,形成了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晝夜溫差較大。經過地殼不斷運動,現在的喀喀湖有200千米長,66千米寬,海拔高達3812米,其中2/5屬於秘魯,3/5屬於玻利維亞。
的的喀喀湖水主要來自於雪山山頂積雪融化,湖水溫度偏低,水溫度常年在12-16度。由於的的喀喀湖歷史悠久,湖底還有冰川時代沉積下來的物質。湖中小島眾多,湖中小島上和沿岸遍佈了村鎮。
的的喀喀湖為何終年不凍?
的的喀喀湖水常年不結凍,和所處的緯度、地質、所處地勢、湖水性質有很大關係。從緯度上來說,的的喀喀湖所處南緯16度附近,屬於低緯度熱帶地區,雖然海拔高,二者中和成了比較溫和的氣候條件。從地質上來說,的的喀喀湖形成於南美大陸西岸,是南極洲和美洲板塊的張裂地段,地熱資源較為豐富,地熱的能量也加熱了水溫。
從所處地形來說,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海拔較高,地處雪山群中,主要依靠山頂積雪融化補給湖水,故而水的溫度偏低。而安第斯山脈長約900千米,寬750千米,最高處6000米,這座氣勢磅礴的峭壁,為的的喀喀湖擋住了冷空氣的襲擊。
從湖水性質來說,的的喀喀湖水域較寬,水流量大不易結冰,水中檢測到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鈣和硫酸鎂等物質,其中硫酸鈉和硫酸鎂是天然的防凍劑。四大因素結合,便形成了地的喀喀湖終年不凍的現象。
同時的的喀喀湖雖然是一個內陸湖,白天溫度高,湖水蒸發較多,但是由於周圍冰雪融水量大,湖邊東南有一個出口,湖水流經德薩瓜德羅河,最終通向波波湖。
這使得的的喀喀湖水有進又有出,而德薩瓜德羅河帶走了大量的鹽分,湖內鹽分沉積較少,湖水鹽度長期保持在5.2%~5.5%,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的的喀喀湖還是海拔最高的大船通航湖,由於湖水終年不凍,的的喀喀湖終年通航,是秘魯和玻利維亞之間的重要航線,也為前來旅遊的遊客提供了條件,促進了的的喀喀湖周邊的經濟發展。
秘魯人的「母親湖」
由於地的喀喀湖水常年不結凍,湖水反過來調節了安第斯山脈周圍的氣溫和溫度,逐漸形成了適宜生命發展的環境。的的喀喀湖物產較為豐富,水中魚蝦成群,島上飛鳥聚集。也正因為湖水常年不結凍,水邊長滿了蒲草。
相傳公元1200年,印加人發起大屠殺,當地居民為了逃過印加人的魔爪,不得不逃到水上,後來發現蒲草可以漂浮在水上,於是用香蒲草搭建起浮島在水上生活。
由於環境宜人,美洲最早的文明也在這裏發源,在的的塔塔湖南端的20公里處,發現了距今一萬七千多年的蒂瓦納科遺址,位於玻利維亞境內,大量的繪畫雕刻、宗教建築、古印第安文化都集中在此。
而這些建築,都是用數百噸的巨石堆砌而成,通過殘垣斷壁中的巨型石雕和壁畫,當時的繁榮景象可見一斑。因此,秘魯人稱喀喀湖為「母親湖」。的的喀喀湖地處高原而終年不結凍。為秘魯、玻利維亞帶來了巨大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南美洲高原上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