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聖米歇爾山歷史文化以及簡介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巴黎聖馬洛海灣附近。始建於公元708 年。修建過程歷經800 年,海島之上的勝境。

1.神奇的歷史

聖米歇爾山其實是坐落於巴黎諾曼底地區蓬特爾小鎮附近海域的一個多岩石的小島,島上建有聖米歇爾修道院和教堂。

不知是聖米歇爾山的名氣讓信徒們創造出與之相關的神話和傳奇,抑或是神話和傳奇使聖米歇爾山聞名於世,總之,聖米歇爾山的千年曆史就是一部厚厚的傳奇故事。

公元708 年的一個夜晚,在聖米歇爾山附近修行的紅衣主教奧貝,夢見大天使米歇爾手指沙灘上的一座小山,示意他在此修建教堂。起初奧貝主教不以為意,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米歇爾天使3次出現在奧貝的夢中,並用手指在奧貝腦門上點出一個洞,奧貝這才恍然大悟,趕緊著手動工。聖米歇爾教堂浩大的工程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此後的800年間,無數的教士和勞工們將一塊塊沉重的花崗岩運過流沙,一步步拉上山頂。然後,又有無數的建築家和藝術家,在這些堅硬的花崗岩上,留下他們修整和雕鑿的痕跡。

直到16世紀,聖米歇爾山教堂群才真正完工——奧貝的一場夢讓人整整忙活了八個世紀。12至13世紀時,這裡是極具影響力的本篤會修道院,修士們在山上留下了奇蹟堂、修士食堂、騎士廳等今天看來非常優秀的建築。與此同時,市民的生活、商業,也在山腳下發展起來。

法國大革命期間,這裡曾移做監獄之用,之後就慢慢沉寂下來。

到了10世紀中期,這裡才重新發展起來。1966 年,修道院重新歸還給了本篤教會修士,如今還有一小部分修士在山上遵循公元966年本篤會的宗教傳統,過著隱士般的生活。

2.遠觀聖米歇爾

如果要給法國的名勝景點排排位,數第一的自然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但緊接第二位的,就是聖馬洛海灣上的聖米歇爾山了。

從巴黎向西來到聖米歇爾山附近,眼前是一片極為寬闊的草場,遠處與草場相銜接的是一望無垠的流沙。一座錐形的小山從流沙中兀然拔地而起。山頂上錐形的聖米歇爾教堂和修道院建築群足足比它賴以存在的、直徑約一千米的小山高出近兩倍。

教堂哥特式的尖頂高聳入雲,頂上金色的聖米歇爾雕像手持利劍直指蒼穹。漲潮時,海水會從15 千米以外的大西洋奔湧而來,瞬間沒過流沙,使聖米歇爾山成為一座孤島。

建於11~16世紀的聖米歇爾修道院雄踞於山頂,如浮游於天水之間的三層主體建築是今天眾人觀賞的焦點,它外表古樸莊重,牆厚1米,屋脊呈三角形。其最古老的部分是雙層通道神廟,如今已被埋於教堂主殿之下。

聖米歇爾教堂由巨大的牆垛支撐著,由下而上,每一個建築、每一條拱線、每一條花紋都向上冒出尖峰,所有尖峰錯落有致、井然有序,讓人感覺有一股向上飛升的合力。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每一層尖峰都有基本相同的頂高,但實際上它們底下的建築石基卻高低起伏,相差甚遠。800多年間時斷時續的修築工程、風格各異的眾多建築師和修築方式,依然能把這個建築群建得如此完美和諧,實屬不易。

3.聖米歇爾近貌

走近建築群,可看到它的底部是由羅馬式大石柱支撐著的兩個大殿。幾百年來,這裡是儲存食物和收留貧窮朝聖者的地方。

這兩個大殿至關重要,因為它為人們提供了食和住兩個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不過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這裡也曾經做過監獄,一些著名人物被囚禁於此。再往上走,就是教士們的修行室及會客廳。穿過無數的廳堂,走過迷宮似的走廊,可以爬上頂層的聖殿。這座傳說中的、令無數朝聖者頂禮膜拜的聖殿沒有一個精美的石雕,也沒有豪華的講壇,哥特式玫瑰窗上鑲的也是不太絢麗的彩色玻璃。

一切都那麼平凡而樸實,而在雄偉壯麗的外形之中,隱藏著樸實渾厚的心靈。

4.大天使像

聖米歇爾山最高的大教堂始建於1446年,教堂鐘樓尖頂直刺青天,高達157米。教堂尖端上的金像就是大天使聖米歇爾神。他從公元800年顯靈,直到1897年才“棲落”在山的最高處。大天使聖米歇爾手持利劍,展翅欲飛,庇佑著諾曼底的大地。

在《聖經》故事中,他是守護天堂入口的天神,英勇無比,曾經戰勝過魔鬼撒旦。大天使還能引領人們進入天堂,使他們免受惡鬼的誘惑,還能衡量人類的靈魂,區分善惡。

5.護衛要塞的潮汛

聖米歇爾山所處的聖馬洛灣以漲潮迅猛而出名。每天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而來,剎那間淹沒流沙,把聖米歇爾山圍困在滔滔巨浪之中。一些試圖過海水上山的信徒就曾經被洶湧的海水捲走。

大作家雨果曾經這樣描寫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會遭到驚心動魄的埋葬,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中,曾有119名法國騎士躲避在修道院裡,依靠圍牆和炮樓,抗擊英軍長達24 年。因為每次只要堅守半天,勢如奔雷的潮水就會淹沒通往陸地的灘塗,為愛國者們贏來寶貴的半天休息時間。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此島是該地區唯一沒有陷落的軍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