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法國芒什省聖馬洛海灣距離海岸2公里處,有一座海拔88米、周長約900米的小島,小島呈圓錐形,由聳立巨大的花崗石構成,最大高度也僅僅只有76米,最為壯觀的是,山頂上一座聖米歇爾教堂建築群,足足比小山高出近兩倍,但由於整座城堡山處於大海前面空曠的灘塗沙地上,四周既無樹木又無房屋,一山孤立,因此顯得比實際高度要高的多,它就是法國著名的名勝古蹟和天主教朝聖之地聖米歇爾山。
一座因夢而修建的城堡山
公元708年,一位來自阿弗郎什小鎮的樞機紅衣主教歐貝,因三次夢見天使長聖米歇爾,於是下令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命名為聖米歇爾的小教堂城堡,經過60多個春秋的建設初具規模,1211~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13~15世紀再修建了部分深壕溝的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至此聖米歇爾山教堂、修道院和附屬樓已渾然一體,它們被四周間有半圓的月形塔樓的圍牆緊緊簇擁在上面,形成固若金湯之勢,並且在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後經過800多年的擴建,直到16世紀,聖米歇爾修道院才基本完工,這才是今天我們所見的羅馬式與哥特式結合的城堡山。
據宗教典故中記載,聖米歇爾是守護天堂入口的大天使,英勇無比,曾經勇戰惡龍、打敗魔鬼撒旦,他是法國的護國天使,在聖米歇爾山教堂鐘樓的頂端,鍍金的大天使雕像手持利劍,展翅欲飛,庇佑著諾曼底的大地。
當年歐貝的一場夢,讓人們整整忙碌了8個世紀,聖米歇爾山不但是僅次於德國新天鵝堡排名第二的歐洲10大城堡之一,而且是天主教除梵蒂岡和耶路撒冷以外的第三聖地,被法國大文豪雨果稱為“海上金字塔”,並說聖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而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則稱之為“法國的泰山”,更有人將其高度讚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西方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沒到過聖米歇爾山,就不算到過法國。”
雖然沒有凡爾賽宮和盧浮宮的金碧輝煌、沒有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的宏偉壯觀、沒有塞納河兩岸和香榭麗舍大街的繽紛繁華,但是聖米歇爾山地位尊崇備受膜拜,每年前來朝聖的信徒和觀光的遊客高達數百萬之多,1979年,聖米歇爾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聖米歇爾山不僅是軍事建築的典範,更成為法國民族精神的象徵
聖米歇爾山是由岩石城堡和修道院及房舍圍牆等建築組成的中世紀建築群,它將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與人類的智慧毅力結合在一起。
聖米歇爾山建築的修建,完全依據山形地勢展開,圍繞著巨大的岩石分三層建設,它不但有雄偉的教堂,更設有居高臨下堅固的堡壘和城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最令人矚目的是教堂刺破青天的尖頂,顯示出一種不屈不撓的凜然氣勢。
聖米歇爾山不僅是宗教朝聖之地,也是抗擊侵略的堅固堡壘,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中,修道院內100多名修士,憑藉易守難攻的地形和豐富的糧食彈藥儲備,頑強阻擊英軍達兩年之久,大西洋的潮水也來幫忙,勢如奔雷的漲潮,每天都會淹沒通往陸地的灘塗,弄得英軍每次進攻都無功而返,並為守衛的愛國者們贏來寶貴的半天休息時間。
雖然當時英軍佔領了諾曼底以及法國眾多城鎮,但最終就是沒能攻下聖米歇爾山修道院。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聖米歇爾山成為該地區唯一沒有陷落的軍事要塞。
在英法百年戰爭結束500多年以後,另一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弘揚正義不懼危險的天使之道。
1944年6月,盟軍即將開始諾曼底登陸,得知駐守諾曼底的德軍準備炸毀聖米歇爾修道院的消息,修道士們便組織了護院隊伍,日夜堅守在聖米歇爾山,他們表示豁出性命也不能讓德軍的陰謀得逞,在修士們的英勇頑強抵抗中,最終堅持到了二戰的勝利結束。
聖米歇爾山不僅是軍事建築的典範,更成為法國民族精神的象徵。
滄桑古樸的聖米歇爾大教堂
與梵蒂岡和耶路撒冷教堂金碧輝煌相比,聖米歇爾修道院十分簡樸,除了巧奪天工岩石的柱樑和穹頂,鮮見裝飾用的玻璃花窗等,宗教的本意就是讓人遠離塵世,寵辱皆忘、潛心修煉、自我完善,在古意簡樸的聖米歇爾大教堂,更能領悟返璞歸真這一真諦。
沿著聖米歇爾山被歲月打磨得發亮的青石板路拾階而上進入城堡,兩旁多數是商店、餐館和小旅館,幾乎每家店鋪都擺買各種各樣聖米歇爾山的明信片。
當雄渾壯觀的聖米歇爾教堂和修道院建築群展現在眼前,就進入了聖米歇爾山的核心地帶。集羅馬與哥特式建築風格於一體呈十字形的聖米歇爾大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份。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堂的迴廊,迴廊是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品,其圓柱看似纖細小巧,但實際上卻支撐著頁岩大屋頂。廊柱的排列整齊有致,其梅花形的柱頭是對角拱頂的台基,從而形成了柱林之上的連拱廊。
對聖米歇爾山的改造工程和期待
自1874年開始,法國政府投入巨資,對聖米歇爾山城堡進行了為期百年的大規模復修工程。在這個工程中,築起了一條4公里長的堤道連接對岸陸地,這條堤道給前往島上朝聖和觀光的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但當初沒有想到的是,堤道也同時破壞了海水漲落的自然規律,阻擋了海水退潮時將沙子與淤泥帶走,日積月累,聖米歇爾山附近的海灣被流沙和淤泥嚴重侵襲,沉積現像不斷加劇,山周圍的地勢慢慢變高,逐漸變成了陸地,成了放牧牛羊的草甸,被海水包圍的聖米歇爾山變得難得一見,也許不用太久,聖米歇爾山將完全喪失海中小島的魅力,成為矗立在平地之上的一座巍峨的修道院。
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緊迫,恢復聖米歇爾山海島風貌的工程就成了法國民眾熱議與政府關心的一個話題。經過多方論證之後,2006年6月16日,由當時的法國總理正式啟動了聖米歇爾山名勝的改造工程。
法國政府決定耗資逾2億歐元,對聖米歇爾山周邊的河道、堤壩和公路,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造,力求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期待巨潮奇景再現,讓聖米歇爾山重現昔日的雄姿與美景。
以上兩幅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