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貓咪從胃裡吐出一坨粑粑?
Emm…你這個可能是毛球。←
→貓咪吐毛球正常麼?
貓咪每天都要掉毛+舔毛+吃毛,吐毛球其實是正常情況。←
一周2次或3個月一次,對不同貓而言,可能都是正常的。←
→那貓咪的毛球症就無需擔心了麼?
也不是哦。毛球如果堆積消化道無法排出,引發的腸阻塞可能要了貓命。←
那麼…毛球症到底是什麼?如何定義異常情況?又該如何預防呢?
什麼是毛球症?
貓的毛球症是指:貓咪吞食的被毛不能順利排出體外而,滯留在消化道內的情況。
毛球通常雖然被稱為球,但大部分都是橢圓形而非球形。
不過,毛球通常會有一種特殊的嘔吐物氣味,可用以分辨
無毛貓也可能患毛球症嗎?
除了梳理自己的毛,貓咪還常因相互梳理毛髮,而吞嚥被毛。
因此,即使是幾乎無毛的斯芬克斯貓,如果和其他有毛品種同居的話,也可能患上毛球症。
定期吐毛球,是正常麼?
貓咪都會通過舔自己來梳洗,保持乾淨。梳理時脫落的毛髮,就會不可避免的被貓咪吃進肚子。
貓舌頭上一排排的“倒刺”,讓清理工作更效率的同時,也加劇了吞入毛髮的可能
而貓毛髮的主要結構成分是一種不易消化角蛋白。所以正常情況下:
- ➤ 被攝入的毛髮會通過腸道隨糞便排出;
- ➤ 但多數成團的毛球,無法通過胃幽門,就會在胃裡堆積,形成毛球,被嘔吐出來。
因而,對大多數貓來說,偶爾嘔吐一個毛球是正常的。
畢竟,毛髮稍微濃密一點的貓,每日都能有這麼多毛髮掉落
然而,如果嘔吐持續、頻繁或出現疼痛症狀,則可能意味著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需要干預的毛球症,有哪些表現?
毛球症最常見的不良症狀包括:嘔吐、腹脹、便秘。根據毛球在消化道內位置不同,主要有3種大類:
▌胃型
最常見的一種,多引發胃動力不足。
主要症狀有:食慾不振、體重減少、頻繁嘔吐、脹氣和胃液引起的腹部腫脹等。
▌腸管型
較常見一種,毛球多堵塞十二指腸和小腸,可能導致腸梗阻。
主要症狀有:食慾不振、腹瀉、脫水、腹部腫塊、便秘等。如果阻塞時間過長,會導致腸道組織壞死,出現血便。
▌食道型
極少見。
主要症狀是:食慾不振、嘔吐。如果食道受傷,嘔吐可能有血。
什麼原因會導致毛球症?
貓咪毛髮長短、梳理習慣、飲食情況等,都能影響貓咪是否會吐毛球及嘔吐頻率。
無論是每週2次還是3個月一次,只要貓咪吐毛球的頻率無過大變化、食慾精神及吐出毛球無異常,通常就無需擔心。
但若疑似異常,家長就可排查是否存在以下原因:
➤因壓力、應激導致的過度舔毛:增加被毛吞入,導致毛球症發生。
➤ 皮炎:感染跳蚤等寄生蟲、過敏性皮炎等皮膚炎症,導致皮膚瘙癢過度舔毛。
➤腸蠕動不足:通過胃幽門的少量被毛,可通過腸管的蠕動被運送到直腸,然後作為糞便排出體外。但如果蠕動運動不足,被毛就不能順暢排出,引發腸梗阻。
➤消化系統各類基礎疾病:一旦消化系統有某種基礎疾病,正常的排出過程就會被阻礙,都可能引發毛球排出異常。如:胃積食、腸動力不足、炎性腸病等。
➤長毛貓:長毛貓平均吞入毛髮量是短毛貓的2~3倍,即便無健康狀況異常,長毛貓也需給予更多關注和預防。
如何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
嚴重的毛球症情況下,家長通常會因便秘而帶貓去醫院診斷。此時,需要鑑別的常見情況包括:誤食異物、胃腸疾病、腫瘤、先天畸形等。
為了確定真正的病因,需要做的檢查主要有:血液學檢查、血清生化檢查、X光檢查、超聲檢查。
一旦確診因毛球團積,引發胃腸道阻塞,治療通常需要外科手術。此外,還需考慮消化道基礎疾病、皮膚病的治療,及緩解應激與壓力。
毛球症該如何預防?
幫貓咪梳毛
經常幫貓咪按摩和梳理毛髮,雖不能減少貓咪掉毛量,但能有效減少貓咪吞入的毛量。是日常養護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預防毛球症的方法。
潤滑
一些產品可以起到潤滑作用,讓貓咪把毛球順利排出腸道,例如一些瀉藥原理的藥物及化毛膏。建議在有毛球症傾向或毛球症初期使用。
飲食攝入纖維
毛球症初期或有毛球症傾向的貓咪可以通過額外攝入纖維、食用預防毛球的含纖維糧,幫助貓咪將毛球排出體外。
17年一項針對18隻貓的研究中,向其分別餵食植物纖維8.8%、17。5%、23.8%含量的食物31天。發現攝入高纖維食物,糞便中毛髮含量無變化,但毛髮在腸道通過的時間減少,降低了腸道內堆積的可能性。
食用貓草
日常種植使用的貓草多為大麥、小麥及燕麥苗。
貓咪食入貓草後,在胃裡與被毛相互纏繞,有助於形成毛髮團。這種團塊比單純的毛球團更疏散,更利於嘔吐排出。
預防毛球症的營養補充劑
防止毛球症的營養補充劑,是為了幫助積存在胃裡的毛髮能夠順利的移動到腸管內,或是為了分解已經形成的毛球而提供的一種輔助成分。
➤ 橄欖油:潤滑毛球排出;“民間食療”,效果無統計。
➤ 液體石蠟:潤滑毛球排出,無法分解毛髮;EFSA規定高粘度白礦物油的攝入每天每公斤應≤12mg。
➤ 木瓜提取物(papain):分解已形成毛球團中除毛髮以外的蛋白質,讓毛球變細,方便排出。
➤ 菠蘿蛋白酶(bromelain):可分解毛髮的角蛋白,真正的“化毛”,但受pH影響,僅可分解胃內10-50%的蛋白質。
保持健康
無論是長期壓力下的過度舔毛,還是寄生蟲等引發的皮膚病、胃腸道疾病,都是毛球症的重要誘因。
因而,關注貓咪的身心健康,也是預防毛球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