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心臟病的貓咪,可以做絕育、潔牙嗎?”
我們收到過不少家長類似的提問,擔心貓咪的手術風險問題。
而手術風險,主要可能是麻醉帶來的。
麻醉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如何能降低這種風險呢?
內容目錄
麻醉可能有哪些風險?作為家長,能怎麼降低?
麻醉的“風險”是指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低體溫、低血壓、呼吸抑制、心率失常、呼吸心跳驟停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況,以及麻醉後並發症等。
這些風險,具體從哪裡來?
① 貓咪的身體狀況
美國麻醉師協會對動物的體況分了一定的等級,評估等級越高,麻醉死亡的風險就越大:
評估的主要依據是動物身體的患病情況。
但因為貓咪的忍耐能力極強,有時很難直接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問題,如HCM、早期腎病、肝損傷等等。未進行評估制定麻醉方案,直接麻醉就可能導致潛在的疾病問題惡化。
怎麼做?
因此需要對貓咪進行術前檢查,更準確地了解貓咪的基本身體數據,評估風險等級。
檢查類目包括但不限於體格檢查、血常規、生化、心超等等:
② 不同麻醉藥物和設備的影響
麻醉方案(麻醉設備和麻醉藥物)是影響風險的又一大因素。
例如在蒐集到的案例中,若呼吸麻醉機管道漏氣,會導致麻藥洩露,使麻醉深度不夠,讓貓咪感到強烈的疼痛;
沒有監護儀器或儀器故障,會讓手術醫生無法隨時監護貓咪的生命體徵,無法及時調整方案,意外時也無法搶救。
此外,不同的麻醉藥品對貓咪的心血管、呼吸、腸胃等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怎麼做?
醫生會根據貓咪術前體檢及病史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麻醉藥品組合,去降低風險。
例如常見的替來它明+唑拉西泮分離型麻醉劑,會使心率、心輸出量升高,而右美托米定會使得心率、心輸出量降低。
那對於一個可能存在心臟病的貓咪,就不適用第一種麻醉劑方案,會更增大TA的心臟負擔。
並且在麻醉的過程中,隨時監護貓咪的生命體徵,準備著急救藥品,以防止不幸發生意外(例如概率極極低的麻醉過敏)時無法搶救。
因此,務必在可監護和能實施急救的環境手術!
③ 其他風險
比較典型的是禁食禁水的問題。
禁水禁食時間過長,讓貓咪脫水,會影響貓咪的血液循環和麻醉藥品分佈;
禁水禁食時間過短,可能讓貓咪麻醉或甦醒時嘔吐,嘔吐物有讓貓咪嗆到或窒息的危險…
怎麼做?
目前建議貓咪麻醉前約禁水2小時,禁食4-6小時。
由於每個醫院檢查時間和貓咪體況不同,時間可能有所出入,需提前與醫生確認好禁水禁食的具體時長。
以上是家長可以做的一些,降低貓咪麻醉風險的方法。那遇到貓咪術前體檢有異常,該怎麼做呢?
術前檢查有問題還能麻醉嗎?
醫生會和鏟屎官共同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① 在進行絕育、潔牙等常規手術前發現異常
➤ 檢查發現一些輕微的炎症或肝損傷等
醫生可能會先給貓咪使用一些消炎藥或者保肝藥,等貓咪恢復到一個相對健康的體況,再進行手術。
➤ 檢查發現是一些無法治療的疾病,比如心臟病、慢性腎病
首先會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
·如果病情還在早期,且鏟屎官有意願,會選擇一些對這些系統影響比較小的麻醉組合方案以降低風險;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考慮暫時不做該類手術。
例如檢查發現心臟病處於b2或c期以上,則可能不建議手術;若心臟病處於灰色地帶,麻醉風險相對較低,但仍需與醫生溝通,慎重考慮後再決定。
② 其他特殊情況
有時候會面臨一些兩難的抉擇:貓咪有心臟病或者其他無法治療的疾病,但是目前又必須得麻醉手術,否則會危及生命…
比如有心臟病但同時又尿閉了,或子宮蓄膿…
此時麻醉的風險等級非常高,就要綜合考慮麻醉以及接下來的操作,能否讓貓咪的情況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若考慮實施手術,就需要非常慎重的製定麻醉計劃。
必要時,可以考慮轉診到設備更全面,醫生經驗更豐富的醫院處理。